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說與八卦說
陰陽五行學說同解釋宇宙萬物根源的嘗試有關。陰陽說在上節中。我們已經提到,萬物是陰陽相對相互作用運動而生成。陰陽學說回答了萬物生成,五行學說則論證了萬物組成的本性。《尚書·洪範》中對“五行”作了論述:“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曰金,五日土;水日潤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從革,土日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裏簡要描述了五種構成宇宙最基本的物質形態的性質和作用,說明了人的味覺是從與外界的五種不同物質的接觸中得來的。五行說進一步認為:五種基本元素以“土”為主,分別與其他四種元素成萬物。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按照相生相剋的變化規律,制約着自然現象和社會運動的過程。陰陽說用陰氣和陽氣的矛盾運動來解釋自然現象。在上節中,我們已經討論了太極圖,從中我們看到陰陽魚是對立的.又是運動的,且陰中含陽,陽中含陰。它們又產生於太極圈中.從中我們看出全息思想,解釋了萬物的起源。天氣屬陽氣,性質是上升的,地氣屬陰氣,性質是沉滯的,陰陽二氣上下周流而生成萬物,是天地的秩序,陰陽二氣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現象變化的根源。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等提出“五德終始”的學說,把五行的屬性稱之為“五德”,用來附會王朝興替和社會歷史的變動問題。拋開定性的說法,僅從解釋歷史與自然來說,其不失為一種真實的論證。漢代是陰陽五行說的大發展時期,這一學說滲透到各個領域:天文學.化學,醫學,特別是玄學,都依據陰陽五行理論進行實際觀察和經驗總結.這對科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這是我們對陰陽五行學說的通俗認識。陰陽五行既然是萬物的本原和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發展的根源,用今天的觀點看陰氣和陽氣與萬物間就是全息的,“五行”與自然萬物間也是全息的,陰陽五行是萬物和自然現象的全息元。萬物則是陰陽五行的組合,萬物都包含着陰陽五行.從而構成了無數層次和各種顯現模式的全息對應關係。
從陰陽整體看,它與由萬事萬物構成的宇宙整體全息。從萬事萬物的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都有陰陽來看,陰陽又是宇宙萬事萬物的最小全息元。
由“陰陽”最小的全息元開始,八卦,六十四卦及所有卦又都依次成為大小不同的宇宙萬事萬物的全息元。因為從陰陽開始,上至八卦及所有卦象所代表的基本元素都是宇宙萬事萬物之不同層次上的本原。都在一定層次上不同程度地決定着宇宙萬事萬物的存在和變化。另外,既然每一事物都包含着“陰陽”、“八卦”,就說明萬事萬物之間乃至萬事萬物同整體宇宙問存在着全息對應關係,而《周易》的高妙之所在,大概也就在於它在一定程度上深刻而又樸素地把握了宇宙萬事萬物中的內在全息對應關係,直到今天.大學者們還皺着眉頭鑽研那深奧的易學文詞,根由恐怕就在這裏。說得簡單些,易經中包含着直覺性的深刻的全息思想,而這一思想還沒有人理解,這是值得深思的,我們不能不多問幾個為什麼?
五行與八卦是如何對應的?
一,八卦象數用的是先天八卦數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二,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三,八卦五行的對應
乾兌屬金,坤艮屬土,震巽屬木,坎為水,離為火
本文來自專題:八卦圖,周易八卦圖,易經五行八卦圖
周易在線查詢:周易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