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七夕”文化正在中國民間復蘇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在冠之以“中國愛情山”的邢台天河山,公覲牛郎織女慶典隆重舉行,諸多知名學者、民俗專家出席。與祭祀大典一同進行的,還有被稱之為“深吻愛情山”的接吻大賽和“中國情侶第一漂”的漂流以及萬人相親大會等。

     民俗學家們表示,民眾的文化自覺性正在被喚醒,“七夕”文化正在中國民間復蘇。

  “七夕”節源於中國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相傳天上的織女與人間的牛郎互相愛慕,結為夫妻,後來卻被王母娘娘拆散,二人化成牛郎星、織女星,分隔在天河兩岸,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才能在天河上的鵲橋相會一次。在這一天,中國民間有婦女“乞巧”的習俗,歷代民間還有“七娘會”、“水上浮”、“聽私語”、 “乞雙七水”等風俗。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聯副主席鄭一民表示,“七夕”文化被人們“淡忘”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沒有用來傳承文化的承載物,最顯而易見的,缺乏用以傳承“七夕”的“吉祥物”。再加上以工業文明為主導的強勢文化的衝擊,傳統文化被日漸湮沒。他說,隨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強,人們的民族文化自覺性以及文化傳承的积極性正在被喚醒,被人們“淡忘”的“七夕”文化正在中國民間復蘇。

  鄭一民介紹,“摩訶羅”是代表“七夕”的最古老的“吉祥物”,已經有近兩千年歷史,在河北邢台就發現了幾萬個,從漢代到民國的都有,但現在已經“失傳”了。他表示要在融入現代元素的基礎上力促“摩訶羅”的“再生”,讓人們重新找迴文化歸屬感。

  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介紹,“七夕”的節俗從西漢經由魏晉南北朝直到唐宋經久不衰,其影響甚至擴大到一些中南亞國家。雖然到了現代,“七夕”被人們“冷落”了,但他認為,“七夕”文化還活着,並沒有自己死掉。

  袁學駿樂觀表示,“七夕”文化在民間擁有廣泛的民眾基礎,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七夕”節擁有可用、可贈、可餐之物,這個節日就會日漸復蘇。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