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論《周易》中的十種美“德”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一、盛德

 

《周易·繫辭上》雲:“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之業,日新之謂盛德。”盛德如日,《釋名·釋天》雲:“日,實也,光明盛實也。”《禮記·大學》雲:“湯之盤銘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日新”是時間運行的最新階段。時間運行,日日維新,君子修身,與時俱行,不可間斷。《論語·子罕》雲:“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朱熹《集注》引程子曰:“此道體也,天運而不已,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為體,運乎晝夜,未嘗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強不息,及其至也,純亦不已焉。”“日新”亦為“成德”,《周易·乾·文言》雲: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今按:“成德”指一日之德,故曰“日可見之行也”。《逸周書·命訓》雲:“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成則敬,有常則廣,廣以敬命,則度至於極。”由此知“成德”即“盛德”,《考工記·匠人》雲:“白盛”。鄭玄注:“盛之言成也。”

 

成德與天命相合,《詩經·文王》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盛德者得天命,《周易·繫辭上》雲:“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盛德即大業,《荀子·臣道》雲:“明主尚賢使能而饗其盛。”楊倞注:“盛謂大業。”《釋名·釋言語》雲:“業,捷也,事捷乃有功業也”。《小爾雅·廣語》雲:“捷,及也。”又雲:“捷,疾也。”疾同急,《釋名·釋言語》雲:“急,及也,操切之使相逮及也”。《周易·乾·文言》雲:“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富有”如同“大有”,《孟子·盡心下》雲:“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莊子·天地》雲:“不同同之之謂大。”《周易·大有·象》雲:“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富、有同義,《列子·說符》雲:“羡施氏之有。”張湛注:“有猶富也。”《說文》雲:“富備也。一曰厚也。”可知“富有”即《孟子·盡心上》所云:“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周易·乾·象》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盛同強,《呂氏春秋·悔過》雲:“此其備必已盛矣。”高誘注:“盛,強。”馬王堆帛書《經法·論》雲:

 

[強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靜,靜則平,平則寧,寧則素,素則精,精則神,至神之極,[見]知不惑。帝王者,執此道也,是以守天地之極,與天俱見。

 

“自強不息”是“修身”之道,《禮記·大學》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郭店楚簡《成之聞之》雲:“是故君子之於言也,非從末流者之貴,窮言反本者之貴,苟不從其由,不反其本,雖強之弗入矣。”故“盛德”如“厚德”,《春秋繁露·仁義法》雲:“求諸已謂之厚”。《周易·繫辭上》雲:“勞謙,君子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國語·越語》雲:“盛而不驕。”韋昭注:“盛元氣廣大時也。”《孟子·公孫丑上》雲:“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且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詩經·定之方中》雲:“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鄭玄箋:“塞,充滿也。”《禮記·孔子閑居》雲:“志氣塞乎天地。”鄭玄注:“塞,滿也。”塞即滿,義同盛,志氣不充塞於天地,不可謂“盛德”,《素問·脈要精微論》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服。”王注:“盛,謂盛滿。”

 

《周易·繫辭下》雲:“窮神知化,德之盛也。”《孔子家語·顏回》雲:“顏回問於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達於情性之理,通於物類之變,知幽明之故,睹游氣之原,若此可謂成人之行也。若乃窮神知化,德之盛也。”成人之行是達於盛德的途徑。成人又作成身、成性、成名等,《周易·繫辭上》雲:“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孔子家語·顏回》雲:“古之為政,愛人為大,不能愛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成身。公問曰: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論語·憲問》雲:“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孫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受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二、至德

 

《周易·繫辭上》雲:“易簡之善配至德。”易簡當指乾坤,《周易·繫辭上》雲:“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逸周書·謚法》雲:“一德不解曰簡。”解讀為懈。《禮記·王制》雲:“有旨無簡不聽。”鄭玄注:“簡,誠也。”《禮記·中庸》雲:“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

 

“易簡之善”是“至善”,《禮記·大學》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又雲:“《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亦同於老子所說的“上善”,《老子·道經》第八章雲:“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至德”即“中和”,《周禮·師氏》雲:“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鄭玄注:“至德,中和之德,覆燾持載,含容者也。孔子曰: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中和之德,本於天地,《禮記·中庸》雲:“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又雲:“《詩》雲: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三、文德與懿德

 

