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陰陽論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陰陽論(上)

  陰陽概念是易經中極其重要的概念。任何研究易經的人,初學者或者學有所成者,都要或輕或重、或浮淺或深入的接觸這個概念。初學者在初學之時,首先要碰到什麼是陰陽,對陰陽的理解以及有什麼作用;學有所成者,更要對陰陽概念負責,要對陰陽概念作出自己的知性解釋,否則的話,就不足以談易經,不配稱為學有所成。
  對陰陽最簡單、直接的解釋,是告訴你世界上任何物質自身,物質與物質之間,都分有陰陽。比如太陽與月亮,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火為陽,水為陰;男人為陽,女人為陰;一切剛性的物體為陽,一切柔性的物體為陰;一切积極的、向上的、溫暖性質的物體為陽,一切消極的、向下的、冰冷性質的物體為陰;一切有形的為陽,無形的為陰;一切外部為陽,內部為陰;在同一物體內部,比如人體中,頭部為陽,腳部為陰;背部為陽,腹部為陰;心臟為陽,腎臟為陰等等。
  以上對於陰陽的解釋,學者省勁,不需要費多少口舌,只需要指給你看就可以了。聽者也只有認可的份。
  再深入一步,接觸陰與陽的關係。陰陽不交。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很好解釋,很好舉例子。比如男女不交合,則不能延續生命。比如只有陽光的陽性作用,沒有雨水的陰性作用,莊稼會旱死;只有雨水的陰性作用,沒有陽光的陽性作用,莊稼會澇死。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往往是從同一物體內部又可以分出陰陽來給以解釋的,如男性為陽,這一陽性生命體中,又有腎臟、血液等陰性機體。女性為陰,這一陰性生命體中,又有頭部、心臟等陽性機體。陰陽平衡。陰盛陽衰。陽盛陰衰。是區分物體與物體之間、同一物體內部,陰性與陽性所佔比重,所佔強弱之勢。陰陽平衡。這個概念,是人的一個觀念,是人的認識形成、知識積累所得。
  研究易經的人,還會告訴你,在易經中,除了文字語言系統,還有一個符號系統。還會告訴你易經的這個符號系統,是由於易經八卦產生太早,沒有文字語言,先有了易經八卦。沒有文字語言,古人只好用一些符號來表示,這就形成了易經的符號系統。還可以進一步指給人們,在易經的符號系統中,連着的中間沒有斷開的道道,表示陽,稱做陽爻;中間斷開的道道表示陰,稱做陰爻。
  研究易經,是要接觸“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句話的。
  用上面諸多對陰陽的解釋,對陰陽概念的解釋,應該說是清晰的,不存在含混。當我們接觸到“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時候,這就成了問題。陰陽之道。道的問題。什麼是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樣問題會清晰一些。我們上面解釋陰陽,都是從“器”的方面給陰陽以解釋的。是形而下。道的問題是形而上的部分,是哲學。老子說了,道這個問題,可以解釋,又有解釋的難度。甚至“道”這個命名,也是很勉強。因此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形而上一下,形而下一下;一腳踢在門裡,一腳踢在門外。
  研究易經研究不到易理上,研究不到哲學上,研究不到形而上上,算不得大師的,接近不了聖賢的。於是歷史上有幾個不死心的,弄啊弄的,搞出了“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這麼個程式。這裏的“極”,也就是極、端的意思,邊際的意思。“無極”,也就是指出個混亂、無秩序、無規律的一種狀態。“太極”也就是有邊際,有大邊際,根本邊際的意思。“兩儀”有如兩翼,分陰分陽。把“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程式,放社會意義上理解理解,會清晰得很。
  人類社會歷史上的戰爭與動亂時期,我們可以稱為無秩序時期,可以稱為社會上的無極時期,可以稱為社會學意義、社會學領域中的“無極”。當社會有了一定的秩序,大的秩序,根本秩序,我們稱為“太極”。戰爭與動亂中,得“太極”者得民心。得“太極”者得太平。這一點,學習易經者,尤其應該重視。這也是中國社會歷史上精通帝王之術、精通太極之學、所謂得道者,在戰爭與動亂時期特別應起的作用,特別應該懂得的社會太極學,特別應該懂得的怎樣於無極中求太極,怎樣於社會無極中求得社會太極。惟有此,為民心所向。此為治亂之道。
  治亂之道即為陰陽之道。無極與太極,關係上,不是“生”的關係。不是單一的“生”的關係,不是必然的生成關係。無極之後,可以有太極,太極之後也可以有無極。自然之道如此。社會之道如此。天人感應。天人相應。自然之道如此而有相應的社會之道。有如此的社會之道也不會沒有如此的自然之道。戰亂之後,可以有太平,太平之後,也可以有戰亂。太極而後有兩儀。太極之中有兩儀。分陰分陽,分輕分重,分善分惡,分剛分柔。太極即兩儀。兩儀即太極。太極與兩儀的關係,不是“生”的關係。不是單一的“生成”關係。
  孔子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求社會太極。有陰陽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妻。伏羲,創造易經八卦者。女媧,施行易經八卦者。伏羲,測得陰陽之道者。女媧,施行陰陽之道者。伏羲、女媧,首訂婚姻之禮,首開社會陰陽兩儀大秩序。社會有無極有太極,人生有無極有太極。人生中的亂與有序,亂,為無極。有序,為太極。

陰陽論(下)

