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農曆是陽曆還是陰曆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問:農曆是陽曆還是陰曆

  答:是陰曆

  農曆是我國的曆法。在萬年曆或者日曆上,显示数字為漢字的是農曆日期,例如:正月初一。我國很多節日也是根據農曆來計算的,比如:除夕,即大年三十;春節,即大年初一。

  農曆指陽曆還是陰曆,下面我們看看詳細解釋:
中國的陰曆,又稱農曆,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很多的傳統節日,像春節,中秋都是陰曆的節日。不過,若是問起陰曆的規則,怕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多數人知道初一是新月出現的那一天,月圓的那一天則在十五左右。不少人也知道二十四節氣在陽曆的每月中大概的日期。再細節的概念如閏月對大多數人則不甚了解了。本人經過一番查找與閱讀,終於對陰曆的規則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願與大家分享。

  首先陰曆以月為基本單位,一個月以新月出現的那一天為始直至下一個新月出現的前一天。由於月亮公轉的周期介於29到30天之間,陰曆的一個月也就由新月出現時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與陽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節的前一天常稱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陰曆十二月只有29天。由於十二個月的時間較陽曆年即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短11天左右,為了使陰曆年與陽曆年保持相對穩定,每隔兩三年就需要加入一個閏月。大約每十九年要加入七個閏月。而二十四節氣則是由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確定的。以每年的冬至為始,每15度為一個節氣。是故二十四節氣在陽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時以二十四節氣指導農耕,這就是陰曆又稱農曆的原因。其中陽曆下半月的十二個節氣又稱為中氣。中氣出現的時刻和閏月的確定有直接的關係。 陰曆和陽曆的轉換公式推導還是只能索引對照

  中國陰曆的計算有下列四條規則:

  所有新月和節氣出現的時刻的計算以東經120度即東八區標準時為準。但計算1929年以前的陰曆時應以北京即東經116度25分的當地時為準。此條規則用以區分中國陰曆和其他類似陰曆如日本陰曆。
新月出現的一天為一個月的第一天。如某個節氣的出現時刻也在這一天,則不論該節氣的出現時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個月中。
每年的冬至總是出現在這年的陰曆十一月中。
從一年的冬至后一天起到下一年冬至這一天止的這段時間中,下稱其間,如有十三個新月出現,則其間要加入一個閏月。需要加入閏月時,其間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為閏月。因為其間只有十二个中氣,所以其間至少有一個月沒有中氣,也存在有兩個月沒有中氣的可能性。但這種情況下只有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為閏月。閏月的前一個月為幾月則該閏月稱為閏幾月。
以上所列的陰曆的計算規則是在清朝順治年間,即公元1645年,開始採用的。以上規則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理論上完全以天文觀測為依據,其中沒有任何數學關係。這和陽曆,即格里歷,完全是由數學關係確定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具體到未來陰曆的計算,仍然需要月亮與地球運動的數學模型,而且精度高的這種數學模型相當複雜,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確的陰曆來。而陽曆的數學關係則非常簡單,是不是閏年很容易計算。這又形成了另外一種鮮明的對比。

  公曆,也就是太陽曆,其本質就是對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進行劃分
農曆,也就是月亮歷,其本質就是對月球在白道上的視位置進行劃分
因此公曆->農曆的轉換就是
已知太陽黃經刻度求月亮白經刻度的計算
在換算成更通俗一點的解釋就是
已知地球軌道位置,求此時月球的視位置
粗略的計算方法需要的參數就是地球、月球的基本軌道參數(半長徑、半短徑、向徑、偏心率、周期等)、質量,另外還包括軌道焦點的進動和地球的章動這兩個偏移量
具體的計算公式就比較複雜了,其中包含大量的三角函數方程和迭代計算法
以上是一個基本的計算方法,用於日曆換算足夠了
當然精確一點的方法則要考慮到大行星的攝動,也就是他們的引力對地球和月球的軌道的影響,最主要的是離我們最近的火星和金星,以及質量最大的木星,這種計算精度適用於阿波羅登月之類的活動
最吹毛求疵的計算方法是把以上傳統力學計算公式換成相對論公式,這樣算出來的是最精確的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