《周易·小畜·象》雲:“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文德指禮,《白虎通·情性》雲:“禮者履也,履道成文也。”《尚書大傳》雲:“周人之教以文。”鄭玄注:“文謂尊卑之差。”《禮記·樂記》雲:“禮由外作,故文。”

 

《周易·坤》六二雲:“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雲:“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含章即文德,《詩經·裳裳者華》雲:“維其有章矣。”鄭玄箋:“章,禮文也。”含章即含德,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雲:“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孟子·離婁下》雲:“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人即文德之人,《詩經·椒聊》雲:“碩大無朋。”鄭玄箋雲:“大謂德美廣博。”《禮記·中庸》雲:“致廣大而盡精微。”鄭玄注:“廣大謂博厚也。”《孟子·盡心下》雲:“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故文德當為文明之德,亦可稱為“明德”,《周易·乾·文言》雲:“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周易·晉·象》雲:“君子以自昭明德。”

論《周易》中的十種美“德”(連劭名) - 亞洲風水策劃風水培訓 - 中國風水師在線 亞洲風水策劃與風水培訓

 


論《周易》中的十種美“德”(連劭名) - 亞洲風水策劃風水培訓 - 中國風水師在線 亞洲風水策劃與風水培訓

 

《說文》雲:“懿,專久而美者也。”專為一,久為恆,《禮記·中庸》雲:“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左傳·文公十八年》雲:“忠肅恭懿。”孔穎達《正義》雲:“懿者美也,保己精粹,立行純厚也。”中和為美,《論語·學而》雲:“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懿德之美主要指內心,《周易·坤·文言》雲:“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屈原《楚辭·離騷》雲:“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如同“專久”,《論語·里仁》雲:“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舊注以為“里”是“鄉里”,大誤。“內美”即“里仁為美”。

 

《周易·小畜》下乾上巽,乾為天,巽為禮,《彖》雲:“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與此相近的卦象是《大有》下乾上離,離亦為禮,故《彖》雲:“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四、厚德

 

《周易》卦象中坤為厚,《左傳·隱公元年》雲:“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杜預注:“厚謂土地廣大。”坤為土地,為廣大,故亦為厚,《周易》中有:

 

(一)《坤·彖》雲:“坤厚載物,德合無疆。”《象》雲:“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土地承載萬物,至德之象,《周禮·目錄》雲:“地者,載養萬物。”《素問·五運行大論》雲:“地者,載生成之形類也。”

 

(二)《剝》下坤上艮,《象》雲:“上以厚下安宅。”厚、敦同義,《周易·繫辭上》雲:“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宅、居同義,《孟子·盡心上》雲:“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剝》上九雲:“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象》雲:“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坤為民,為眾。眾、多義同,《呂氏春秋·務本》雲:“以此厚望於主。”高誘注:“厚,多”。

 

艮為厚,《管子·水地》雲:“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艮同根,萬物為土地為本。艮為本,《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雲:“地者任物,至重,靜而不動者也。”《周易》中有:

 

(一)《艮》上九《象》雲:“敦艮之吉,以厚終也。”艮為“成終”見於《周易·說卦》。

 

(二)《謙》下艮上坤,九三雲:“勞謙,君子有終。”上互坎為勞,艮為終,《周易·繫辭上》雲:“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而謙德亦厚德。

 

震為厚,《禮記·曲禮上》雲:“以厚其別也。”鄭玄注:“厚,重慎之也。”震為敬,《呂氏春秋·孝行》雲:“敢不敬乎。”高誘注:“敬,畏慎。”《周易》中有:

 

(一)《周易·繫辭上》雲:“安其身而後動。”虞翻注:“震為後。”厚同后,《釋名·釋言語》雲:“厚,后也,有終后也,故青徐人言厚如后也。”《老子·德經》第三十八章雲:“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處其實不處其華,故去彼取此。”

 

(二)《益》下震上巽,初九雲:“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象》雲:“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震為動、為後。初九當位有應,“不厚事”者,宜於“先進”。下互坤為眾,《論語·先進》雲:“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選進。”

 

《春秋繁露·仁義法》雲:“求諸己謂之厚。”《禮記·大學》雲:“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厚德即忠恕,《禮記·中庸》雲:“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又雲:“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周易》中艮為“反身”,例如:

 

