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化和科學化使得科學中心主義,機器中心主義的倫理觀被人文中心主義的倫理觀所替代。從表面上看,科學的發達彷彿給人類帶來了無限的幸福和豐盛的物質。但實際上,它給我們帶來的卻並非是幸福——人徹徹底底變成了機器的奴隸。機器已經不再是人類達成目的的手段,它已經主宰了人類的生活。現在,人們把要做的事情都推給了機器,人類變成了機器的奴隸,連精神也變得越來越機器化了。人類喪失了生存的意義,也喪失了生命的價值。人類不再是宇宙的一部分,而是淪落為了世界的一個無關緊要的犧牲物。西方文明給我們帶來就是這樣的危險性。我認為,此時此刻我們有必要回顧東方的世界觀。本文通過講述人性在物質化,機器化社會中的逐步喪失,呼籲現代社會能夠重新重視自然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思想,使得《周易》思想重新進入東方思想關注的領域,並據此來分析和考察現代的社會萬象。
在現代,《周易》所意味的並非是占卜吉、凶、禍、福和預測未來。我們要做的應該是以具有人文主義特徵的周易思想為基礎摸索出一種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新的思想。
《周易》是最具代表性的東方古典典籍。《周易》中描述了中國人遵循一種固有的自然法則生存,描繪了他們的現實主義宗教觀和樂天知命的人生觀。在《周易》中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象徵主義的一些特點。因此可以說,《周易》不僅僅是作為一本占卜書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為一本提高人的修養的書,反映人類哲學和宗教情況的書而存在。我們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極”思想。從哲學角度來說,“太極”的意義是非常複雜的,但如果一定要表達出來的話,那我們就可以說:“太極”是天地和陰陽還沒分化出來以前的混沌狀態的元氣。在《周易》《繫辭傳》這樣寫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周易》表達了這樣的一種思想:宇宙之間先有太極,太極產生了兩儀,即陰氣與陽氣;陰氣與陽氣產生了四象,即太陰、太陽、小陰和小陽;四象產生了八卦,即乾、坤、離、坎、震、巽、艮、兌的卦。這八卦可以斷吉凶,吉凶既定,則可以趨吉避凶,從而造就出一番偉大的事業。這段話正好說明了東方的世界觀:太極是宇宙的本質,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從太極發源形成的;太極是萬物的源頭,陰陽分開就形成了萬物。所以可以說,世界萬物都是陰陽的複合體。周廉溪對太極有更詳細的論述。在他的《太極圖說》中這樣說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陽分陰,兩化立焉,陽變陰合生水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作為十翼中之一的“太極”是《周易》的最中心母體。從太極中分化出了兩儀,象徵陰陽;此外,太極又是宇宙萬物無窮無盡的變化的根源,人間萬象吉凶的源地。陰和陽從太極中分化出來,相輔相成,成為《周易》的普遍原理,並主導和促進了多種現象的發生。
《周易》中包含了重視生命的思想。這種重視不是自然中心主義或者人文中心主義所提倡的重視,而是通過提倡個體生命,推廣到提倡人類和自然之間的和諧。通過這樣的東方世界觀,即《周易》所提倡的世界觀,我們可以重新樹立那已經逐漸丟失的古老的價值觀,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的關係。在破壞自然的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這樣一種思想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如何保護自然的答案。
但我們要怎麼才能恢復人性,怎麼才能找到人與自然並存並和諧發展的新道路?
