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醫學的基本概念
由於時空既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人類開發利用的對象。所以“時間與空間是人類永恆關注的對象,也是人們思維中無可迴避的哲學範疇。任何一門科學,從其建構之日起,它就註定逃脫不了時空的“糾纏,”。
易經中的時空的含義
時空,從詞語結構形式來講,它是時間和空間的簡稱。古今科學家都認為,時間(time)、空間(space)和物質,是宇宙萬物的基本。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在一定時間和空間里運動變化,一切事物也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遷移而產生着不同的效應。沒有離開物質運動的空間與時間,也沒有不在空間和時間中運動的物質。
也就是說,空間和時間是相互關聯的,彼此不能分開。比如,在此時(即時間)此地(即空間)的某一種病效信息,怛在彼時(即另一時間)彼地(即另一空間)則會出現不同的效果,甚至還有可能變成無效信息夂時間,指的是時間的計設,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指時間間隔,也就是物體運動所經歷的時段,即有起點和終點的某一段時間;二是指時刻,講的是時質運動的某一瞬間,即時間內的某一點,一般以地球自轉為依據。
總之,時間是物質存在的-•種客觀形式,由過去、現在和未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的表現。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髙度表現出來。物理學家們認為,空間作為一種廣延性,它向無限小方向延伸時.是達不到最小邊界的。當然,就物理學發展的現有水平來看,人們無法去設想一種不佔據空間的夸克。因此,要問空間里裝的是什麼,就是在找空間的最小邊界,在找佔據這種最小空間的“物質”。但是,最小邊界、最小部分和最小空間只是一種思維的設定,是為了認識可觀測的有限空間而設定的。因此,要尋找最小的空間佔有者是不可能的。
西方先哲認為,空間里裝的是水、火、“無限”、存在、原子、數、以太(aithera)、單子等,這些“佔有者”也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物質”。有着幾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對空間佔有者——“物質”的稱謂當然與西方不同。在中國古代賢人的宇宙觀里,“氣”“元氣”“易”“道”“太極”等詞與西方所說的“物質”的含義最為相近。中國先哲認為:氣,“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因此,“氣”“元氣”等既是最小的物質,同時也是最大的物質。由此看來,“氣”——中國人的物質概念,其含義要比西方的更為深邃豐富。
眾所周知,能盛物品的器具稱為咨器.容器的容董與物體的體積都是物質對特定有限空間的佔據。因此,物體、容器與它所佔據、包容的空間是同一的,是同一空間的形式與內容。既然空間是用來裝物質的,那麼這裏所談的“空間”就是已經裝滿了物質的容器。在一般中國人的空間概念中,空間是用來裝物質的,物質是空間的最小佔有者。所以,當我們提到“整個宇宙”這一說法時,就是在指這個有限的“容器”。
物理空間與哲學空間在本質上是同一的空間。因為不能說你佔據的是物理空間,我佔據的是哲學空間,所以說,物質就是物理學與哲學所理解的空間佔有者。人是由物質構成的,故人類本身就是空間的一種佔有者,“人類所佔據的空間是同一類空間,也是唯一的一類空間。”
“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如果物質不佔有空間,那麼,空間的客觀與廣延特性就很難令人理解,人們常說世界既是物質的,也是楮神的。前者僅僅說明世界是由物質所構成的,而後者則是說明物質一一空間的佔有者要在時間的程序中進行運動變化。
綜上所述,空間,指物質存在的廣延性;時間,指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和順序性。所以,在既強凋空間的佔有者——“物質”實在性的同時,也沒有琿由把時間的佔有者一“節律”給忽略掉。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聯繫,不可分割。
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也只是直覺的兩種形式,和我們對顏色、形狀和大小的概念一樣,同樣不能離開意識而存在。“空間,除了借我們所發覺的客觀事物的順序或排列來認識它之外,並無客觀的實在;時間,除了我們借事情發生的先後次序來蜇度它之外,沒有獨立的存在。”
現代科學認為,時間是物質存在的連續性,是螺旋式上升的動因,它反映着事物的運動與變化;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廣布性,是坐標定位的靜因.它反映着物質的排列與組合。也就是說,時空是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時間與空間既是對立的,又是全息的。時間是流動的物質空間,空間是凝固的物質時間。二者一實一虛,一縱一橫,一動一靜,互相交織,構成網絡,便形成了顯態的信息世界。物質便是這網絡上紐結的集合。王存臻、嚴春友兩位學者對此也說道:“事物在物質結構上的層次與事物演化過程中的層次具有對應關係。或者說:事物在空間上的分佈規律是其在時間上分佈規律的反映。”
萬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它們都是在一定的時空壞境下產生的。因為在不同時空層次中時間和空間的不同特性,都必須是與物質的層次結構相聯繫的。此外,空間的對稱性,時間的對稱性,也都是無法離幵物質的對稱性而獨立存在的。所以,時空就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這已是得到現代自然科學進一步證明的結論。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基礎,它是哲學、自然科學的根本。當然,時空醫學也不能例外。
時間和空間具有客觀性,與運動着的物質不可分割,沒有脫離物質運動的時間和空間,也沒有不在時間和空間中運動的物質,空間和時間是相互聯繫的。
時間是運動的尺度,空間位移是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時間和空間是運動存在的必要條件。時間、空間與運動守恆。
西方傳統時空理論認為,時間和空間各自分離,二者相互之間是沒有聯繫的。但是,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Einstein,1879〜1955)對此發出了挑戰。經過多年的研究,他於1905年創立並發表了著名的“狹義相對論”,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他首先通過相關實驗證明了時間間隔是相對的,運動的時鐘變慢,物體的長度或空間兩點間的距離隨着參照系的不同,會沿運動方向縮短的事實。亦即時間的變化是相對的,一切都隨着參照系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如兩件事發生的順序在不同參照系看來是不同的,一件事所經歷的時間在不同的參照系看來也是不同的。而光速則是不變的,是-切物質運動的極限速度。因此,他得出這樣的結論:時空並不是絕對獨立存在的東西,時間和空間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隨參照物的不同會發生改變。由於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提出的這-新時空理論,從而打破了傳統的時空理論。
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特別是相對論的創立,有力地證明了空間和時間與運動着的物質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然而,唯心主義否認時間和空間的客觀件,形而丄學唯物主義則把空間和時間看成是脫離物質運動的。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這兩種看法都是不科學的。
那麼,時空的含義是什麼呢?在《中國大巨科全書•物理2卷》中已明確地指出:“時空,即時間和空間。在物理學上,它是事物的一種次序。空間用以描述物體的位形;時間用以描述事件之間的順序。空間和時間的物理性質主要通過它們與物體運動的各種聯繫表現出來。”⑷怛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學科或不同場合,時空的含義又各有不同,並非都是完仝一樣的。
在科學技術水平低下的占代,中國古代賢哲們為了能夠具體探討和分析肉眼難以觀察得到的時空環境中的時空要素對人類健康、疾病產生影響的機理,並向人們展現出來,於是發明了干支診療方法——“干支醫學”。
古代中醫所謂的時間,是在天體的基礎上,以天象、季節以及晝夜為主要內容的光;而所謂的空間,則是在上下五方(東、南、西、北、中)的基礎上,以地理、地形和氣候為主要內容而成萬物的氣。其時空的結合,無非是以天象、地形為主的宇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