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源是來自《周易》,它與易學思想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關。《周易》最初雖是一部占筮之書,但它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保留了大量有關我國古代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史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也是我國古代建築學的源頭,其中直接關係到古代建築學的史料雖然不是太多,但因易學是我國古代成書較早的典籍學說,因而這些史料對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來說有着彌足珍貴的價值。本文以探索的態度,試圖來論述易學對中國傳統建築的影響。
結合研究易學來研究中國建築,對研究中國建築文化大有裨益。建築是上古人類創造的最宏大的物質產品。它既具有遮風避雨、滿足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的實用功能,又能表達某種崇敬和信仰,以及劃分社會尊卑等級的精神功能,因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
陰陽合德與中國建築
《繫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繫辭下》說:“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這些都是貫穿《周易》的主要哲學思想。以此樸素辯證法來審視藝術,就要既有陰柔陽剛美的側重,還要兩者和諧,所以傳統藝術唯有含剛蘊柔,寓剛於柔,方算妙品。世界上一切事物及其變化均可納入到陰陽兩種勢力的對立統一之中,包括有關建築方面的構圖觀念和形象特徵也不例外。諸如剛柔,明暗,凹凸,硬軟等,便可視為剛為陽,柔為陰;明為陽,暗為陰;凸為陽,凹為陰;硬為陽,軟為陰等等。
(一)平面布局
先秦兩漢的建築風格亦比較側重於陽剛壯美的表現,其形象追求的是“寬大崇高”,其細部追求的是“錯采鏤金”,就是與正規建築互補,理應表現出陰柔秀美的園林,也追求景多景全,園中高台林立,奇卉珍禽畢呈。正像前漢大賦中所描寫的那樣,此時的苑圃花園氣派宏大,包羅萬象,盡量显示豪華富有,而沒有後世園林的詩情畫意和韻味含蓄,因此,從陰陽合德剛柔相濟的審美觀念來看,此時的建築藝術是稚氣的,過分顯露的,是對外在世界一種較為粗拙的、物質的把握。歷史發展到魏晉南北朝,動亂的社會政治使大批士人自覺地與現實社會保持着距離,談玄之風興起,並尊《周易》、《老子》、《莊子》為三玄,流風所及,也給兩漢以來較為正統沉悶的藝術理論注入了新的生氣,反映在建築上,樸素,雅潔,寧靜自然的村居園林發展很快,作為對廣殿高樓的補充,它們妥帖地表現了秀麗、自然的陰柔之美。
在布局設計和環境意識上,中國古建築表現了較強的陰陽合德的觀念。“庭院深深深幾許”,南唐詩人馮延巳的這一名句,常常被用來形容中國傳統建築的延綿無盡。庭院一般是指前後建築與兩邊廊廡或牆相圍成的一塊空間,這裏建築的實主陽,庭院為虛,主陰,這一虛一實組合而成的“前庭”和“後院”,按中軸線有序連續的推進,大大增強了傳統建築陰陽合德的藝術魅力。北京的故宮、山東曲阜的孔廟等建築集群之所以會打動千千萬萬個旅遊觀賞者,其主要原因恐怕亦在於此。要是單個地孤立地去觀賞這些群體中的主要殿堂,它們的基本造型變化不大,不能反映出古建築藝術的絢麗多彩,然而一旦將它們用圍廊、門樓、亭閣、隔牆等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虛實相濟的建築群,其感染力便會成倍增長,如在《周易》經文中多次提到的“庭”,就表現出了這一特點。就是在秦漢時期主要表現陽剛之美的建築中,也不是完全不注意室外空間的組合,像上邊提及的秦阿房宮,也不是實體一塊的建築單體,而是以殿、樓、閣,以及諸多架空間道、復道聯絡組合而成的龐大建築群,在它的陽剛之美中,也透出絲絲的秀美。陶淵明被鍾嶸《詩品》尊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從這位著名田園派詩人歌頌田園美的詩文中。也透露了當時士人對建築風格追求的轉變。“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歸田園居》)、“倚南窗以寄傲,市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歸去來辭》)。如此小巧拙樸的建築環境,悠閑自在的居住氣氛,集中表現出姻靜、清麗,含而不露的陰柔之美。
(二)立面造型
中國建築的立面造型十分注重陰陽虛實的相映互補。關於構圖造型的陰陽變化相和,清代繪畫理論家丁桌論曰:“凡天下之事事物物,總不外乎陰陽。以光而論,明曰陽,暗曰陰;以宇舍而論,外曰陽,內曰陰;以物而論,高曰陽,低曰陰;以培樓而論,曰陽,凹曰陰。……惟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故筆實中之虛,虛中之實,虛者從有至無,渲染是也;實者着跡見痕,實染是也。虛乃陽之表,實即陰之里,故高低凸凹,全憑虛實。”
就建築立面的構圖原則而言,同樣表現了上述高低凹凸,明暗虛實的陰陽變化與相和。傳統建築的基本立面構圖是三段式的,底部為台座或台基,中段為柱子加出挑屋檐的斗拱,頂段便是頗有民族特色的大屋頂。這一形象本身就表現出虛實有規律的變化。台基實體一塊為陽,柱子加斗拱較虛透細巧為陰,大屋頂龐大如蓋又為陽,而這三部分又各有陰陽變化。台基雖實,但常選用白青灰等淺色石砌。如重要建築台基較高,則往往分成數層,並圍上雕刻精細的拱桿(如天壇祈年殿,太和殿的漢白玉台基),以避免其外觀過實而使陽中蘊陰,柱子雖然較虛透,但其剛直有力擎托起大屋頂,且常漆成紅色,斗拱亦作牛腿挑梁形,使其虛中帶實,陰中有陽剛之氣。最為奇妙的是我國古建築的屋頂,如同東方人和西方人的主要差異集中在頭部一樣,屋頂也集中反映出中西建築不同的風神情調。西方建築多圓形,蔥頭形的穹隆頂和三角頂,它們向上凸起,外張感較強,而我國建築的屋頂是微微向上反曲的,形成十分柔和、好看的凹曲線。屋角也經過特殊的藝術處理——誇張地向外捲起,形成優美的飛檐翹角,這樣,儘管碩大的屋頂主要表現出陽剛之美,但它那非幾何性頗具內收感的造型,又帶有飛動,輕巧,跳躍等陰柔美的特徵,達到了以陽帶陰,虛實結合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