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伏羲畫八卦,夏代出現《連山易》,商代出現《歸藏易》,周初經文王等人演繹整理而形成《周易》,春秋戰國期間又由孔子及其弟子寫成解說《周易》的十篇文章(後世稱為“十翼”,又稱為“易傳”),到漢代將“易傳”納入《周易》之中,列為群經之首,尊稱為《易經》,易學遂成為中國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指導思想。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說:“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傳》所記諸占,蓋猶太卜之遺法。漢儒言象數,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為京、焦,入於 祥。再變而為陳、邵,務窮造化,易遂不切於民用。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莊。一變而胡瑗、程子,始闡明儒理。再變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啟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這段話,大致概括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易學研究和發展的情況,即出現了義理、象數兩大流派,具體而言,又可分為象數、 祥、圖書、義理、儒理、考史六個宗系,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成為波及一切學術文化領域的一門顯學。
從近代、現代到當代,易學研究的潮流雖有起伏,但從未間斷過。一直到東西文明日趨交流融合的今天,易學研究不僅沒有終止,反而從中國進一步走向世界,出現全球性的易學研究熱。歷史上兩派六宗的研究態勢不僅在繼續,而且出現了從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學科、各個角度研究易學的熱潮,既有理論上的種種探索,也有實踐方面的不懈檢驗。
中國著名學者鄧拓先生在《誰最早三究科學理論》一文中說:“我國最早的純粹抽象的科學理論著作應以《周易》為代表。直到現在,人們對於《易經》的研究顯然還是不夠的,但是可以斷定,它是人類最早的關於宇宙觀和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性研究的知識總匯。”
瑞士哲學家榮格在《易經英文再版序言》中寫道:“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中國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張協和為山東大學中國周易研究中心題詞說:“近代學者由於易理之啟示獲得諾貝爾獎金者已有四人:德國漢森堡,其論文為《測不準原理》;丹麥之玻樂教授,其論文為《相生相剋原理》,並在慶祝酒會上以太極八卦紀念章贈人;中國楊振寧、李政道,其論文為《不對等定律》,並自稱得之易經之啟示。今後由此書而得獎者,當猶有其人,願周易學者多為現代科技服務。”中外許多專家學者、哲人賢士都對中國的《周易》一書給予很高的評價,對易學文化體系有着濃厚的研究興趣。但對易學的科學價值究竟在哪些方面卻有着很大的分歧。有人認為易學的價值在“學”而不在“術”。即在“易理”而不在“象數”、“數術”,“易理”中有精華,“象數”中充斥着糟粕,沒有研究的科學價值。有人持相反觀點,認為真正的“易理”不僅體現在“易大傳”等哲學論述之中,更體現在“象數”、“數術”之中。有人認為“學”和“術”不能分開,正如科學與技術不能分開一樣,“學”是“術”的理論基礎,“術”是“學”的應用體現,故而主張“以學帶術,以術促學,學術結合,古為今用。”
我贊成第三種觀點。易學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包括“學”與“術”兩個方面,如果只研究“學”,不研究“術”,則失之偏頗;只肯定“易理”中有科學價值的東西,否定“象數”、“數術”中也有科學價值的東西,更是一種偏見。從易學本身講,象、數、理、占是不可分的四個方面,一切易理都是通過象、數來體現,並通過“占”(這裏我所說的“占”是指廣義的應用,不是狹義的“占卜”)來理論聯繫實際,實現其價值的。
通過近十年易學從理論和應用兩個方面的研究,我認為,易學的科學價值,無論從“學”的角度,還是從“術”的角度來看,主要都體現在思維科學方面。
我國科學界泰斗錢學森同志1996年8月11日在《再談人體科學的體繫結構》(見《中國人體科學》雜誌1996年第4期)一文中,將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分為十一大部門,這就是:
1、自然科學,2、社會科學,3、數學科學,4、系統科學,5、思維科學,6、軍事科學,7、行為科學,8、地理科學,9、建築科學,10、文藝理論,11、人體科學。
他又把每種科學技術大部門分成三個層次:1、基礎科學層次,2、技術科學層次,3、工程技術層次。
他還特彆強調指出:“重要的是:每一個大部門都概括為一座橋樑,通往現代科學技術的最高概括----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要指導現代科學技術工作;而新的科學技術理論和實踐經驗又反饋過來發展並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
我認為,錢學森同志在這裏使用的“科學”這一概念,不是如同有些人片面理解的那種專指西文實證科學這一狹義的科學概念,而是指有一定系統理論作指導,通過實踐對人類有實用價值的一切學科,這種廣義的科學概念。
縱觀錢老歸納概括的這十一大部門現代科學技術體系,我認為,將易學研究歸入第5類思維科學最為恰當,最為貼切。易學的科學價值主要體現在思維科學方面。
1995年6月石家莊電台《特別訪談》節目邀我到直播間,採取與主持小姐對話的方式,講解周易研究的科學價值,9月—11月河北省二十一世紀名中醫培訓工程首期班(屬研究生性質)請我開設易經課,我講的核心問題就是易學的科學價值主要在思維科學方面。由周易發端,中國幾千年來的易學研究,反映了華夏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對自然界宇宙萬物(包括人類社會和人類自身)規律的探索和把握,其中有許多哲學思維和智慧結晶值得我們繼承和發展,對發展我們現代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乃至指導人生,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有啟迪和促進作用。
說易學科學價值主要在思維科學,這不僅體現在易學的“學”的方面,也體現在易學的“術”的方面;不僅體現在易學的基礎理論方面,也體現在易學的各種數術技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