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易學大師”唐明邦談易論道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花會期間,邵雍易學研討會暨邵氏懇親大會在美麗的牡丹花城洛陽舉行。期間,八十多歲的中國“易學大師”唐明邦老先生不辭辛苦蒞臨洛陽參加邵雍易學研討會並興緻勃勃的遊覽了小浪底等風景名勝,筆者有幸與唐老先生相見,並接受了唐老先生的當面教誨。
  一,唐明邦:中國易經學會的創始人
  一九二四年,唐明邦出生於四川萬縣,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周易學會創建人。
  說起中國易經學會的創建過程,唐老記憶猶新。
  一九八四年,在唐教授的主持下,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周易學術研討會。原定五十人的與會計劃,後來增加到一百人,到最後開會時,一下子增加到了一百五十人。原來沒有邀請外國人參加,結果有美、日、波蘭、意大利等七八個國家也派來了留學生參加。社會各界對這次會議的關注和積极參与的程度,遠遠超出了會議的預料,也會易學在新形勢下的發揚和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五年的艱辛籌備,直到八九年中國易經學會才召開了成立大會,標志著中國易經學會的正式成立。從八四年開始籌備學會到八九年學會成立再到九八年唐老辭去學會會長職務,唐教授已經為中國易學的發揚光大做出了整整十五年的努力。為易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為中國易學文化的普及宣傳教育和健康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中國著名哲學家、中國周易學會前會長、武漢大學哲學院博士導師,由於淵博的易理知識及對易學界所產生的巨大影響,被國際易經科學研究院聘為首席顧問,併當選為顧問委員會主任。
  二,“四貴”養生之法延年益壽
  唐明邦老先生鶴髮童顏,精神矍鑠,談吐間只感覺到聲音洪亮,底氣充足,私毫沒有老年人的年老氣衰之感。唐老很自豪的說:我的一口牙齒全部是原裝的,沒有一顆假的,前些年,頭髮都徹底的白完了,但這幾年頭髮慢慢地又發灰了。
  唐老一邊說,一邊指着頭髮。我看到頭頂部位的頭髮又開始變黑,與周邊的白髮有了明顯的反差。那麼,唐老在養生方面有什麼訣竅呢?
  關於養生,唐老總結了四句話:養性貴守和,練身貴守恆,飲食貴守淡,起居貴守時。
  對於守恆、守淡和守時都比較容易理解,而關於“和”,唐老說:和就是要和諧,要平衡,守中,不能偏激。修身養性,對於現在這個社會來說是很不容易的,他需要自身更大的容忍度來對待,不能被這個社會上的種種假象所迷惑,更不能隨波逐流,追新求異,這是很需要耐得住寂寞的。
  我想,人是這個社會最小的細胞,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守和了,那麼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社會還會遠嗎?

