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守力
一、《易經》在東方文化中的地位等同於西方文化中的《聖經》
孔子說:“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孔子以後的2000多年,易經一直為群經之首。康有為說:“老子之學,只偷得半部《易經》。”黑格爾說:“《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就人類心靈所創造的圖形和形象來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這是一種崇高的事業。”現代心理學的開山祖師之一榮格說:“不列顛人類學會的會長問我,為什麼像中國這樣一個如此聰慧的民族卻沒有能發展出科學。我說,這肯定是一個錯覺。由於中國的確有一種‘科學’,其‘標準着作’就是《易經》,只不過這種科學的原理就如許許多多的中國其他東西一樣,與大家的科學原理完全不同。”榮格又說:“談到人類獨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大家所得出的定律頻繁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
馮友蘭說:“《易經》是宇宙代數學。”張岱年說:“《易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高典籍。”【感悟】:當代最尖端科技為電腦和基因,電腦的二進制以及64位系統,生物基因64種氨基酸密碼竟與易經64卦暗合,這不是無意無意無意偶然的。孔子盛讚易經“與天地准、彌綸天地之道”是名副其實的。易經是宇宙人生的密碼。
二、《易經》的歷史與結構
- 伏羲於6500年前畫八卦,並把八卦重疊為64卦,當時沒有文字,只有卦畫,史稱先天卦。
- 神農時期出現《連山易》64卦,以艮為首,當時只有卦畫,沒有卦辭。
- 黃帝時期出現《歸藏易》64卦,以坤為首,當時只有卦畫,沒有卦辭。
- 夏朝推行《連山易》,此時有了卦辭,多以神話語言,與《山海經》類似。六十甲子擇日吉凶成為《連山易》外外傳。連山八萬言。
- 商朝推行《歸藏易》,此時有了卦辭,多以神話語言,與《山海經》類似。《歸藏》四千三百言。
- 商末周初文王與周公推行《周易》,《周易》以《連山》、《歸藏》64卦為基礎,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共計七千字。
- 東周春秋時期孔子註解《周易》為《易傳》一萬八千字,易傳共有十篇,稱作“十翼”。有“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十篇。周易加易傳稱為《易經》,共有二萬五千字。
- 自此以後以至於民國,註解易經的大家名見於經傳者共有約8000人。
三、其實每個人本來就會易經64卦
假如你能把易經64卦卦辭和爻辭理解了,你已經與聖賢同伍。而解讀64卦本來很容易,只是被人為弄糊塗了。解讀易經用的是人本來具有的先天智慧,就似乎騎三輪自行車,一個小孩不用學就會騎,然而大人卻很難駕馭它,由於大人使用了騎兩輪自行車的思維。說實話騎三輪車是不用學的,大人要想恢復其本有的三輪車智慧,只要暫時忘掉自己的知識即可。
所以老子說:“為道日損,為學日益。”學易是為道,不是學習知識。學易是用減法,請不要被知識所蒙蔽,知見越多越糊塗。學知是用加法,陶弘景說:“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如何獲得全知?答曰:只有無知,方能全知。無知,指不受現有知見的約束,舍識用根,棄識神而用元神,以此轉識成智。《莊子》曰:“故曰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道德經》曰:“無為而無不為”。即使是科學上的每一次偉大的發現,也是科學家敢於放下知見、打破常規意識形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