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知識中從“知識論”上說,宇宙終極是“無窮”抑或“無限”,對人來說是“未知之數”,不可決定(所以哲學上“知識論”可以動搖和代替“宇宙觀”;沒有“知識論”作基礎的“宇宙論”等於“肓人摸象”,甚至如“肓人騎瞎馬”;從“知識論”上看,只有“宇宙未知不定論”)。“無窮”只是人的觀念。“無限”只是人對“有限”觀念的突破和否定的觀念。舉例說,人可以把所能想像到的一切作一觀念上的極限,而在觀念上名之為“有限”或“極限”,這是合理的。有了這合理的“有限”或“極限”的觀念和名稱,人可以因而想到“有限”、“極限”之外,另作一觀念,定義定名為“無限”、“無窮”、“無極,,(一定要如此定義名稱,否則便是在“有限”、“有窮”、“有極”之內),這也算是合理的。可是有了“無限”、“無窮”、“無極”等觀念,人是不是可以更進一步想到“無限”、“無窮”、“無極”以外?這似乎可以,卻不合理,因此問題很多。
(A)因為依照“無限”、“無窮”、“無極”的合理定義,是不可以有“無限”、“無窮”、“無極”之“以外”,有之是不合理。
(B)依照“有限”、“極限”的合理定義,一切人所能想像到的都在“有限”、“極限”之內,如果人能想到“無限”、“無窮”、“無極”之外,則“無限”、“無窮”、“無極”之外便反而在“有限”、“極限”之內,更不合理。
(C)但照這說法,人能想到“有限”、“極限”之外的“無限”、“無極”,則“無限”、“無極”也是在“有限”、“極限”之內,又變成“有限”,這又和“無限”、“無極”的合理觀念定義相反,更不合理。
對這矛盾,哲學上提出“有限”、“極限”屬於有時、空界划的觀念,所以有內、有外是合理;“無限”、“無極”是無時、空觀念界划,所以無內外。但這也有問題:
(A)如“無限”、“無極”是建立在“有限”、“極限”等有時空界划觀念基礎上劃出,怎可說沒有時空觀念界划?
(B)如“有限”、“極限”是時空界划觀念,怎可界劃出無時空界划的“無限”、“無窮”?
(C)如“無限”、“無窮”不屬時空界划,當然可以在“有限”、“極限”之內,怎可說是不合理?而“有限”、“極限”如能包括“無限”、“無極”又如何能定為“有限”、“極限”?從這方面去想,“有限”、“極限”也變成非時空界划的觀念。
易經知識中哲學上另一說法,是把“想”和“象”、“觀念”和“實質”分開。“想”可以有時空實質,也可以超時空實質;“象”必要配合時空實質;“觀念”可以有實質,也可以無實質而有時空,也可以非時空或超時空(“超時空”本身即是一觀念),“實質”則必有經驗時空。這說法也有問題,問題在乎“理”到底是觀念或實質,是有實質或無實質。這方面說法很多,爭論很多。
在“知識論”上說,愈接近人的經驗實質的,愈可以想象,觀念愈比較清楚,道理亦比較易知,合理和不合理的判斷愈可靠。反之亦然。因此“合理性”是有程度的,“理”是有限度的。在某一限度很“合理”的,超過了此程度便“不合理”。從“無限”的觀念上說,人的實質經驗實在很有限,合理的經驗更少,合理的程度也很低。但人的思想卻可以及於“無限”,要求也可以至於“無窮”。這是人的本質,也是人的思想精神的特點:自由、無限;很不確定、很危險、很值得恐懼憂疑。人生是否應該局限於狹小而安全的經驗和合理的範圍,而束縛抹殺了大部分的本性?宗教就是要處理這種在人狹小的經驗和科學有限度合理範圍以外的大問題,“無限”的和危險、恐懼、憂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