三,“四句”詩文抒發人生情懷
打開了話匣子的唐老情緒一直很好,聊興頗濃。他對自己的一生用四首詩文來作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同時也是對我們的勉勵和鞭策。
  探寶首需披楱茫,登高猶貴取險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六十年代,風華正茂的唐教授寫了這樣一首詩,用來勉勵自己。在學習上,事業上要有披荊斬棘,遍嘗艱辛的勇氣,要有選擇艱險的道路進行攀登,以此來獲取人生寶貴的知識財富,為社會為國家為集體做貢獻。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在前進的道路上,好逸惡勞,一帆風順是成不了大器的。
  在高校長期教學的過程中,唐老寫過這樣一首詩,用來對學生的要求和鼓勵,同時也是要求自己:
  耕田但期千頃綠,掘井何辭萬丈深。
  作為耕者,都希望莊稼種得好,千頃碧波,預示着秋季豐收的碩果;作為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材,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但作為學生,學習的過程犹如在沙漠掘井,不能深入進去,以堅韌的毅力持之以恆的去挖掘知識的清泉,知識是不是自己跑到腦子里去的。要深挖井,緩開溝,要厚積薄發,不能急於求成。
  稗書十卷傳薪火,拙文百篇雜薰猶。
  這是唐老在七十歲退休時,對自己人生前一階段的一個總結。唐老以謙和的語氣,概括了自己七十年來人生的得失。而百篇之數,實是虛指。早在一九六二年,三十多歲的唐老就以一篇《周易外傳的辯證思維》在王川山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此後,唐老共創作了《周易評註》、《周易縱橫錄》、《邵雍評傳》《李時珍評傳》、《本草綱目導讀》等二百四十多篇論文或專著,在周易研究,哲學思辯及中醫等中國傳統文化等領域,為後人留下了閃光的智慧源泉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步入八十高齡的唐老依然筆耕不綴,只是心態更趨於平和和淡泊。
  放舟東湖捐塵慮,漫步珞珈長精神。
  武漢大學坐落在武漢東湖之畔,珞珈山上。“珞珈山”幾乎成了武漢大學的代名詞。而放舟東湖,漫步珞珈山則是唐老當前恬淡的生活狀態。一個“捐”字,一個“長”字,則明確的道出了唐老的人生取捨。把塵慮捐出去,凡塵俗事不放心頭,把精神長起來,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心態。
  唐老忠厚做人,淡泊名利的情操在幾首小詩里躍然紙上。也印證了他一直所喜歡並遵循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四,“五個方面”論全球易學發展方向
由於講得時間長了,我們都勸唐老休息一下。但唐老擺了擺手說,我把全世界範圍內的易學研究進展情況再給你們講一下,你們心裏好有個總體的把握,這樣更有利於你們正確的了解和認識中國的易學,並對今後的研究發展有個明確的方向。(以下為唐老講課記錄整理)
  二十年來,周易研究的進展主要有“五個方面軍”齊頭並進。
  1,人文易。
  人文易主要是文、史、哲、大學里的社科院所等單位人員在做研究。主要研究方向重視周易的經、傳等。以前關於周易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等方面的問題不再爭論,轉而以研究民族精神為主要內容。
  我們知道,北京大學的校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章太炎先生提倡的。而事實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早就抗戰前就是校訓了。中華民族之魂,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華民族有寬闊的胸懷,足以包容萬物,海納百川。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對此,有人是持反對意見的。但我是支持這一觀點的。這一觀點不是現在才提出來的,而早在建國之前康太炎先生就提出來了。而提出這一觀點的着眼點,就是中國人的精神,現在講和諧社會不是新名詞,而在周易里,最早就提出了天下太平、天下為公、包容和平、與人為善等世界大和諧理論。
  那麼,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思維特點是什麼呢?
  中國人看問題的方式和西方人看問題的方式是不同的。中國人善於象數思維,象數思維形式包括了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其中形象思維其實是一種直觀思維。在這一方面,毛主席最繼承的最好的。“要善於思考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三七開”等論斷,都是從周易里來的。歷史是波浪式的發展,也是象數思維。馬鞍形發展,要善於彈鋼琴等,都是十分形象有表現了歷史或事物發展的普遍性規律,所以說毛主席的思維也是象和數的思維,是周易象數思維繼承的最好的典範。
