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天干、地支是古代用來記錄年、月、日、時的符號。干指天干,意思是為天的骨幹,主動,干為“幹”的簡化;支是指地支,意思是為支撐,主靜,支為“枝”的簡化。天干地支的名稱,歷代以來人們都很重視,不論是國家,還是民間,不論是研究天文的,還是研究地理的,各行各業都依天干地支記年記月。特別研究生辰八字的,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天干地支。必須把天干地支理解掌握,才能為今後學好預測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天干地支是“應用易學”的根本。絕大部分易學流派都以干支為基本元素來推演運算,但干支的發明者是誰,它們最早出現於何時?始終是一個謎。
干支的由來
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相傳在黃帝時代,有蚩尤擾亂中原,黃帝憂民之若,與蚩尤大戰干涿鹿之野,流血百里而不止,黃帝於是齋成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黃帝將十干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為天,支為地。大撓氏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帝開國的公元前2697年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這就是天干地支由來的傳說。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