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易傳的內容,易經十翼:彖傳,象傳,文言,繫辭,說卦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解釋《易經》的傳的內容有七個部分,總共十篇,被稱為“十翼”。“十翼”的意思是十篇文字犹如經的羽翼。這十篇包括《彖傳》上、下兩篇,《象傳》上、下兩篇,《文言》一篇,《繫辭》上、下兩篇,《說卦》一篇,《序卦》一篇和《雜卦》一篇。

《十翼》原本各自為篇,不與經文相連。《漢書藝文志•六藝略》載《易經》十二篇,顏師古注曰:“上下經及十翼,故十二篇。”

戰國時流傳的《易經》,有經無傳。汲冢書可為例證。西晉咸寧五年(公元279年),汲郡人不準(姓不,名准。“不”為“丕”之省文)盜發魏王墓,發現了竹簡文古書,其中有《易經》。據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後序》說:“《易經》及《紀年》最為分了,《周易》上、下篇與今正同”。這隻能證明經、傳各自獨立,但不能由此斷定戰國時期沒有《易傳》各篇著作。

1972年,湖南長沙東郊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周易》分為三部分。即:(一)《易經》六十四卦;(二)《易經》卷后的佚書。除了很少一部分見於今本《繫辭•下》以外,此書的其餘部分,都是不曾流傳下來的佚書,內容為孔子及其弟子討論卦•爻辭含義的記錄;(三)《繫辭》。沒有今本《繫辭•上》的第八章,即“大衍之數五十”章。又今本《繫辭•下》第四章的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等四節在上述佚書之內。除此之外,今本《繫辭》大致都包含在帛書《繫辭》裏面,不過兩者章節的次序不盡相同,文句也有差異。帛書《繫辭》還包含了今本《說卦》的前三節,又有兩千餘字為今本《繫辭》所無。這都是孔門弟子所錄《繫辭》流傳到漢初的本子。

《史書•孔子世家》中:“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司馬遷身為史官,所見《易傳》,十翼之中,僅少《雜卦》一篇。

王充《論衡•正說》雲:“孝宣皇帝之時,河內女子發老屋,得逸《易》、《禮》、《尚書》各一篇,奏之。皇帝下示博士,然後《易》、《禮》、《尚書》各益一篇。”又雲:“《禮》、《易》篇數亦始足。”所說益《易》一篇,當是《雜卦》。有人認為這一篇是《說卦》,反疑《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卦二字是衍文。如果是這樣,十翼之中,尚缺《雜卦》,王充就不能說《易》的篇數始足了。

今本《周易•十翼》中的《繫辭》、《說卦》、《序卦》、《雜卦》四種各自獨立為篇,列於經文之後。《彖傳》、《象傳》、《文言》三種各附於相關經文之後。

據《三國志*高貴鄉公傳》載《彖》、《象》連經,始於後漢鄭玄。鄭氏注《易》,為了學者的方便,以《彖》、《象》連經,謂始於前漢的費直,這是誤會。由於鄭氏所傳的《易》學,屬於費氏易,於是誤認鄭氏的體例源於費氏。殊不知費直並無章句,但以《十翼》解經。既無章句,也就不存在以《彖》、《象》連經的問題。

鄭玄以《彖》、《象》連經,是把傳文附在一卦之後,六十四卦,全是這樣。在今本中,只有乾卦還保存這種格式。其餘各卦,解釋爻辭的象辭,各附在當爻之下。這一調整,始於王弼。據孔穎達說:“夫子所作象辭,元在六爻經辭之後……及至輔嗣之意,以為象者本釋經文,宜相附近,其義易了,故分爻之象辭,各附其當爻下。”(坤卦初六象曰疏)

關於畫卦、重卦、卦辭、爻辭和《十翼》的作者問題,歷來說法不一,要之不離隱語。我們從隱語的角度來研究,以伏羲畫卦(八卦)、神農重卦(六十四卦)、文王繫辭(卦辭、爻辭)和孔子作《十翼》為是。有關的資料如下:

《三國志•魏志》:《易》博士淳於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圖而制八卦,神農演之為六十四。”

《史記•日者傳》:“司馬季主曰‘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孔穎達《八論》:“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

《易》歷三聖,只謂此也。”