  研究易經,要很重視孔子。要很重視孔子《易傳》闡發的易的作用,以及有關易的創生的內容。孔子在《禮記》中談到一句,他達到了商代的易經《坤乾》,應該為歸藏易。是說孔子對易經的知識,來自歸藏易。不是周易。不完全是周易。從文王、周公為《易》作的卦辭、爻辭來看,二公知道洛書之圖,不知道伏羲八卦之圖。如坤卦講利東南不利西北,講洛書方位,不講伏羲方位。這樣我們讀《易傳》,就應該有所區分,區分哪些句子講了周易,哪些句子講歸藏易。
  易有三才,有天道也,有地道也,有人道也。易經中,易的概念中,是不講“三”的。易講陰陽。有一陰必有一陽。有一陽必有一陰。易的規律,是偶的規律,雙的規律,雙數的規律。有偶無奇規律。老子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不這麼講。易經不從一開始。易經從太極兩儀開始,易經講二。易經講二、四、八。《易傳》中有些話顯得不是孔子的話。如果是,孔子說錯了。
  易無三才。易無人。如果講天道為陽,則有一個為陰的地道也就可以了。人道從何而來?與人道對應的是什麼?人道為陽還是陰?如果為陽,什麼是陰?如果為陰,什麼是陽?陰陽不離、陰陽對應,是為道,是為易道。易有三才,而亂陰陽之理。何況,天地相對,天地這一對陰陽概念,並非陰陽概念中的元概念。陰與陽,才是陰陽概念中的元概念。其他如天地、上下、卑高、剛柔、男女等等,都只是陰陽元概念中分別所指。易經中的陰陽概念本身,指的是什麼呢?
  太陽為陽。月球為陰。民間俗語,太陽也叫老陽,月亮也叫老陰。以老陽稱太陽,以老陰稱月亮,由來已久。應與易經八卦中的老陽、老陰之稱,為一個意思,也一同由遠古叫到了如今。並且應該是先有對太陽、月亮的這種稱謂,後有伏羲取陰陽之義。
  陰陽為概念。陰陽為能量。陰陽為作用。此三者,為易經中的道。陰陽能量,是指太陽的光的能量與月球的光的能量。易無三才。易有三才。我們以日、月為陰陽。以地球為陰陽作用的對象,作用的表現,作用的現象或顯象。我們去掉《易傳》中的三才之說。我們去掉《易傳》中的天地人三才之說。我們糾正天地人三才為太陽、月球與地球。地球,為受者,為被作用者。為顯象體,為象。而人為象中之象。
  太陽為陽。月亮為陰。陽的作用向下。陰的作用向上。陰陽作用相反。太陽的光的作用從這一面照向地球時,月球的光的作用則是從另一方向上作用於地球。這裏應該明確的是,陰的作用不是指地球本身,是指月球所反射的太陽光的光的能量與作用,即月光的能量與作用。
  地球三者之間的陰陽二氣,存在着八種關係。中國古人稱之為“八卦”。八卦,就是中國古人發現的“道”。
  其中太陽對於地球的作用,稱之為陽性作用,在易經符號系統中,用一畫相連的“—”陽爻來表示。其中月球對於地球的作用,稱之陰性作用,在易經符號系統中,用一畫斷開的“- -”陰爻來表示。
  太陽對於地球的作用是直接的,因此陽爻的符號,畫為一直線。月球對於地球的作用,是對太陽光的反射,是間接的,因此陰爻的符號,中間斷開了一下,表示其間接性。要注意的是,原始的陰爻符號,中間並不斷開,也不是平着的一畫,而是“^”形狀的那種。太陽賦予萬物以形體;月球賦予萬物以性情。此為陰陽的根本作用。日落月出;月落日出。有日無月;有月無日。日月不同在。此為陰陽的根本性質。故陰陽不同在,陰陽互敗。對於任何生命,有形體,又有性情,所以為陰陽交媾之物。此則陰陽互成關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關係。知識陰陽,就從太陽的作用,月亮的作用上去認知,去區分,去把握。
  《易經》六十四卦中,任何一卦中安置陰爻、陽爻的依據,在於此。作用也在於此。
  伏羲、女媧他們,發現太陽與月球作用於地球以及人類社會的八種關係。將此稱作“道”。這種“道”,是絕對的“非常道”。不是漢代以來的易經界,所談的“常道”。漢代以後皆“常道”。京房以至邵雍之流,用六十四卦去對應四季、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是返“非常道”於“常道”。而中國道士們也兩千年以此為圭臬,還要在身體中龍啊虎的,返“非常道”與“常道”,走什麼路徑,都可笑的很了。當今依然不時地有這類“高人”出現。那些用八卦、六十四卦,去解釋季節時序的人們。冬去春來,時序輪迴,認知節氣與時間,為“常道”。為老子所不談。也不是中華民族所僅有。也不是中華民族第一個所有。也不見得中華民族最先進。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國,都有過輝煌曆法知識。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是老子講過的“道”。是遠在老子之前的伏羲、女媧就已經發現,日、月作用於地球時,有另一個規律在。即日、月、地球之間的三八關係。這另一層規律,才影響到地球上、社會上的地震、洪水、蟲災、瘟疫乃至社會的太平或動蕩。伏羲、女媧他們,把道應用到了及至,把這八種關係應用到了及至,發揮到了及至。以至可以補天,可以造人,可以立下中華民族萬世不朽基業。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