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古代《易》著選講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我們在這裏從古代《易》著中選出幾卦,依其原意進行講解,為讀者以後閱讀古代《易》著原文打下基礎。
我們選的是在易學史上有重大影響的象數派易學家唐代的李鼎祚、義理派易學家魏晉的王弼及宋代的程頤和朱哀四人。選講方式分集解式對比講法和分解式單獨講法。
一、集解式對比講法《復卦》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李鼎祚《周易集解》:
“復,亨。”何妥曰:“復者,歸之本名。群陰刺陽至於幾盡……一陽來下,故稱反覆。陽氣復反而得交通,故雲‘復,亨’也。”“出入無疾。朋來,無咎。”虞翻曰:“謂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為疾,十二消息不見坎象,故‘出入無疾’。•’兌為朋,在內稱來。五陰從初,初陽正息而成兌,故“朋來,無咎”矣。“反覆其道,七曰來複。”案:《易軌》:••一歲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震、坎、兌四方正卦別六文,爻主一氣。其餘六十卦三百六十文,爻主一日當周天之敷。餘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閏余者也。”《剩卦》陽氣盡於九月之終,至+月末,純坤用事^《坤卦》將盡則復陽來隔。坤之一卦六爻為六日。復來成震,一陽爻生為七日.故言“反覆其道,七日來複”。是其義也。天道玄邈,理絕希慕,先儒已論。雖各指於日月,後學尋討猶未測其端倪。今舉約文,略陳梗概以候來如積薪者也“利有攸往”,虞翻曰:“陽惠臨成乾,小人道消.君子道長,故‘利有敢往’矣。”
講解:
何妥認為《復卦》之“復”字本義就是“歸”字的本來名稱。從卦象上看,上邊五個陰爻壓住下邊一、個陽爻。實則同《剝卦》變成《復卦》的一陽爻下邊生長,使《復卦》具有反覆的含義。陽剛之氣又從下往上發展.並得以暢通無知。所以才說,復,“亨”也。虞翮認為,震的卦象初九之陽爻可以變化成乾的卦象,巽的卦象初六之陰爻可以變化成坤的卦象。而坎的卦象由於上下均有陰爻堵塞,中間一陽爻無處可走,所以才災疾之象。正由於坎的卦象不善於變通,所以十二消息卦中沒有坎的卦象。這就叫作“出人無疾”。兌的卦象可以為朋,從內卦向外卦發展中,上邊五個陰爻要聽命於下邊這一陽爻。而初九這一陽爻正是向上發展變成兌的卦象.能變通所以是“朋來,無咎"。這時,李鼎祚又採用六日七分說來解卦,又用爻辰說作為輔助。《剝卦》上九為陽.而下邊有五個陰爻,陽爻在九月時結束,到此成坤的卦象。因此.坤主十月。當坤變動時就產生了一個初九的陽爻。《坤卦》六爻當六日,再加上復起的陽爻則成為七日,使內卦成展的卦象。所以說“反覆其道,七日來複”。虞翻則認為,初九的陽爻會變成乾的卦象,這說明那五個陰爻表示的小人正處於衰退階段,而君子們的陽剛之氣正在增長,所以說“利有攸往”。
王弼的《周易注》中沒有注卦辭,只是對《彖》《象》做了註解。
程頤(易傳》: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復亨”,既復則亨也。陽氣復生於下,漸亨盛而生育萬物,君子之道既復,則漸以亨通,澤於天下,故復則有亨盛之理也“出入無疾”,出入謂生長,復生於內入也,長於外出也。先雲出,語順耳。陽生非自外也,來於內,故謂之入。物之始生,其氣至微,故多屯艱。陽之始生,其氣至微,故多推折。春陽之發,為陰塞所折,現草木於朝暮,則可見矣。“出入無疾",謂微陽生長,無害之者也0既無害人,而其奏漸進而來7則將亨盛,故無咎也。所謂咎,在氣則為差忒,在君子則為抑塞不得盡其理。陽之當復,雖使有疾之,固不能止其復也,但為阻礙耳。而卦之才有無疾之義,乃復道之善也。一陽始生,至微,固未能勝群陰而發生萬物,必待請陽之來,然後能成生物之功而無差忒,以朋來而無咎也。三陽子丑寅之氣生盛萬物,眾陽之功也。若君子之道,躍消而復,豈能便勝於小人?必將其朋類漸盛.則能協力以肚之也。“反覆其道,七日未復0利有攸往。”謂消長之道,反覆迭至。陽之消,至七曰而未復。《始》,陽之始消也。七變而成(復》.故雲“七日”•謂七更也。{臨》雲“八月有凶”,渭陽長至於陰長,歷八月也。陽進則陰退,君子道長則小人道消,故“利有攸往”也。
講解:
程頤認為“復”有順利盛大的道理。這是因為陽氣從底下又生長出來,逐漸順利而又盛大,這樣就會化生萬物。它象徵著君子們的正道得到恢復,所以才逐漸地順利盛大,使普天之下的人都從中受惠,他又認為任何事物開始生長時.它們的氣都是很微弱的,所以常常會受到客觀環埦的摧殘而夭折。陽氣的生長是這樣,而春天的陽氣則尤其如此。而當能達到不受這種摧殘而夭折時,也就體現了《周易》哲學所說的“出人無疾”的道理。當實現了“出人無疾”之後,這樣就會讓陽氣的同一類逐漸增多,然後就生化成世間萬物。程頤認為這便是“朋來,無咎”的用意所在。在此基礎上,陰陽爻變動后經過七日而形成了《復卦》卦象。這反映了君子之道的光大和聖明、小人之道的衰落和愚昧。顯然,這樣發展下去是大有利的。