伏羲或包犠即潛龍之意,指地下的太陽,神農指地,地能生物,故是神農。文王指日光照射月球所生月光。坤卦六五:“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六五為月望,文在其中,即文王居於羑里。羑字從羊從久,羑里為月亮的隱語。伏羲為陽,神農為陰,文王為五行。五行表現陰陽,故繫辭者為文王。孔子為深明於陰陽五行之道的聖人,他和弟子討論卦、爻辭的語錄,以及其後儒家門徒對於《易》義的著作,合併成為《十翼》。《十翼》作者之名,儒家自非推尊孔子不可。大抵先秦著作,所傳其作者之名,多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必須以隱語視之。在今天,若如歐陽修作《易童子問》辯論《十翼》非孔子作,便是枉費精神。總之,《周易》是陰陽五行思想的書,畫卦,重卦,繫辭,釋辭,其作者巳不可知,於是歸之於伏羲、神農、文王、孔子。雖無其事,卻有其理。絕非無稽之談,不可視同龜毛兔角。

《十翼》對於經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近來舍傳言經之說,十分流行。提倡這種方法的,可以高亨為代表。其《周易大傳今注》自序中說:

《易傳》解經與易經原意往往相去很遠,所以研究這兩部書,應當以經觀經,以傳觀傳。解經則從筮書的角度,考定經文的原意,不拘牽於傳的說釋,不迷惑於傳為經所塗的粉墨臉譜。這樣才能窺見經的真相。解傳則從哲學書的角度,尋求傳文的本旨,探索傳對經的理解,並看它那一點與經意相合,那一點與經意不合,那一點是經意所有,那一點是經意所無。這樣才能明確傳的意蘊。而自漢以後,兩千佘年,註釋《周易》的人約有千家,都是熔經傳於一爐,依傳說經,牽經就傳。傳解經而正確,注家也就正確了,傳解經而錯誤,注家也就錯誤了,不能盡得經的原意,而且失去傳的本旨。

高氏以訓詁解釋《易經》著稱。他似乎沒有察覺經用隱語,傳也以隱語解經,專以訓詁解經,勢必難於奏效。乾嘉的訓詁學只能求言內之意,而《周易》經傳意在言外,未可拘泥於點畫。黑夜行路,須有明燈指引。《易傳》就是讀《易經》的一盞明燈。傳意與經,無不吻合。未見其同,必須訴之於悟性,以求了解傳意。然後就會發現《易傳》文字,着墨不多,卻有畫龍點睛之妙。我過去也曾經不相信《易傳》,就是受了舍傳解經的影響。

《說卦傳》告訴我們《易經》使用隱語,其要點如下:

1.謎底是一個,而謎面可以多個。《繫辭傳》說:“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就是這個道理。例如:“乾”是謎面,《說卦傳》說:“乾為天,為園,為君,為父,為玉,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天、闤、君、父等都是同乾相似的謎面。這許多謎面和謎底之間,都有某些類似的地方。

同樣,《說卦傳》說:“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地、母、布、釜等都是同坤相似的謎面。

謎面可以有若干個,究竟謎底是什麼?這就有以下《易經》使用隱語的另一個要點。

2.《易經》只提供謎面,而不揭示謎底。《說卦傳》遵守這條原則,始終隱藏謎底。

《易經》以殷周鼎革為主題。忌諱明言,所以使用隱語。人間以男女為奴婢,犹如天上以日月為奴婢,川流不息,服役不休。日月象徵弓矢。因此,乾坤既象徵天地U月,又象徵奴婢弓矢。《說卦傳》中,乾為天以至為木果,都是箭的隱語,象徵奴。坤為地以至“其於地也,為黑”,都是弓的隱語,象徵婢。所舉弓的象徵,比較難於理解,需要作些說明。布、均都指弓的發布箭支。釜者,金父也。弓發命,故似父,箭(金)受命,故似子。弓制箭而不發,故為吝嗇。似有權柄,故為柄。陷阱內設弩機,故其地為黑。弓內有箭,故為子母牛,為大輿,文和眾皆指弓中有箭。

3.對於八卦的隱語,《說卦傳》隱其多半,顯其少半。八卦中包含天干十日,天干中又包含陰陽五行。《易傳》以乾、坤、坎、離、震、艮、巽、兌為其謎面。《說卦傳》以隱語解釋隱語,只揭示了坎、離二卦的謎底。所說乾為天,而實為陽(或陰陽,即地下的太陰),所說坤為地,而實為陰。所說震為雷,而實為木。所說艮為山,而實為土。所說兌為澤,而實為金。所說巽為木,而實為包含五行的萬物的種子。木觸電則有雷,故以雷釋木。積土成山,故以山釋土。金能生水,故以澤釋兌。穀物屬木,故以木釋巽。對於八卦,如果不显示一兩個卦的謎底,就難於使人知道八卦中包含有陰陽五行思想了。

