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如果要更精細的分類來說明,那麼做善事還有真有假,有直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的。這種種道理,要仔細的辨別,才能做到真正的行善積德,自利利人。
凡是有益於人的是善,損人利己的是惡。有益於人的,那怕是罵人、打人也是善的;而損人利己的,就是敬人禮人也是惡的。所以一個人做善事,利人的就是公,公就是真的;損人利己就是私,私就是假的。還有從良心上出發的善行是真;表面裝樣行善的是假。不求回報的行善是真;有所求而行善是假。
凡是想做好事,決不可被世俗的見解所迷惑,應從內心隱微的地方仔細審察,是不是純粹從濟世利民之心出發,若是則是直;如果存一味討好世俗之心,就是曲。完全是愛人的心,就是直;如果有一絲一毫對世人怨恨不平之心,就是曲;純懷敬人之心,就是直;如果有一毫玩弄世人之心,就是曲。這些都應該細細的去分辨。
凡是做了善事而被人知道的叫做陽善;做善事而別人不知道的叫做陰德。有陰德的人,上天自然會知道並且會報酬他的。有陽善的人,亦可得善報,享受世上的名譽。享受好名聲也是福,但必須是名副其實。若是享大名,而實際上卻沒有真實德行的,就會有料想不到的橫禍。若是沒有過失差錯,反倒被冤枉,無緣無故被人栽上惡名的人,他的子孫往往會發達起來。所以,陰陽之間是很微妙的啊!
現在所為雖然是善的,但如果流傳下去對人有害,那就雖似善而實際是不善的;現在所行雖似不善,但是如果流傳下去,能夠符合大眾的長遠利益,那就雖似不善而實際是善的!這隻不過是拿一件事情來講講罷了,還有很多事情。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叫做義,但是有的時候,做該做的事,也會做錯。譬如壞人可以不必寬容他,有人寬放他了,雖說是義,但反而使他的膽子更大,壞事做得更多,結果旁人受害,自己也犯罪,倒不如不寬放他,給他警戒,使他不再犯罪的好;不寬放壞人是非義,使這個人不再犯罪是義,這就叫做非義之義。
禮貌是人人應該有的,但要有分寸。用禮貌待人是禮,但若過份,反而使人驕傲起來,就成為非禮了,這就叫做非禮之禮。
信用雖要緊,但也要看情況,譬如:顧全小的信用是信,但若誤了大事,不能顧全局,此信變成非信了,這就叫做非信之信。
愛人本來是慈,但是因為過份的慈愛,反而使人膽子變大,闖出大禍,那就變成不慈了,這就叫做非慈之慈。
以行善是正,作惡是偏,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以善心而行惡事,這是正中之偏。以噁心而行善事,這是偏中之正。
若是做了一件善事,心裏就牢記在這件善事上;雖然一生都很勤勉的做善事,也只不過是半善而已。如果這個心,不能夠忘掉所做的善事,雖然用了萬兩黃金去救濟別人,也只是半善而已。
凡是存心在於利益國家百姓的,那麼善事雖小而功德卻很大。假使只是為了自己打算,那麼善事雖多而功德卻很小。
凡是有錢有勢的人要立些功德,比常人來得容易,但容易卻不肯做,那就叫做自暴自棄了;而沒錢沒勢的人,要做些功德有很大的因難,難做而能做到,這才真是可貴啊!
隨緣濟世的事情,種類很多,重要的約有十條: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 第五、救人危急。 第六、興建大利。 第七、舍財作福。 第八、護持正法。 第九、敬重尊長。 第十、愛惜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