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易經入門中,易經易經文方法論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周易》對為文的法則和技巧也有些精闢的見解,我們將它這方面的論述姑稱作為文方法論。

《周易》提出的為文法則是:有物、有序、旨遠、辭文、善變。下面我們結合古代文論家的闡釋分別作一介紹。

《家人•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言有物”就是文章要有充實且真實的內容,這是“誠”的具體體現。正如清代程廷祚所說:“(為文)大要以立誠為本,‘有物’,即誠也。”(《與家魚門論古文書》)方苞認為,“古文義法”之“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又書貨殖傳后》)。清人章學誠也強調:“夫立言之要,在於有物,古人著為文章,皆本於中之所見。”(《文史通義•文理》)指出,文章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才能“有物”。時至今日,言之有物仍是寫文章的一項基本要求。

《艮•六五》雲:“言有序,悔亡。”再看清代三位學者的闡釋。方苞將“有序”視為“古文義法”之“法”“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又書貨殖傳后》)。程廷祚謂:“言之中節,則曰有序,如是則容體必安定,氣象必清明,遠乎鄙倍而文之至矣,古之立言者期於是而止,故曰‘辭達而已’矣。故為文之道,本之以誠,施之以序,終之以達。”(《與家魚門論古文書》)他認為,“有序”就是採取適當的表現形式,以求得文章有完整的結構、鮮明的文風,使之明白暢達,傳播於世;“有序”,以誠為根本,以達為目的。翁方綱也說:“‘言有序’,理之經也。”(《杜詩精選文理字說》)指出“序”是貫穿文章思想內容的經線。今天,言之有序仍是寫作的另一基本原則。

“夫《易》……其旨遠,其辭文。”(《繫辭下》)這是對經文的評論,也是《周易》提出的為文之道。明代茅坤就說過:其旨遠,其辭文’斯固所以教天下後世為文之至也。”(《唐宋八大家文鈔總序》)“旨遠”,就是意旨深遠,如晉人摯虞所說,應以“宣上下之象,明人倫之敘,窮理盡性,以究萬物之宜者也。”(《文章流別論》)“辭文”,就是講求文采,注意修飾潤色語言。“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序卦》)“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也是講“辭文”的重要性。當然,修飾要恰到好處,不能刻意雕琢。“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序卦》)刻意雕琢,則會走向反面,失其本質。此所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這是為文的辯證法。當代,人們仍常用“旨遠”、“辭文”來表達文章主題的深刻性和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

所謂“善變”,是指寫作技巧要能變化多端、不拘一格,善於推陳出新。《周易》之《革》卦就是講變化的。《革•九三》雲:“革言三就,有孚。”《革•九五•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革•上六•象》謂:“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從以上幾句,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文章富有變化,才能獲得讀者。•虎豹換毛,其花紋更加鮮艷奪目;寫作技法只有不斷更新,文章才可蔚為大觀、斐然成章。清人劉大槲闡發過此意:“文貴變。《易》曰,虎變文炳,豹變文蔚。又曰‘物相雜,故曰文,。故文者,變之謂也。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句句變;神變,氣變,音節變,字句變。”(《論文偶記》)姚鼐也說過:“且夫陰陽剛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氣有多寡進絀,則品次億萬,以至於不可窮,萬物生焉。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夫文之多變,亦若是已。”(《答魯絜非書》)他指出,文章技法乃至風格的千變萬化,是由客觀事物的複雜性決定的。《周易》的為文善變的觀點,對於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繁榮寫作和文藝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金人王若虛說過,文章“定體則無,大體須有”(《滹南遺老集》卷三十七)。有物、有序、辭文,可謂文之“大體”;而善變,則為“定體則無”。至於具體的寫作技法,《周易》也有若干提示。現略舉《繫辭》中的幾例:.

立象盡意,意象結合(《繫辭上》上:“聖人i象以盡意……”)。即通過具體形象、事物,表達難以言表的思想感情。此說開古代“意境”、“意象”理論之先河。

彰往察來,顯微闡幽(《繫辭下》:“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無論講明往事還是觀察未來,都要善於揭示不易被人們發現的細微而深刻的道理。這是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個問題。

稱名取類,因小見大(《繫辭下》:“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此言以小事類比大事大理,即司馬遷所謂“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史記•屈原傳》)。這是我國傳統的言志說理方法。

言曲而中,事肆而隱(《繫辭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即語言雖委曲婉轉,卻切中肯綮;敘事似漫無邊際,卻隱藏着深奧的道理。這點,不但被廣泛地應用於古代散文和詩詞曲賦,也成為現代雜文和散文的重要技法。

以上就《周易》中有關文章學的論述作了概要介紹。由於《周易》成書年代久遠,它的文章學理論還是比較粗略的,但也已涉及文章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技巧、文風等各種要素,並且•-直影響到當代,足見其具有體系性、深刻性和生命力。因此,將《周易》稱為文章學的濫觴,是恰如其分的。“夫文章之道,自古稱難。聖人以開物成務,君子以立言見志。”(唐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啟》)我們應繼續發掘《周易》及其他典籍中的文章學理論,取其精華,為建設一門優良文化傳統與現代科學精神相結合的文章學而努力。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