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
《易經》是東方最大的玄學。《易》准天地,廣大悉備,它從觀察天地日月陰陽變化出發,研究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中那些最高深、最本質,同時也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它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先哲創製並指導先民,以至現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學術符號系統;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典籍,群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總源泉和智慧最高峰。《易經》原有三本,即夏代的《連山易》,商代的《歸藏易》和周代的《周易》,現在流行的是《周易》。
《易經》的“易”包含三重既對立又統一的意思:
1、變易。易的上面是日,下面是月,以日月生落、陰陽交合表現宇宙和人世的無窮變化。
2、簡易。即用最簡單的概念去解釋最複雜的世界。
3、不易。變中有不變。世界在變,陰陽八卦不變,故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易經》的“經”則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易》、《詩》、《書》、《禮》、《樂》、《春秋》為“六經”。“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
《連山易》
《連山易》是夏代的易學。艮為山為止,連山就是將八卦中的艮卦重疊,象徵“山峰起伏,連綿不絕”。起名《連山易》,是因為六十四卦的排列以連山作為首卦。夏朝的禮樂政刑都以《連山易》為準則,墨家思想即出自《連山易》。
《歸藏易》
《歸藏易》是商代的易學,坤卦為大地為收藏,歸藏就是將八卦中的坤卦重疊,象徵“萬物都以大地為母,始於大地,而終於大地”。起名《歸藏易》,是因為當時六十四卦的排列以歸藏作為首卦。商朝的禮樂政刑都以《歸藏易》為準則,道家思想即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易傳》有十翼,出自《歸藏易》
《周易》
《周易》是周代的易學,乾卦為天為健,乾卦重疊,象徵“天道至剛至陽、自強不息”。《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以乾卦作為首卦。周朝的禮樂政刑都以《周易》為準則,懦家思想即出自《周易》。《周易》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易經》由卦辭及爻辭組成,共有六十四卦,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繫辭上、繫辭下、說卦、序卦、雜卦十篇。
《易傳》
《易傳》是解釋《易經》,講如何學習《易》的文章。《易傳》分為十篇,稱為“十翼”。十翼包含如下內容:
(1)《序卦》。是對通行本六十四卦的排序所作的解釋和說明,闡述了六十四卦排列順序的意義。具體而言,就是以“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的觀點來解釋乾坤兩卦居於首位;以因果相聯、物極則反、相反相生的觀點,解釋其他各卦之間的關係;以“物不可窮”來解釋最後一卦未濟,表示事物的變易是一個不封閉的體系。
(2)《雜卦》。以相反相成的觀點,通過反對之象,打亂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以最簡練的語言來描述和解釋每卦卦義和相互間的關係。序卦是從時間的關係上看,雜卦是從空間的關係上看。二者共同表現具體世界的辯證現象。
(3)《說卦》。主要是具體解釋介紹八卦的意義,陳說八卦的形成以及它們的性質、卦象和卦
(4)《文言》。就是在乾坤兩卦中,通過對乾坤兩卦卦辭和爻辭的解釋來解析作為易經終極原則的陰陽的內在品德。《文言》中解釋乾卦的稱之為乾文言,解釋坤卦的稱之為坤文言。
(5)《彖傳》。又稱《彖辭》,名、卦意、卦辭,講述六爻卦的整體意義,但沒有解釋爻辭。這裏,“彖”相傳為一種能咬斷金屬的猛獸,引申為斷定一卦之義。
(6)《象傳》。也稱為爻辭,是取八卦的形象、象徵來解說卦。它也是隨《易經》的經文分為上、下兩篇,通過六爻卦中三爻或一爻來解釋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
爻辭。彖和象是解說世界的兩種方法:彖是斷其“內在品德”,象是表徵其“外在品德”;彖為界說、定義,象為表徵、暗示、類推、舉例。一般來說,我們把總的解釋一卦的卦象和卦意的稱之為大象,把分別解釋一卦各爻的爻象和爻辭的稱之為小象。
(7)《繫辭》。系是指系屬之義,該文章因繫於《易經》之後,故名《繫辭》,
又稱《繫辭傳》。《繫辭》分上、下兩篇,總論全經而發揚其意義,對天理、人事及其關係作了全面的解析,包含了《易經》的大意、原理、起源和筮法等內容,並有選擇地解釋了爻辭十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