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哲學性,《易經》具有"追問〃的特徵
哲學是什麼?"通行的哲學教科書中,經典的哲學定義有如下幾種:哲學是智慧;哲學是爰智慧;哲學是認識論;哲學是方法論;哲學是對世界的根本認識;哲學是關於反思批判的學說;哲學是科學的科學;中國體制內的主流思想認為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等等〃。(參見《恆道》第四輯,作者鞠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鞠羲自己給哲學下的定義是?哲學是對自以為是的自覺與反思的思想理論學說。時空是哲學的基本問題,自以為是是哲學的根本問題。〃
《易經》具有"追問〃的特徵
從哲學是〃智慧"、"爰智慧"的角度看,整部《易經》就是智慧的典範。"智慧〃是什麼?’哲學作為’爰智,行為,其終極表達方式就是問問題〃(林國榮語)。那麼,《易經》問問題嗎?誰在動?為什麼能動?太極怎樣動?陰陽怎樣動?事物內外怎樣互動?事物外部怎樣運動?事物內部怎麼運動?事物內、外同時共同運動的情形之下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所有這些問題,都呈現出步步追問的特點。如果說,問問題就是一種智慧的終極表達方式的話,無疑,《易經》是具備這個要素的。
《易經》的"智慧"並不單單表現於問問題,如果僅僅是這些東西,尚不足以吸引中國人幾千年。它的智慧表現在圖式構思上,還有很多令人擊掌叫絕的東西。一是河圖的生數和成數,它用一個圖式,表現xa了兩種含義:事物外部相對靜止運動的含義,以及事物內、外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含義,說明事物與事物之間是普遍的聯繫的。二是河圖之數和洛書之數,此一已非彼一,此二已非彼二,而一六、三八方位,河圖、洛書並無多大改變,而四九、二七之位,河圖和洛書剛好調換。三是先天八卦與洛書之數,從"量"的角度而論則是絕配,使得卦與數可以相互置換,又是怡到好處、天衣無縫。從此在河圖內、外之理的基礎上,象數合而為一,由可能變為現實。四是則河圖、洛書而推八卦,特別是產生出的後天八卦、乾坤形氣為後天八卦來源之始,後天八卦乾、坤之位又為陰陽流行之始,這種自然而然的巧妙,可謂舉世無雙。五是後天八卦之象,由震起艮終,是事物發展的周期性的最好象數說明,又堪稱為無與倫比的巧合。六是河圖、洛書以及八卦,四個圖式,描述事物內外的動、靜運動,是簡單明了的基礎方法簡易〃又是《易經》的高度智慧性的體現。七是用河洛八卦和卦序的五圖,描繪事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中有變"的運動狀態,令人折服。八是運用這些簡單的圖式,就可以對事物的變化,作出一個有相對水準的判斷。所有這些,無一不體現出〃智慧〃的特徵。
易圖巧妙得不可思議,玩圖可發現更多的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