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醫術方面的記載,除散在64卦的一些卦爻辭中外,主要集中在《剝》、《豫》、《萃》、《艮》、《咸》五卦之中。《易經》義理的本質特徵是天人合一,它對中醫學所倡導的“氣一元論”的理論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易經·繫辭》曰:“精氣為物者,謂陰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為萬物也。”明確指出一切事物均由精氣構成。中醫的“氣一無論”認為,精氣的運動引起五臟六腑的活動,人體內的氣是一種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輸布全身無處不到,機體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說,就是氣的升降、出人活動,氣活動一旦停止,生命活動就停止了。醫易相通,《易經》中常用人體器官描述卦象,如乾為首、離為目、坎為耳、兌為口、坤為腹、艮為手、震為足、巽為股。其中《咸卦》是關於針石術的萌芽。咸,馬王堆帛書作欽。《歸藏》有坎卦,朱彝尊《經義考》雲:“坎在恆之前,則成也”坎與針皆在十二侵韻,同聲相轉,坎借為針、或箴。……針與箴通,皆為古針字,咸為省文。是最早的針灸記載。
從象數學的觀點看64卦的遞次變化,很象人一生的生長衰老過程。《黃帝內經》說:“年四十,陰氣自半。”表明中年保腎精十分重要。現代研究,64卦卦象嚴格對應着遺傳碼中64個DNA密碼子。東方神秘的《易經》存在有幾千年的歷史,如《易經》中64卦之存在着的這種陰陽互補與生克關係,這是西方科學全然不知的。這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對基因調控和癌症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黃帝內經》“取類比象”的思維格局對中醫藏象學說的形成影響很大,藏象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這種以“象”“論”“藏”啟導於《易經》的爻象概念。《易經·繫辭》謂:“易者,象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醫家又據爻象之理,效法於人體,於是有藏象之稱謂。《易經》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對中醫人體科學的影響很大。生命是複雜的有序結構,軀體內外部的總體穩定即陰陽平衡的維持,是非常重要的。從機體的整體水平探討、研究人體科學的方法,正是中醫學的根本特點之一。現代醫學中流行的觀點認為,揭示生命奧妙的關鍵,在於對遺傳基因和它的構造單位,以及受它們控制的化學反應的深入研究,科學哲學理論已經指出了這種看法的片面性和机械性。認真探討人體內部與外部,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已越來越受到生命科學家的重視。《易經》獨特的思維方式對現代人體科學的研究具有重要啟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