  中國成語里的朝三暮四、七上八下、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等,都是中國人象數思維的具體表現,一個民族的思維形式,不是一時一刻可以改變的,是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關於“和”的問題。“和”在周易里乾卦里就提出來了。太和,“保和太和”還有“和為貴”“天時地利人和”等關於“和”的理論一以貫之,綿延不絕。和現實社會發展相結合,這是研究周易很管用的一個方法。革故鼎新就有改革開放的意思,周易三次提到與時攜行,這其實就是與時俱進之意。
  關於周易的美學思想。不懂太極,就搞不好建築美學。中國傳統建築,講對稱,講和諧,講多樣性的統一,這在易經里也是普遍存在的。關於中國傳統的美學特徵、道德、倫理等,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但總得來說,破壞還是比較大的。我們與其出力不掏好的創造一些新的論理和道德觀點,倒不如回到《論語》里去,普通的老百姓會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做到家喻戶曉。
  2.科學易
  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領域,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講他們所發明的成果是來源於太極,來源於易經。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受盅哲學思想影響很大,萊卜尼茲,黑格爾等哲學大師,都在易經與中國的陰陽五行論里汲取着豐富的科學營養。比如現代遺傳密碼也是64組,和周易64卦吻和。
  在化學上,科研人員用64卦排列化學元素,比元素周期更為高明。地震專家研究太極原理來預測地震,很准。定期上報,但不公開,結果證實科學儀器不準。在這一方面,科學界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
  在數學上,洛書被稱為三階幻方。未來科學爭霸,就要看誰的幻方排列得多,據說現在已經排到了25階幻方了,裏面的橫豎斜之和都是一樣的。
  科學界要重視中醫,要重視思維方式的鍛煉,要重視象數思維方式,只有這樣,中醫才能回到真正的科學道路上去。
3,管理易
  對於管理易而言,這個提法歷史上沒有,是新東西。現在以易經來進行管理者,被到處邀請,講管理。中國人是最善於管理的,可以說,二十一世紀的管理是中國人的管理。
  在政治管理上,中國和歐州面積一樣大,而歐洲三千年沒有統一。中國一統江山,歷朝歷代以統一全國作為勝利的標誌。這充分說明中國人很善於管理,數千年來沒有分離。在歷史有一些時期短暫分離了,比如五代十國,三國時期等,但這樣的時期是不得人心的,很快就統一了。
在工程管理上,中國一千多年以前的大運河、三千多年前的長城都是世界級的建築工程,不善於管理是不行的。
  建築業管理:五當山,故宮等大的建築群,從設計到施工,很了不起。華表是怎麼立起來的,與此相關的很多高大的建築物,在幾百上千年前,那麼重的建築材料是怎麼立起來的。太和殿九龍石雕幾百噸,怎麼運?五當山銅的材料,木的結構,怎麼運上去的?如果是就地治煉的話,現在的冶金家上去后看了也是直搖頭,銅水怎麼化,怎麼鑄,怎麼運呢?許多建築物的牆體上連刀片都塞不進去,這都充分說明古人的建築管理是相當成熟的。
  企業管理:中國人以燒瓷器聞名世界,景德鎮的燒瓷燒了幾千年,不會管理是不行的。宋朝的印刷術,從刻版、印刷、排定、線裝等許多工序下來,一印幾千上萬冊,沒有良好的企業管理方法是不行的。
  運輸業管理:以鄭和下西洋為例,六十多艘超級大船,一二百艘組成的大型船隊,一次出海拉出去二萬多人,在海上長期航行的吃、喝、拉、撒、睡,還有馬匹,還要與海盜進行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可以說三寶是個極為了不起的管理者。不會管理,這樣一支周遊世界的龐大的艦隊,是不可能完成他們的航海任務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一首詩是大家所熟悉的,在這位位列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列的貴妃一笑的背後,除了對封建帝王為掏得美人一笑而不顧民眾死活的譴責之外,我們還要看到當時陸路運輸快捷和管理的有序。從廣西到西安,對極易變質的荔枝進行長途貨運,驛道管理,沒有有效的交通管理是難以做到的。
