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宇宙中易模式,日月易圖,一陰一陽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從古至今,易之圖式數以千計,但唯獨對"易〃進行圖示的並不多見。在對易的範圍、特徵、定義進行解釋的基礎上,相信讀者對易的含義和本質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有沒有圖式其實也不太重要。不過,由於記憶的原因,對圖式的印象,要對文字的記憶更深刻,故在此介紹一下易的圖式。
 
真正冠以"易〃的名稱者,從我掌握的資料中,只有"日月為易圖〃(見劉大鈞主編的《易學要籍叢書》中李尚信、施維整理的《周易圖釋精典》)。
 
解說:鄭氏曰:易從曰,從月。一,日也;一一,月也。天下之理,一奇一偶盡矣,此外無餘易也。
 
天文、地理、人事、物類,以至性命之微,變化之妙,凡否、泰,損、益,剛、柔,得、喪,出、處,語、默,皆有對敵,是故易設一長畫,一短畫,以總括之,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此也。
 
疏解:一直以來,有許多人竭力反對"日月為易〃之說。其實,字源來歷並不一定像我們想象的顯得那麼重要,重要的還是其所表達的思想本身。《周易》講生生,生生即是易。而生的功能,在《周易》看來,是由天地乾坤決定的。而天地乾坤的生生功能又是通過日月運行產生的四時變化來完成。事實上日月為易〃的觀念已成為《周易》思想的本質內涵或核心內涵,這一點無可否認。這是對〃易〃本質觀念的揭示,是了不起的創造。
 
關於此圖及其所附的解說和疏解,我覺得:第一,此圖支離破碎,显示不出"易"的系統性和連續意義;第二,此圖古人之解說與其是在說"易〃,倒不如說是論道更怡當,把"易"與"道〃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因此日月為易圖〃,雖然號稱為易圖,但實際上沒有將易的意義和實質內容顯出來,故此圖不足以代表"易〃。
 
根據第二節的分析,我設計了一幅宇宙之易圖。
 
宇宙之易圖說明:八個圓圈,環環緊扣,代表宇宙的演化全部過程。每個圓都是一個整體宇宙,整個宇宙的周期演化分為八個階段,存續時間長短不一。太極是宇宙的起點。之後從左向右產生兩儀、四象、八卦,萬物(無極)。
 
無極之時,宇宙的空間,已達極限。此後,從右向左,由無極合為八卦、四象、兩儀,以至太極。宇宙一個周期性運動結束,從而又產生另一個周期性的變化。
 
太極從左向右而行,直至無極,是整個宇宙的分裂和擴張階段,簡稱為"分";無極從右向左而行至太極,是宇宙的收縮階段,簡稱為"合"。從太極順時針而一圈至太極,是宇宙的"動"。太極本身既是宇宙的起點,又是宇宙的終點,故太極為〃靜〃。宇宙的八個階段暗合八卦,分、合、動、靜,則是宇宙的運動狀態。宇宙作為整體而言,它沒有生,也沒有死,它只有運動的周期,它永遠是生生不息的,故周期性的運動,也即是易。當然,如果把太極狀態稱為生,把無極狀態稱之為旺,之後為死,也未嘗不可。
 
其實,宇宙及其萬物,無時無刻不發生運動、變化。宇宙萬物的差異性,決定了事物的變化、發展的模式、運動的方式、變化的周期、存續的時間,以及運動、變化的條件和規律各不相同。因此,試圖用一個靜止圖式描述運動、變化的"易",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易經》-n的創設者並沒有描畫出單獨的"易圖〃。他們只是教人們認識事物的運動、變化的方法,要從四個方面着眼、入手,於是他們設計出"河圖"相對靜止狀態下內、外交合的模型洛書〃動態情形下的外部靜態模型,“先天八卦〃相對靜止狀態下的內部變化模型,"後天八卦〃動態狀態下的內部的靜態模型。研究、分析、判斷任何一個事物的變化、發展趨勢,從事物的內部、外部的動、靜四方面來考察,那麼也就基本上可以得出一個比較客觀的結論。這其實也就是"易〃的奧秘。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