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分寸
生氣是用他人的過錯責罰自己的一種蠢行
時間:2014-10-07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早年,有一個婦人稀奇愛為一些嚕囌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這樣做不值得,可到時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於是,她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以使自己能夠做到遇事心胸坦蕩。不再斤斤盤算,徒生閑氣。高僧聽了她的講述后,一言不發,把她領到禪房中,落鎖而去。婦人氣得高聲大叫,叫了許久,高僧也不理她。無奈,婦人請求高僧放她出去,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緘默了。這時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婦人說:“我只為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種地方來?我這是作法自斃。”“連自己都不願原諒的人怎麼能做到不生氣呢?”高僧說完拂衣而去。過了一會兒,高僧又來到門外問道:“還生氣嗎?”“不生氣了。”婦人說。“為什麼不生氣了?”“生氣也沒設施呀!”“你的氣並沒有消釋,還壓在心裏。發作後會加倍猛烈。”高僧說完又脫離了。待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外時,婦人自動告訴他說:“我不生氣了。由於不值得生氣。”高僧把門鎖打開笑着說:“還知道不值得生氣。可見心中尚有權衡,尚有氣根。”當高僧迎着斜陽轉身要離去時。婦人不解地問道:“大師。事實什麼是氣?”高僧回過身來意味深長地說:“氣,就是別人吐出而你接納到口中的那種器械;生氣,是用他人的過錯責罰自己的一種蠢行。”婦人聽后深有感想,叩謝高僧而去。
高僧的一席話。可謂一語破的。着實遇事生氣與否不在事情自己。而是在於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感受和態度。在於自己修養水平的崎嶇。大詩人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好同夥。有一次他和佛印禪師一起坐禪,想試試佛印的禪性到底若何,便問佛印說:“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像什麼?”“我看你像一尊尊貴的佛。”佛印說。蘇東坡說:“我看你怎麼像牛糞呢?”“哦,是嗎?”佛印神情依舊,沒有絲絕不快的显示。蘇東坡說:“你尊我為佛,
我卻說你是牛糞,你不生氣嗎?”佛印說:“我為什麼要生氣呢?我應該喜悅才是啊。由於自己是佛。以是看他人也會像佛:自己是牛糞,以是看他人才是牛糞。”蘇東坡聽后雖有一絲不快,但對佛印的高深修養和見識卻信服不已。都是過眼雲煙
我們都是凡人,很難到達佛印和蘇東坡那樣高深的德性修養。世事騷動,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要做到遇到什麼煩心的事都不生氣,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我們應該只管做到不為瑣事和不順心的小事而生氣。心理學研究註釋,處於情緒低潮中的人,不僅自己容易生氣,而且會遷怒周圍的人和事物,正所謂“一人向隅,舉座為之不快”。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在《現實生涯中考察準則十誡》中曾經說過:“一發怒,數到十再啟齒;若是異常氣忿,就數到一百。”一位大學教授對此心心相印,他先容自己控制壞情緒的履歷時說:“每當我生氣氣忿時,就緘口不言,縱然講話也不跨越三句。一小我私人生氣時很容易失去理智,意氣用事,講出來的話大多是氣話,甚至是錯話、髒話,就會使事態更糟。為了不讓怒氣壞了正事,在惱火的時刻我寧願只管少語言。”
生氣和氣忿最好的解救之葯是延宕,隨着時間的推移流逝,怒氣會大大緩解淡化,甚至煙消雲散。德國大哲學家尼采警告人們:“世上沒有任何器械能像氣忿的情緒那樣更快地消耗一小我私人。”若是你生氣和發怒一分鐘,便失去了六十秒的幸福。伶俐人是不應該犯用他人的過錯來責罰自己的錯誤的。
最大的滿足是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