朱熹《周易本義》:
“復:亨。出八無疾。朋未,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反覆之復.方福反。又作覆。《象》同。復,陽復生於下也。剝盡則為地坤,十月之卦。而陽氣已生於下矣。積之瑜月,然後一陽之體始成而來複。故十有一月,其卦為復,以其陽既往而復反,故有亨道。又灼震外坤,有陽動於下而以順上行之象。故其占又為己之出入。既得無疾,朋類之來,亦得無咎。又自五月(姑卦》一陰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陽來複,乃天運之自然。故其占又為••反覆其道”。至於七日,當得來夏:又以剛德方長,故其占又為“利有攸往”也。"反覆其道",往而復來,來而復往之意。七日者,所佔來複之期也。
講解:
朱熹講《易》,融合象數、義理在一起。所以,他先講了《復卦》從何而來:由九月之卦(剝》變成十月之卦《坤》。這時,一陽氣上升,形成了十一月之卦《復》。由於陽氣又重新升起,所以這一卦是順利之道。從卦象上講,內卦為*.外卦為坤.這已經包含着陽氣在下往上運動之象1這一全過程,朱蔑認為反映了天道的變化規律。如此往複,結果必然是陽剛之氣由於它的品德正直而高尚,終於取得了“利有攸往”的結果。
初九: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李痛祚《周易集解》:
崔憬曰:“從坤反震而變,此爻‘不遠復’也。復而有應,故獲‘元吉•。”
講解:
崔憬認為《復卦》卦象是從《坤卦》變化而來,這樣第一變便形成內卦為簾的卦象。這時這一陽爻尚未向上發展。而當它從一陽爻復生的情況下向上發展時,初九與六四陰陽相互應和,這一卦的六二與將要變化后的;與六五相互應和,這一卦的六三與將要變化后的上六相互應和,逐漸變成《乾卦》。這樣內外卦陰陽爻相互應和是非常吉利的。
王弼《周易注》:
最處(復》初,始復者也。復之不速,遂至速凶。不遠而復,幾悔而反,以此修身,患難遠矣。錯之於事,其殆庶幾乎?故“元吉”也。
講解:
處於初九爻位時的《復卦》,正是復的開始。但是復的動作不快,於是造成迷茫之災。不去從亊長距離的往複運動,接近災害時就立刻返身回來。用這種方法去修養自己,於是災害會遠離自己。人辦錯事,也與這差不多。能做到“不遠悔”,才會帶來吉利的結果。
程頤《易傳》:
復者,陽反來複也。陽,君子之道,故復為反善之義。初剛陽來複,處卦之初,復之最先者也,是不遠而復也。失而後有蔓,不失則何復之有?惟失之不遠而復,則不至於悔,大善而吉也。衹宜音祗,抵也。(玉篇》雲:適也。義亦同。無祗悔.不至於悔也。《坎卦》曰:“祗既平。無咎”,謂至躍平也。顏子無形顯之過,夫子謂其庶幾,乃無祗悔也。過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躍未能不免而中,所欲不逾矩,是有過也。然其明而剛,故一有不善未嘗不知,既知未嘗不遽改,故不至手悔,乃不遠復也。祗,陸德明音支,《玉篇》、《五經文字》、《群經音辨》並見衣部。
講解:
程頤認為“復”的意思是陽又回來。由於陽的特點是剛健,所以在初爻位的復是陽之反覆的先頭兵。而陽之所以能反覆回來又是因為它行走不是很遠的原因。由此,他得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失有復,並且人為失是復的前提條件,二者互相補充、相輔相成。他又認為當一個人由於自身修養不好而有過錯時,如果這種過錯是一般性、沒有多大災害的,那麼也就沒有多大災禍。但是如果有了過錯,由於聖人修養程度之高深,所以他自己會立刻知道。而且,他馬上就會加以改正,不再讓錯誤繼續下去。
朱熹《周易本義》:
祗,音其。一陽復生於下,復之主也。祗,抵也。又居。事初,失之未遠,能復於善,不抵於悔,大善而吉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講解:
有的象數派學家們認為,一卦卦象中必以某一爻為主。如《乾卦》以九五爻為主。朱熹接受了這種觀點,他認為《復卦》卦象中的主爻是初九交,餘外五陰爻為臣。他又認為初九交處爻位之初,反覆往來很容易,不會有太大過失,所以是非常善而吉祥的。
六二:休復,吉。
李鼎祚《周易集解》:
王弼曰:“得位居中,比。初之上而附頎之,下仁之謂也。既處中位,素仁善鄰,復之體也。”
講解:
王弼首先沿襲了漢代象數派易學中“比"的概念。所謂比,指相鄰兩爻而言,若為一陰一陽,則為得比。他認為六二爻居中,又是陰爻居陰爻位,所以是比。在初爻之上位,為內卦之中,所以是下卦之仁。由於處中爻位,與初九、六三相與為鄰,所以是復之休。也即是《復卦》吉利的一爻。李鼎祚在這裏以王弼的易學理論中的象數思想來說明漢易是饒有趣味的。
王弼《周易注》:
得位處中,最比於初。上無陽爻,以疑其親,陽為仁行,在初之上而附順之,下仁之謂也。既處中位,素仁善鄰,復之休也。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