  農業管理。現在中國農村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農業的持續增長。我們知道,現在農村很多的年青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只剩了下一些老幼的留守部隊。但為什麼農業照樣增長,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的指導作用是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哪一天播種那是定死的,一天也耽誤不得。俗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中國現在是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面積,養活了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這一成績是很令外國驚奇的。
  金融管理:我們很多人都到平遙古城裡旅遊過,平遙古城裡,有一個必到的景點,那就是日升昌票號。這個票號,就是中國人最早的匯票,也搞出來了最早的紙票,這個對金融的管理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所以說,我們對我們自己要有自信心,對我們自己的管理方法也要有自信心,在認真總結。現在國外的管理方法都是對抗性的,強制性的,其實這樣的管理方法很不好,企業管理要講究和諧。許多的企業在員工進入后都要進行培訓,要表忠心,要效勞企業。但架不住現在跳槽的成了家常便飯。生物界是一個雜交的過程,通過雜交由低層次向高層次增進,那麼,外國的方法也不是一無是處,我們汲取他們好的方法,如果將來可以雜交出新的管理方法也很了不起。通過中西結合的方式,創造出中國式的管理方法。一些外國人很奇怪,這麼多年來,中國為什麼發展這麼快,長期保持二位數的增長速度,這是很了不起的。
  我們研究管理要研究中國的管理方法,那就是太極,太極實際上就是以人為本,管理的千頭萬緒,說到底還是用人的辦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也是用人的一個方面。還有,就是中國人最善於預測,管理,領導、決策、規劃、實施等在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國就是一部易經, 易把這些方面就全部包括在裏面了。
  4,醫理易
  中醫,把中醫和科學分開考慮是不行的。中醫若從易學里分離出來,就建立不起中醫理論了。自古以來,易醫不分,中醫可以借用的理論很多,但最後和易學里的陰陽五行八卦是分不開的,中醫離不開易學,若是中醫離開了易學,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中醫吃虧在哪裡呢?現在極個別一些人叫囂着要取消中醫,這是笑話。中華民國初期,就有人提出要取消中醫,中醫發展了五千多年,而西醫傳到中國才不到二百年,中華民族靠什麼繁衍生息?靠什麼治病救人?西方人不識寶,他們對中醫不認可,但我們自己不能不認可。當然,現在西方人開始認可針炙了,這是一個進步。
  現在有些人搞中醫藥物提純,去和西方人的路子靠攏,這個路子走錯了,這樣搞,才是要毀掉中醫的。中藥中有栽培、炮製等很多的製作工序,現在慢慢的就要失傳了。我們要注意培養人,中醫不能再衰落下去了。
  中醫講五運六氣,講時空,這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自己給糟踏了。有一個搞中醫的,寫了一本書是《周易與中醫學》,日本人給翻譯過去了。這位作者當年我們在開會的時候,每一次她都到會參加,寫了三本書,寫得很好。現在中國有幾百萬人在搞中醫,我們要把想把中醫振興起來,離開了易學是不行的。
5,術數易
  術數是在漢朝定下來的,《四庫全書》定下了這個名稱,於是一直沿用下來。關於術數易目前有幾個方面,太乙、六壬、奇門等,還有梅花易數、邵子神數,紫徽斗數等。四柱為什麼受歡迎?因為可以預測人的一生,梅花易數側重一事一測,搞太乙的人很少,而搞梅花易術的人比較多。
那麼,術數和周易的關係是什麼呢?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闡述一下。一是借用了周易的基本原則,基本命題,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思想。否極泰來、因果報應、和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性命學說、性與天道等,理論上可以用;二是用周易的圖像,太極、八卦、河圖洛書、納甲法、五行學說等來進行預測;三是借用了概念範疇,否泰、乾坤、陰陽、剛柔、吉凶等來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那麼,術數算不算是周易?我說是算也不算。說算,是術數和周易是有關係的,說不算,是術數不算是大道,是小道。易是大道之源,濟世治國、而術數脫離了周易的卦爻辭,另起爐灶,自成體系,但又和周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術數與周易學術界認為是俗雅之分,而術數則如俗文,不登大雅之堂。而歷朝歷代當權者多對預測進行壓制,對易術是又愛又恨。我們學習易經,就要學習易之大道,易與天文、管理、哲學、美學、中醫密不可分,易學通了學透了,自然就會預測了。