(一)《蹇》下艮上坎,《彖》雲:“蹇,艱也。”坎為險,艮為本,遇難而反求於己,《象》雲:“君子以反身修德。”《禮記·大學》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二)《艮》雲:“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背即反身。“不獲其身”者,無我之義。庭指內心,“行其庭,不見其人”。舍人事而從天道。六四雲:“艮其身,無咎。”《象》雲:“艮其身,止諸躬也。”反身即“止諸躬”。

 

巽為反身。《周易·繫辭下》雲:“巽,德之制也。”巽同順,《國語·周語》雲:“奉義順則謂之禮。”例如《家人》下離上巽,上九雲:“有孚威如,終吉”。《象》雲:“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說文》雲:“義,己之威儀也。”《賈子·禮》雲:“故禮者,自行之義,養民之道也。”

 

震為反身。有生則有身,《周易·說卦》雲:“震為反生。”《復》下震上坤,初九雲:“不遠復,無祗悔,元吉。”《象》雲:“不遠之復,以修身也。”遠、邇相對,《孟子·離婁上》雲:“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厚德非成於一旦,源自不斷積累,《墨子·經上》雲:“厚,有所大也。”《莊子·齊物論》雲:“且夫水之積也不厚,是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周易》中“坤”為“積”,《坤·文言》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巽為順,故亦為積。例如:

 

(一)《升》下巽上坤,《象》雲:“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巽、坤皆為順,《荀子·禮論》雲:“厚,禮之積也。”

 

(二)《小畜》下乾上巽,上九雲:“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象》雲:“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尚德即上德,《老子·德經》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積、畜義通,《禮記·祭統》雲:“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老子·德經》第五十一章雲:“道生之,德畜之。”河上公注:“德者,有也。”《周易》中有《大畜》,下乾上艮,《象》雲:“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彖》雲:“大畜,剛健篤實輝光,目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

 

厚、重義同。《禮記·曲禮上》雲:“以厚其別也。”鄭玄注:“厚,重也。”《論語·學而》雲:“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過則勿憚改。”《老子·德經》第五十九章雲:“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以卑服。卑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老子·道經》第二十六章雲:“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以“輜重”比喻“厚德”,《周易·大有》九二雲:“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象》雲:“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所謂“大車以載”即“輜重”,“積中不敗”即“厚德”。

 

“厚德”實同於“明德”,“反身”即“自明”之道,《春秋繁露·仁義法》雲:“自責以備謂之明。”《禮記·大學》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又雲:“《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雲: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周易·晉》下坤上離,《象》曰:“君子以自昭明德。”昭、明同義,馬王堆帛書《經法·道法》雲:“公者明,至明者有功。”

 

《周易·復》下震上坤,六五雲:“敦復,無悔。”《象》雲:“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釋文》引向秀注云:“考,察也。”《爾雅·釋訓》雲:“明明,察也。”孫注:“明明,性理之察也。”

 

論《周易》中的十種美“德”(連劭名) - 亞洲風水策劃風水培訓 - 中國風水師在線 亞洲風水策劃與風水培訓

論《周易》中的十種美“德”(連劭名) - 亞洲風水策劃風水培訓 - 中國風水師在線 亞洲風水策劃與風水培訓

五、崇德

 

《周易·豫·象》雲:“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今按:《禮記·樂記》雲:“樂由天作,禮以地制。”又雲:“故聖人作禮以應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故《周易·繫辭上》雲:“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論語·顏淵》雲:“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朱熹《集注》:“主忠信,則本義,徙義,則日新。”《論語·顏淵》又雲:“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朱熹《集注》雲:“先事後得,猶言先難后獲也。為所當為而不計其功,則德日積而不自知矣。”《周易·繫辭下》雲: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今按:《老子·道經》第十一章:“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由此可見,“利用安身”是置身於“有無”,《莊子·庚桑楚》雲:“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有不能以有為有,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聖人藏乎是。”日往月來,寒暑相推,時間運行反覆不已,《史記·太史公自序》雲:“聖人不朽,時變是守。”崇德即尊德,《論語·堯曰》雲:“尊五美。”皇疏雲:“尊,崇重也。”郭店楚簡《尊德義》雲:“尊德義,明乎民倫,可以為君。”《孟子·盡心上》雲:“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馬王堆帛書《易傳·要》雲:“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仁[守]者義行之耳。”《管子·形勢》雲:“德義,行之美者也。”《左傳·僖公廿七年》雲:“德義,利之本也。”凡德必及義,《釋名·釋言語》雲:“德,得也,得事宜也。”義同宜,《周禮·大司徒》雲:“知仁聖義忠和。”鄭玄注:“義,能斷時宜。”馬王堆帛書《易傳·二三子問》雲:“君子務時,猶驅馳也。故曰:君子終日鍵鍵,時盡而止之以置身,置身而靜,故曰夕沂若厲,無咎。”又如《周易·繫辭》上雲:“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所謂“常”即“德義”,亦即“時宜”。