《周易》《繫辭》寫到:“天地綱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男女交合而後生人,以此類推,宇宙間的萬物遵循的都是同樣的原理。男性即為陽,其卦為乾,女性為陰,其卦為坤,天地則是陰陽結合的具體代表。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
這也是以個體生命為根據類推萬物根源的一個例子:即根據“男女的精氣和諧而產生萬物”類推出“天地萬物的氣運相混合而萬物化育”的原理。天地,男女,太陽,月亮等都以陰陽為構成。因此在《繫辭》中有這樣的說法:“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就意味着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由陰陽構成的,所以應該將陰和陽進行適當地調和,如果陰陽不和諧那就不是道,就不符合自然和宇宙的客觀規律。宇宙的道指的就是宇宙的和諧。因此孔子說:“人生的價值是參与天地的化育而幫助它(參贊天地之化育)”,人是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要想繼續生存和發展,並享受幸福的生活,就不可能忽視自然,破壞自然,一定要與自然進行同化或者親和,就像中國聖人曾所說過的那樣,要“天人合一”。現在我們需要的正是人與自然的陰陽和諧。
追根溯源,現代社會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大致可以歸結為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為人類盲目地追求物質文明而出現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即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等。在現代文明中,人類盲目地追求物質文明,從而產生了“金錢萬能”的“拜金主義”思想。為了財富的積累和增加,人類採取了種種手段和方法,甚至不惜以破壞自然的代價來獲取財富。自然對於人類來說已不是崇拜或親和的對象,而是變成了一個被克服或征服的對象。近年來,全世界的環境污染已經達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甚至已經開始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和安全,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人與自然的糾葛越深,對自然的破壞越嚴重,自然對人類作出的報復也就越嚴厲,這樣一來,人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不幸,並且不能保障未來。其次,是由於人們無限追求物質文明而忽視了精神文明的從而出現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問題表現在正日益蔓延的暴力,色情,吸毒販毒,利己主義等等。確切說來,這和第一點所講的是二而一的東西。現在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找出可以治癒這一社會弊病的道路。只有根除了這樣的一些弊病,我們才能保障我們的未來,才能獲得幸福。
《周易》中有陰、陽的說法。這裏說的陽即是精神,陰即是物質。如果用陰陽來代表東西,那麼東就是陽,西就是陰;東方就是精神的地方,西方就是物質的地方。可惜的是,身在東方的我們現在也變得過渡追求物質文明,無法脫離泛濫的物質文明的誘惑,我們把原本引以為豪的、世代相傳的道德,哲學,精神都拋棄了。現代社會看起來似乎很美好,不過身處其中的我們心情不再充實,變得空虛而恐慌,我們的精神也變得頹廢而失落。整個社會從表面上看五彩繽紛,物質豐富,但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看似繁華的外表當中掩蓋了很多弊病,特別是精神頹廢和生活潦倒。
那怎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社會,健康的國家,健康的世界呢?其健康的標誌是什麼呢?我們再回到我們的《周易》。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現代社會是一個機器化的社會,其中充斥的文明是物質文明。這樣的社會如果用周易來解釋,就是一個充滿陽氣的社會,而作為陰的那一面,即精神卻被忽視了。如果人類能夠正確處理與機器之間的關係,自然能與人類社會保持和諧,那我們就能說是達到了陰陽的和諧。現代社會也需要張立文先生所說的“和合”。張立文先生說:“和合世界的結構模型,紹成易學結構模型;其結構方式亦與易學相互對應。”《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孔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祐,即幫助的意思,天幫助的是人應該順應宇宙的生存法則。我們始遵循宇宙天地間的法則生活,這樣我們才能夠得到上天的幫助。
與中國的思維方式相比較,西方文化重視《聖經》中的“創世紀”說,即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但在中國的文化里沒有這樣的說法,沒有一個絕對的萬物起源說。東方的世界觀認為世界萬物是異質元素相互融合和並相處和諧而形成的。東方最經典的《周易》說宇宙萬象都是以陰陽的和諧而形成的,而且時時刻刻變化,簡單地說,就是“一陰一陽”的循環過程。
《周易》產生於大約5000年以前,最初由伏羲構思,後來經文王、周公、孔子的不斷修改最終完成,而且在幾千年的時間里不斷影響東方的文化。現在,《周易》依然沒有失去它的時代性,它的陰陽變化的觀點對我們正確理解現代文明也可以起到借鑒的作用。
