彎彎腰,人生從此改變
施家和孟家
時間:2014-05-24 作者:天天故事 編輯:小故事
魯國有一戶姓施的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愛學儒家的仁義之術,小兒子愛學軍事。大兒子用他所學的儒家仁義頭腦去遊說齊王,獲得齊王的欣賞,約請他為太子的先生。二兒子到楚國去,用他所學的法家軍事頭腦遊說楚王,在向楚王講述自己的頭腦、看法時講原理、舉例子,有條有理,楚王聽了很喜悅,以為他是個軍事人才,就封他為楚國的軍事主座。這樣,兄弟兩人一個在齊國任職,一個在楚國作官,他們賺的錢多,使家裡很快富足了起來。兄弟兩人都有顯赫的爵位,讓他們家的親戚同夥也感受到異常榮耀。
施家鄰人中有一戶姓孟的人家,家庭情形與施家以前相仿:家境並不富足,也是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與施家大兒子一樣,勤學儒家仁義之術;二兒子也是愛學兵法之術;兩家的兒子還曾經在一道討論學問,研究兵法。孟家為貧窮所困擾,生涯很艱難。孟家看到施家這兩年很快富足起來,門口的馬呀、車呀經常有來的,來的職員中有投軍的,也有當官的,真夠榮耀,很有點羡慕施家。由於這兩家一直都很友好,孟家就向施家討教若何讓兒子取得官職的方式。施家的兩個兒子就把自己怎樣去齊國,怎樣向齊王遊說及若何到楚國,又若何對楚王遊說和當官的經由如實地告訴了他們。
孟家兩個兒子聽到后,以為這是個蹊徑,於是大兒子準備到秦國去,二兒子準備到衛國去。
孟家大兒子到秦國去後用儒家學說遊說秦王。他向秦王講得頭頭是道,真是滔滔不停,談鋒不錯。秦王說:“當前啦,各國諸侯都要靠實力舉行鬥爭,
要使國家茂盛的,無非是軍力、糧食。若是光靠仁義治理國家,就只有死路一條。”秦王心想:這小我私人雖然有才氣,他要我用仁義之術治國就是想要我國不練兵接觸,不積糧食不富足,這能行嗎?於是,下令軍士對他施行了最殘酷的宮刑,然後又將他趕出了秦國。孟家的二兒子到了衛國以後,用主張生長軍事的學說遊說衛王。他為了能讓衛王接納他的意見,能在衛國授爵當官,向衛王進言時有條不紊他講述自己用兵的原理。衛王聽后說:“我們衛國是弱小國家,又夾在大國之問。對於比我們強的大國,我們的政策是要尊重地侍奉他;對於同我們一樣或比我們還要弱的小國,我們的目的是要好好地撫慰他們,只有這樣才是我們求得平安的好方式。你提的軍事治國雖然不錯,但若是我依賴軍力和權術,周圍的大國就會聯手攻打我國,我們的國家很快就要消亡。倘使我好生生地放你回去,你肯定會到別國去宣傳你的主張,其餘國家生長了軍事氣力再對外擴張起來,會對我國造成很大的威脅。”衛王感應這小我私人既放不得,又留不得,於是派人砍斷了他的雙腳,然後把他押送問魯國。給人生留一個缺口
孟家的兩個兒子回抵家裡,已是殘廢人了,全家人感應又悲又恨,他家父子三人找到姓施的人家裡,悲痛地拍着胸脯叱責施家。施家的人回覆說:“豈論辦什麼事,通常順應時勢的就會樂成、興盛,違反時勢的就會失敗、消亡。你們學的器械與我們相同,然則取得的效果卻完全差異,為什麼呢?這是由於你們選擇的工具差異,同時又違反了時勢啊。我們的做法和行為又有什麼錯誤呢?”
這篇故事告訴人們:豈論辦任何事情,都必須思量條件是否適合,工具選擇得是否準確,要順應形勢。對別人的履歷不能死搬硬套,否則的話,肯定會把事情辦糟。
沉住氣,讓智慧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