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周易》經傳結構古代散文的體制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周易》本經具有對卦式和溝通天人的編排特點,把本經與七種《易傳》聯結為一個整體加以觀照,傳具有後世序的文體特徵。本文擬從對卦式、溝通天人、序的體例及經傳合編與論說文的形態這四個方面,考察《周易》經傳與戰國秦漢散文幾種結構編排形式之間的關係,力求以《周易》經傳的結構為線索,揭示上古文學作品某些結構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在進行研究之前,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周易》經傳的作者、成書年代與編排體例問題,歷來說法不一。筆者贊成這種看法:《周易》本經的撰定及編次成於周初,《易傳》成於春秋戰國時期,非一人所作,把經文與傳文合編在一起,始於西漢的費直。這是本文所有結論的前提。
六十四卦是按照兩兩相對的方式編排的,每兩卦為一組,可以分為三十二對。這種編排的本子出現甚早,流傳久遠,影響很大。本經具有這個特點,《易傳》對此又作了明確的闡釋。《雜卦》作者獨具慧眼地發現了《易經》對卦式這一重要的編排方式,其闡發深得要義。《雜卦》沒有按照六十四卦的順序解說卦義,而是錯綜交互地敘述,錯雜之中有一個規律,即大體上是把相鄰的兩卦聯繫起來對卦義進行說明。

究其淵源,如此編排,與《易經》的中心觀念——陰陽不無關係。《易》卦象的基本符號是陰爻和陽爻,其中寓含樸素的對立轉化觀念,也寓含二分法的世界觀。由此而來,全書六十四卦按照兩兩相對的原則來編排,自然順理成章。

那麼,對舉的兩卦之間,是什麼關係呢?或者說,遵循什麼宗旨選擇對排的兩卦?晉韓康伯在注中指出:“《雜卦》者雜糅眾卦,錯綜其義,或以同相類,或以異相明也。”“以同相類”和“以異相明”,正是《易經》六十四卦一•個基本的編排宗旨,在這個宗旨的支配下,才形成兩兩對舉的編排形式。

“以同相類”和“以異相明”二者之中,後者佔大多數。例如:“《乾》剛《坤》柔,《比》樂《師》憂。”“《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雜卦》)等等。乾道剛健,坤道柔順。《比》卦旨在結群,故樂;《師》卦言軍旅之事,故優。《震》卦講的是雷動之象,在古人觀念中,雷動又為萬物起始初動之象,“萬物出乎震”(《說卦》),故曰起;《艮》象為山,山為靜止不動之象,故曰止。《損》為盛之始,《益》為衰之始。《睽》卦所言都是離家在外之事,《家人》卦講的是治家之事。《否》為天地閉塞之象,《泰》為天地交通之象,二者卦象與性質恰恰相反。其他還有許多,不一而足。

《雜卦》所言屬於“以同相類”的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等等。《革》卦義是革去已有的;《鼎》卦義是煮熟生食后取得新食,意在取得新物。兩卦意相連屬。“不進”與“不親”都是否定性的行為和情感,故為同類。再如《臨》與《觀》二卦,具有動作的連續性,先臨近,后觀察。《萃》與《升》二卦也具有動作的連續性,先聚集,後上升。這兩組也都屬於“以同相類”型。

《易經》的這種對卦式結構方式及其遵循的宗旨,對後代著作的結構編排頗多啟示。《呂氏春秋》中依照“以異相明”或“以同相類”方法編排結構的篇目所在多有,僅舉幾例,略作說明。《貴公》和《去私》,《勸學》和《尊師》,《侈樂》和《適音》,《不二》和《執一》等緊緊相鄰的幾篇都是對卦式結構。僅從題目上就能看出它們之間的聯繫。《貴公》以公正為貴,《去私》則是去除私心,二者正是相輔相成。貴公必須去私,去私才能貴公,它們互為前提和條件,相互發明。《勸學》旨在勸勉人們要致力於學習,學習自然需不開老師,對待老師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呢?《尊師》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強調了尊師重教的重要性。這兩篇意相連屬,一脈相承。《侈樂》批評了奢華靡費的音樂,是從反面論述;《適音》篇就從正面論述了音樂應當平和適中的道理。《不二》即不能有兩个中心,強調權力集中統一,通過否定“二”來說明應該“一”的治國之道;《執一》也同樣是強調要集權力於一身,直接用肯定形式來表達政治觀點。一否定一肯定,格外突出了作者對君主權力分配問題的看法和意見。

《呂氏春秋》的篇目編排雖然存在大跫的《易》式對卦型結構,但還屬於局部現象,並不是整部書都如此。時至漢代,作者和編撰者更加有意識地注重書的整體結構編排,出現了不少精心編排結構的著作,《說苑》就是一部值得玩味的書。

劉向整理編定了多部散佚的古籍,他編輯編撰的書,基本上都有一個整飭的總體結構。《說苑》一書全部都是按照兩兩相對的原則來編排順序的,或“以異相明”或“以同相類”。全書分為二十卷,依次是:《君道》、《臣術》,《建本》、《立節》,《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反質》。

從卷目上看,《君道》與《臣術》,《建本》與《立節》,《修文》與《反質》六篇“以異相明”的特點非常明顯。《君道》論述的主題是君主治國治民的原則、方法以及個人應具有的操守和德行等;《臣術》對人臣應遵循的原則、具備的才能及應堅持的操守等展開論述。君臣關係是對立統一的關係,二者既相對立,又相依賴。君道與臣術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發明。《建本》篇講的是建立根本,主要說明立身處世、為政治國應首先做好的根本大事。“本”與“節”本來是相對而言的。《立節》講的是樹立名節,把《建本》中的主張具體化了,並對《建本》的內容作了一些補充,側重臣民一方立論。《修文》主旨是興修文教,制禮作樂,“文”是修飾,是加在事物本來天性之外的東西。與“文”相對的則是“質”,相連的一卷就論說“反質”,使事物回歸本質,保持它質樸的本性,主要內容是反對奢侈、提倡質實簡樸。這幾對相反相成、互相補充、互相發明。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