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解讀易經(第六卦)——訟卦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一、緒論

孔子說過一句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說,聽見有爭訟的時候,我的想法也跟別人一樣的,最好不要有什麼爭訟才好。可見,在春秋時期,孔子已經意識到,爭訟這樣的事是不斷髮生的。孔子的願望是良好的,但現實卻不是如此,自有人文社會以後,有主奴、有上下,有尊卑關係以來,爭訟就從未斷絕過的。這就是真相。

什麼是訟呢?訟,爭也。從言從公。以手為主,就是爭。以言為主,就是訟。有話在裡頭,有是非曲折在裡頭。到哪裡去“訟” 呢?到大人那裡去,到官府那裡去,到主人那裡去。這說明已經有聽訟的地方了,所謂“有司”。即使在春秋邦國混亂的時候,也有設立聽訟的地方。這主要針對民間的爭端而言。訟,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訴訟於公堂,以求得一個自以為合理的評判和斷決。按照易經序卦說“飲食必有訟”。爭財曰訟,主要都是因為財貨利益之事而引起的。財貨是人所需養之物,為此而爭,情理所在。

需訟二卦是相應出現的。人生在世,先為需養。需養需要財貨,財貨有限,難見無爭。但是,訟事的出現,只有人的社會才會出現。動物爭食,使用本能之力,不惜廝殺拼搶,而人就要高級一點。因為官府不許民相械鬥,而弱勢群體往往不敢直接用暴力去和強勢群體爭長短,於是訴之於有司,以求做主。 爭訟是人事的一個非常常見的事情。為官為政者,不得不加以研究和重視。當有公理和公法以後,訟就開始有地方訴求了。當民間無官時,庶民有爭時,先訴之於鄉村長者,繼而訴之於有司官府。其中所謂大人也。投訴的級別高低,因爭訟之事大小而定。所以,訟者本意是求正。因此,為政之大,其實就是一個正字。若不中立,就會偏倚,就難得其正。因此,“中正”的內涵是一致的。

春秋時期,周室已衰,各國都沒有一個說理的地方,於是就出現了盟主。自以為受到欺負的小國就會去向盟主投訴,這樣的盟主一定是一個有實力斷是非的霸主。從大到國家,小到一個庶民百姓,都需要一個投訴爭理的地方。情理是相通的。現代國際社會,聯合國扮演一個公正的立場,實際上,有大國在背後操縱。有公理而沒有強權,公理也是無法起作用的。而強權往往會強姦公理。這幾乎是慣例了。當爭訟無法得出一個結果,發展到最後,就一定會有戰爭出現了。這就是後面要講到的“師”卦。

只要有人存在,就一種有爭訟之事發生。爭訟之事不絕,人文政治就不會停息。訟,言之於公堂,曰訟。這是很形象的。那麼,易經是如何推演訟卦的呢 ?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