八卦相配,成為四對。帛書取正對卦,不取反對卦,因各對象徵奴婢,奴與婢具有矛盾的同一性,並非敵我關係。帛書八經卦所組成的四對卦,又可象徵弓矢。艮為弓,兌為矢。坎為弓,離為矢。巽為弓,震為矢。弓與矢雖相反,而實相成。帛書八經卦所組成的四對卦,與《說卦傳》下面的一段話,可以互相印證: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天地為乾、坤,乾上坤下為否卦山澤為艮、兌,艮上兌下為損卦雷風為震、巽,震上巽下為恆卦水火為坎、離,坎上離下為既濟卦以上四對卦的順序,當以帛書為準。其所表達的思想為陰陽五行,就是在陰陽(日人地下)的時候,月的運行規律為三易、簡易(連山)、變易(歸藏)、不易(周易)。

乾坤成否,表示陰陽,是日無光。艮、兌為損,即月之下弦,月由明人晦。坎、離為既濟,水在火上為月晦。震、巽為恆,即月之上弦,月又復蘇。坎為習坎,弓在陷阱,有箭不發以待時,箭則“居易以俟命”,故雲“水火不相射”。

陰陽五行思想是以天象影射人事。既是陰陽,又是月晦,日月無光,上下昏暗,此時必有持弓箭者出,“武人為於大君”。(履卦六三)人類社會出現的這類威侮五行(五路)的武人,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不為湯、武,便成盜跖。

卦有卦畫,一卦六畫,謂之六爻。卦有卦辭,爻有爻辭。

《文言傳》解釋乾、坤二卦的卦辭和爻辭。《彖傳》解釋六十四卦的卦辭。《象傳》解釋六十四卦的卦象和爻象。以下分別作一些說明:

《文言傳》對坤卦六四的解釋是:“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這裏所說的就是變革風暴到來之際的形勢。天變而日無光,地化而月無光。天地閉指日落,賢人隱指月晦。草木蕃指天造草昧,潛伏着叛亡者。時機未至,宜於藏弓。及至時機到來,便脫穎而出。坤卦是地道卦,六四的月象為月晦。月晦無光,不宜於射,故須謹於待時。

《文言傳》用隱語解釋乾卦卦辭“元、亨、利、貞”。《左傳(襄公九年)》魯穆萎用以解釋隨卦的卦辭。《易經》以月象表示射德,元亨為上弦,弓滿則射,利為下弦,貞為月晦,射箭中正,射者必須有仁、義、禮、信四德。

《文言傳》解釋乾卦上九,說:“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又說:“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彖傳》解釋卦辭,就卦辭所提出卦的中心思想加以闡明,間或也解釋卦名。下面舉兩個例子:

(震下坎上)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解說)卦辭中的元亨利貞,已見乾卦。但是乾卦講的是一般的射道,屯卦講的卻是特殊的射道。屯通鈍或豚,是地的隱語。地下設置弩機,如同建侯以待敵。彖辭首先指出弩機的特點。剛(箭)柔(弓)始交而難生。難者指箭受制於弓而不能發,箭難而弓易,箭只有居易以俟命。“動乎險中”既言卦象,又言卦義。震為動,坎為險。平時不動,動則射而必中。弓既張滿,則箭發如雷,下落如雨。陷阱是天生地設的“草昧”。

再以師卦為例:

(坎下坤上)師。貞丈人吉,無咎。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

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解說)彖辭首先解釋卦名。其次,就卦體、卦象闡明卦義。第二爻為剛中,與五相應,卦體表明善射。坎為險,坤為順,卦象表明射手的勇敢善戰。

《象傳》解釋爻象者,隨爻闡明意蘊。其解釋卦象者,多由卦象引申出倫理道德思想。例如:乾卦象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師卦象“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地中有水是隱語,水為險,險指陷阱,其中有箭。

彖、象兩個字表示陰陽。彖字本意是豕,豕為地之隱語,地為陰物。象是南方的動物,故以之象徵陽物。陽物表示物象,陰物表示物體。因此,《象傳》解釋卦象和爻象,《彖傳》解釋卦象中所包含的實體。

《繫辭傳》是《易經》的通論,由許多闡明《易》理的記錄綴合而成。由於編簡脫落,更顯得內容龐雜,需要整理。自從馬王堆帛書出土,我們約略可以看出《繫辭傳》的原貌。

原始的《繫辭傳》似包括以下幾部分:

1.今本的《繫辭傳》;

2.漢墓《六十四卦》卷后的佚書;

3.今本《說卦傳》的前三節。

至於章節次序,已有差異,要想恢複本來面目,恐怕就很難了。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