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擇吉之概念與範圍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擇吉之概念與範圍,民俗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模式。

我國社會,自春秋、戰國(甚至更早)以來就形成了先擇吉日而後行事的行為模式。不論是農牧工商、婚喪嫁娶等大小俗務,都要先選擇吉祥日時而後施行。即如王充《論衡•i幾日篇》所說世俗既信歲時,而又信日。舉事若病死災患,大則謂之觸犯歲月,小則謂之不避日禁。……是以世人舉事,不考於心,而合於日,不參於義,而致於時。”不僅漢代,推之中國整個封建時代,乃至近代、現代,都是如此。即便是到了現在,從20世紀80年代人們不惜用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巨款去購買一個吉祥號碼(電話號碼或汽車號碼)的狂熱,從90年代各地青年男女因為趕在同一個“四個雙”或“五個雙”的吉祥日子結婚而導致不少城市中檔以上飯店無席可訂的不正常盛況(1990年11月23日《北京日報》及1991年3月13日《生活報》,記載了結婚大潮狂卷北京、大慶城的盛況。據記者調查.兩地青年男女都是衝著1990年10月14日和1991年2月10日“五個雙”的大吉之日而結婚的),從整個社會對選擇吉日操辦婚喪嫁娶、修造動土、開業人宅等人生大事的熱衷,我們依然感到:擇吉辦事之熾熱世風,依舊未變。

可以說,擇吉是中國民俗中的民俗,是至今依然活躍着的民俗,也是中國民俗最有特色、最典型、最本質的一種行為模式。

然則何為擇吉?

所謂擇吉,就是選擇吉祥日子。《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曰:“即便送女到壽春,另居別館,然後擇吉成親。”民間稱之為“看日子”、“選日子”、“撿日子”,古代又稱其為“選擇”、“涓吉”、“諏吉”。

選擇與擇吉,幾乎可以互換。擇吉通書大多被稱為“選擇通書”。《協紀辨方書•序》雲欽天監舊有選擇通書刻於康熙二十三年。”

所謂涓吉,涓猶選擇,涓吉就是選擇吉利的日子。《聊齋誌異•濰水狐》曰我將久居是,所以遲遲者,以涓吉在十日之後耳。”

所謂諏吉,《儀禮•特牲饋食禮》閂:“不諏日。”鄭注:“諏,謀也”,即選擇吉日之意。所以後世亦稱擇吉為“諏吉”。清人張祖同所作擇吉專著即取名曰《諏吉述正》。

擇吉有廣義與狹義之不同。

從廣義上說,一切追求吉祥、選擇吉祥及避免凶禍的信息和行為,都可被稱為擇吉。它包括:

1.周易八卦、太乙、六壬、奇門遁甲、禽星、叢辰、建除、堪輿、風角、占星、星命、測字、相術、孤虛等數術,以及各種民間占卜,都可統稱為擇吉術。它們都是通過一定的方法給人們提供關於吉凶的信息的。清人姚承輿的《擇吉會要》、張祖同的《諏吉述正》等,都是既有擇日選方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又包括奇門遁甲、六壬、風水術等內容的,使用的就是廣義上的擇吉概念。

2.社會生活中一切有關趨吉避凶的民俗事項,其中尤以禁忌為大端,比如語言禁忌、服飾禁忌、飲食禁忌、時令禁忌、行為禁忌,以及各種行業禁忌等。許多民俗研究者認為,民俗的實質就在於趨吉避凶。因此,民俗學又可被稱為廣義的擇吉學。

3.巫術。在巫術世界中,除了少部分專以害人利己為目的黑巫術,如蠱術、厭鎮、詛咒等;絕大多數都是教人如何趨吉避凶的“白巫術”,如祈禳、符錄、咒語、厭鎮(厭鎮既有害人者,亦有為了驅邪避凶者)、驅邪、祓儺、扶乩,以及各種法術等;而且在擇吉術中,往往配合使用一些符咒和厭鎮手段。因此,廣義的擇吉也包括巫術。

狹義上的擇吉,是以干支曆法為基礎,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根據年、月、日、時所值吉凶神煞進行推算,綜合判斷,選擇吉日、吉時、吉方,確定趨避的一種方法。本書所討論的,主要是這一層面的擇吉,兼及廣義的擇吉。

《國語•晉語》載:重耳是晉國的公子,被趕出晉國達19年之久。秦穆公準備派兵幫助重耳回國奪取政權,但不知時機是否成熟。為預測吉凶,董因給重耳佔了一卦,得“泰”卦。董因根據卦象說是謂天地配”。泰卦是坤(地)在上,乾(天)在下,有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通、萬物生之象,正乃得國得民的大好時機,吉。於是,秦穆公欣然出兵,重耳果然獲得政權,史稱晉文公。

卜筮的目的,在於判斷吉凶、指導行事。古人在操辦一些比較重大的事情,不知道所辦事情將會有何結果而猶豫疑惑時,就求諸卜筮,以便獲得吉凶禍福的價值啟示。不論哪一種形式的卜筮,大多是給人一種價值判斷,告訴人們應不應該做,能不能夠做,做了吉還是凶。但它不會告訴你何時去做、從何方去做最為有利。而擇吉,就是給人們解決這一問題的。當人們決定要干某件事情的時候,擇吉術就給人提供一個能夠幫助他獲取成功的吉日良辰和吉祥方位。就像秦穆公在得知出兵幫助重耳回國奪取政權的時機已經成熟之後,如果他需要,擇吉術就可以告訴他:何時出兵最吉,走何門(方)最利。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