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五行對應關係:“五行配伍”在禮教方面的應用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五行對應關係:“五行配伍”在禮教方面的應用

有“禮儀之邦”美譽的古代中國,“五行配伍”還充分體現在禮教倫理上。《禮記•王制》曰:“子五十里。”“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戰國鄒衍將“五行配伍”發展為“五徳終始說”。《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推始終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則毅戾法,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這是根據“五行相剋”的順序推演的,即“舜土、夏木、殷金、周火、秦水”。

西漢時,劉邦也根據“五行相勝”的理論,將以前的祭“白、育、黃、赤”四帝改為祭五帝,增加了一個黑帝,這是中國古代宗教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以倡導“天人感應”學說。著名的西漢大儒董仲舒進一步賦予五行以道德屬性,把五行由自然、人亊上升到神意,為忠孝道德觀念找到了理論依據。他說:“天有五行……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之道也……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

東漢的讖緯神學進一步發展了董仲舒的五行理論,《白虎通•五行》提出了“五行休王說”,作為五朝更替和歷史發展規律,同時,又把五行關係進一步演化為君尊臣卑、夫尊妻卑的等級關係,文中說:“五行者……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地之承天,猶妻之亊夫、臣之事君也。不以父命廢五命,何法?法金不畏土,而畏火。”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