當然,如果《周易》只是一味地介紹和說明東方過去的文化和歷史,在高度發展的西方文明社會中毫無作用的話,那我對它就不會有那麼大的興趣。事實上,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那樣,以陰陽論為中心的《周易》並不局限於一個時代、一個地點,而是對宇宙萬象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有涉獵,所以可以說陰陽論也是一個可以說明未來全部變化的理論體系。
現在我們生活在西方科學占統治地位的社會,但事實上,西方科學並不能完全說明現代的種種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所以自然和人之間的關係最好是用東方的科學去理解、去把握。從陰陽論的觀點看,西方科學處在陽的位置,如果這種科學片面地支配和獨佔了社會科學,那自然是不合適的。世界萬物都是在陰陽相互對立的過程中互相均衡和調合從而發展下去的,因此東方科學儘管是處在陰的位置,但它的發展是必然的,也是不可忽視的。所以,對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陰陽觀為核心理論的《周易》,我們應該繼續研究和解讀,發掘出它更深的內涵,從而更好地為現代科學提供養分。
《周易》以192個陽爻和192個陰爻、一共是384個爻構成,這384爻的符號可以作為人類理解宇宙萬物的共同語言。以後隨着對周易的理解的加深、並加以應用和利用,那麼世界歷史會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態。
我們簡單地將東西方的文化區分為了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不論是不是精確,這樣的區分都是具有奧妙意義的。很明顯持這類主張的人大體是希望用東方的價值觀來克服西方價值觀的弊病,他們的心愿是把以物質為主的社會轉換到以精神為主。
資本主義盲目地追求“物質豐富”的結果使得形而上學的人淪落為了形而下學的工具。所以我們說現代是超“主義”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是“超主義”的新世界觀。新世界觀具體是什麼?也許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按我覺得“被壓迫潛在的東方世界觀”應該是能給我們帶來希望的新福音書。
《易傳》上寫道: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者也。
世界萬物時刻都在變化和發展。《周易》就是模仿宇宙的種種事物,模仿其變化,所以有着預測吉凶禍福的功能。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有時為陰氣、有時為陽氣的宇宙千變萬化的根源就叫“道”,這個道是宇宙的規律,懂得這道就是人間的“善”,成就其善就是人的本性。易意味着變化,宇宙的原理和人生的法則。一陰一陽的變化哲學就教給我們人生觀和生活態度。
《周易》《繫辭上》說: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冥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爲物,遊魂爲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周易》的創作就是以天地為基準,概括並容涵天地運行變化的規律。在《周易》有天地的“道”,能夠知道事物生生死死的規律。這樣一來,《周易》就具有了與天地相似的功能,它的一切都不違背天地的法則。它遍查萬物,並揭示其中蘊含的陰陽之道來考察天下,所以沒有任何偏失。而深得《周易》精髓的人,就能夠對事物的萬般變化應付自如,也就能夠順其自然、知其命數,樂觀向上。他們隨遇而安、無所求取,並以敦厚之心施行仁愛,所以能夠愛眾人、被眾人愛。
每個時代的社會氣氛和問題都不一樣。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今天是資本主義社會,那麼在封建社會中卓有成效的方法在現代社會裡是不會有作用的。我們現在的社會是比資本主義社會更為先進的社會,所以我們應該拋棄資本主義社會中盛行的人本主義和個人主義,再探索對現代社會更為使用新思想和新主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克服社會中存在的很多問題,才可以更有效地引導我們的未來。現在的關鍵是合適的新思想怎樣才能誕生的問題。我覺得我們應該在繼承過去的真理、將過去的真理移植於現代社會的同時,把過去的東西加以更新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適合現代社會的新思潮。這樣誕生的思想既能繼承過去的遺產,又使過去有了發展,就可以預示人類的未來,拓寬人類前進的道路。
毫無疑問,我們應該學習《周易》,而且不應該只學習周易的外皮,更重要的是學習周易思想的精髓,並將其作為新時代的引導思想。《周易·繫辭上》第7章說到了“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應該仿效天,取法地,利用《周易》成就美善的德形,並反覆蘊存涵養,從而找到通向當然之理(道)和合宜之事(義)的門徑。
《周易》曰:“世界萬物時時刻刻變化”。每個時代一定會有適合的思想和精神,學者們為了尋找適合當代的思想殫精竭慮。現代社會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以往的任何一個社會都不象今天這麼“善變”:社會每月、每天甚至每一秒鐘都在變化。要為這樣多變的社會找到一個適合的思想,以變化(易)為主旨的《周易》一定能給我們很多啟發。學習《周易》,我們就能夠能動地、而不是被動地對待激變的社會。把過去作為一個教訓,不盲目追隨時代的潮流,也不盲目追求支配主義。孔子說“安土敦乎仁,故能愛”,我們只會愛適合自己文化,適合自己土地的思想。就這個意義上來說,既然人類不能離開地球、離開土壤而存在,那麼全世界的人就都應該把天地當作父母一樣來愛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