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五行學說的產生與普遍意義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五行學說最早在道家學說中出現。它強調整體觀念,描繪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學說”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學說”就是原始的系統循環論。

五行學說的產生

西周末年已經有了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到《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再到《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櫧作甘”。從這些資料屮可以看出,對五行學說的最早記載在丙周和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期,《黃帝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景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的普遍意義

五行作為五種符號,代表可以劃分為五類的事物狀態。五行的特性雖然來自木、火、土、金、水五種自然物質,但實際上已遠遠超越了這五種具體物質本身,具有更廣泛而普遍的意義。

古人把世界分為有形之質和無形之氣,根據其特性和運化規律歸納出組成宇宙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這五大元素並非桁狹義的金屬、樹木……而是把具有大致相同屬性的事物歸為一類。如把具有曲直、生髮、條達特性的所有的氣與質歸為一類,它與白然界中“木”的特性相符合,因此都用“木”來代表;具有炎上、溫暖、向上、光明的事物與自然界中的“火”具有大致相同的屬性,歸納為“火”;把具有承載、包容、生化、收藏、厚重這一類與“土”有大致相同屬性的氣與質都歸納為“土”;把具有剛勁、延伸、堅硬、肅殺這一類與自然界中的“金屬”具有大致相同屬性的氣與質都歸納為“金”;把具有潤下、淹藏、流動、變化這一類與白然界中的“水”具有大致相同屬性的氣與質都歸納為“水”。

所以,在五行的世界中,金生水是廣義上的五行“金”氣與“水”氣相生,而並非自然界屮的金屬與水相生,更不是牽強附會地說“金加熱融化后成水”。

五行各有不同屬性,萬物都可納入這五大類的範疇,他們分別對應太陽系的五顆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以及人間的五德:義、仁、智、禮、信。古人認為,這五類事物在天、地、人之間形成映射關係,比如天上的木星有了變化,地上的木類之物,以及人的“仁”性也會有相應的變化。

五行的生成,"老"指陽動陰靜到極點,又被稱為太陽、太陰:"少"是動靜剛開始的時 候,被稱為少陰,少陽。太陰為水.太陽為火;少陽為木,少陰為金。金木 水火的相衝之氣則結成土。因此,四象的變化產生了五行。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