  關於學習易經的心得,唐老借用了王國維的讀書三境界,並請唐老的兒子唐建華先生進行了講解。這三層境界是:一是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三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從朦朧到現實,再從現實到本質。也許面對我們追逐的事物,起初可以“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當並不滿足表面的領悟時,也就開始了另一段征途,“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包裹在真實核里的本質,卻在“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境中。
  6、休閑易
  關於休閑易,唐老笑着說,這是我總結出來的。這主要是一部分退休人員,他們覺得搞易經好玩,比打麻將有意思多了。
  易經很值得研究,像你們三十多歲的樣子,再不背過幾年記憶力就不行了。現在提倡背道德經,背其它經典,沒有什麼訣竅。中華民族有三個五千言是很了不得的,這三個五千言分別是周易五千言,道德經五千言,孫子兵法五千言,如果這本書搞明白了,那這個人就很是了不得了。
  經過近兩個多小時的講解,唐老高屋建翎,以生動,也頗為動情的語言,站在全球的高度,講了關於易學的問題。使易學在我們的腦子里有了一個比較詳盡的了解。
附:唐明邦教授簡介。
  1924年,唐明邦出生於四川萬縣,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教育家,中國周易學會創建人。
  1941年入忠縣精忠中學讀初中,1944年入中央大學附中讀高中。1946年高中畢業后,在四川青木關中學、培風中學、正中中學任教。1949年秋,加入重慶地下黨外圍組織——新青社。1950年1月任《西南工人日報》記者、編輯。1953年調全國總工會西南辦事處作秘書工作。1954年8月以調干生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愛好中國哲學,聆受馮友蘭、張岱年、任繼愈等教授教誨。
  1958年入武大,主講中國哲學名著選讀、中國哲學史、中國辯證法思想史。為研究生和日本、韓國高級進修生講易學源流舉要、隋唐道教等課程。曾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哲學系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唐明邦教授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教學認真負責,學風謹嚴,教書育人,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榮獲湖北、武漢、武大科研成果優秀獎。
  1988年獲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贊助,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學系講學,同時在香港浸會學院、佛教法住學會作學術演講。多次在國內、香港、台灣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1989年,籌建中國周易研究會,擔任首任會長。社會兼職有山東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周易學會顧問、湖北省道教學術研究會會長、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道家文化研究》編委、《宗教學研究》學術委員。應聘擔任湖北、河南、河北、江西、江蘇等省周易研究會顧問。其生平事迹載於《世界名人錄》(美國)、《東方之子》(海外版)、《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中國畫報》社出版)、《華夏英傑》、《中國當代傑出共產黨人》等辭書。學術論著有《當代易學與時代精神》、《邵雍評傳》(附《陳摶評傳》)、《易學與長江文化》(合著)、《李時珍評傳》、《本草綱目導讀》;主編《周易評註》、《周易縱橫錄》、《中國古代哲學名著選讀》、《中國近代啟蒙思潮》;參加編寫《易學基礎教程》(朱伯崑主編)、《易學與管理》(余敦康主編)、《中國哲學史》(蕭萐父、李錦全主編)、《中國辯證法史稿》(蕭萐父、李德永主編)、《中國哲學史綱要》(蕭萐父、李錦全主編)、《楚國歷史文化辭典》(石泉主編)。在國內、美國、香港、台灣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約200萬字,如《周易與21世紀》、《周易象數與古代科學》、《太極思維方式與東方管理原則》、《老子與道教》、《道教煉丹術對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宗教的永恆魅力在於凈化人的心靈》、《以佛解易,援儒證佛——讀〈周易禪解〉》等。唐明邦教授博古通今,致力於傳統文化教學科研工作,對《周易》、道教文化、明清哲學造詣尤深。為人忠厚,淡泊名利。他熱愛書法,好寫古詩,部分作品發表於《世紀詩詞大典》、《珞珈詩詞集》。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