 

六、居德與育德

 

“居”指清靜無為。《孝經》雲:“仲尼居。”鄭玄注:“居,靜而思道也。”《老子·德經》第七十二章雲:“無狎其所居。”王弼注:“清凈無為之謂居。”居、止同義,《禮記·大學》雲:“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周易》中有:

 

(一)《夬》下乾上兌,《象》雲:“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兌為常。《論語·為政》雲:“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論語·述而》雲:“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據同居。《史記·平準書》雲:“廢居居邑。”《索隱》引劉氏雲:“居,停蓄也。”《老子·德經》第五十一章雲:“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夬》下卦及上下互體皆為乾,有自強不息之象,恐懼曰“忌”,《周易·震·象》雲:“君子以恐懼修省。”《禮記·中庸》雲:“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二)《漸》下艮上巽,《象》雲:“君子以居賢德善俗。”《莊子·天地》雲:“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郭象注:“居者,不逐於外也。”艮與下互坎如《蹇》、《彖》雲:“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呂氏春秋·圜道》雲:“一有所居則入虛。”高誘注:“居,猶壅閉也。”壅閉則密,《周易·繫辭上》雲:“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智以藏往。”

 

(三)《未濟》下坎上離,《象》雲:“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方猶常,《論語·里仁》雲:“游必有方。”《集解》引鄭玄注:“方,猶常也。”方、正義同,《素問·病論》雲:“方其盛時必毀。”王注:“方,正也。”《老子·德經》第四十五章雲:“清靜以為天下正。”《孟子·滕文公上》雲:“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所謂“天下之廣居”是“德”,“天下之正位”是“中正”之道。故“居德”與“居方”同義。

 

(四)《剝》下坤上艮,《象》雲:“君子以厚下安宅。”今按:“安宅”指“仁”,《孟子·離婁上》雲:“仁,人之安宅也。”《孟子·公孫丑上》雲:“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又,《莊子·繕性》雲:“德無不容,仁也。”故“仁”即“居德”,《孟子·盡心上》雲:“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周易·繫辭上》雲: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象”指易象,如“天行健”、“地勢坤”之類。《禮記·中庸》雲:“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繳幸。”“易”指天道,《莊子·德充符》雲:“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莊子·人間世》雲:“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所謂“不可奈何”義同於“不得已”,指天道,與“居易”同義,《大戴禮記·哀公問》雲:“公曰:敢問君何貴乎天道也?孔子對曰:貴其不已。”“至矣”指“至德”,《周禮·師氏》雲:“一曰至德,以為道本。”鄭玄注:“至德,中和之德,覆燾持載,含容者也。”

 

“安之若命”即“養”是,與“育德”同義。《周易》中有:

 

(一)《蠱》下巽上艮,《象》雲:“君子以振民育德。”上互震為振,《禮記·月令》雲:“振乏絕。”鄭玄注:“振,猶救也。”《逸周書·克殷》雲:“乃命南官忽振鹿台之財。”孔晁注:“振,散之以施惠也。”《說文》雲:“惠,仁也。”

 

(二)《蒙》下坎上艮,《象》雲:“君子以果行育德。”坎為終,故曰果。《國語·晉語》雲:“其身果而辭順。”韋昭注:“果謂敢行其志。”《論語·子路》雲:“言必信,行必果。”《墨子·修身》雲:“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國語·吳語》雲:“莫如此志行不果。”韋昭注:“果,勇決也。”仁人志士敢於為信仰而獻身,故《論語·憲問》雲:“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七、儉德

 

《說文》雲:“儉,約也。”《賈子·道術》雲:“廣較自斂謂之儉。”自我約束,克己復禮,《禮記·樂記》雲:“恭儉而好禮。”《顏氏家訓·治家》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周易》中有:(一)《否》下坤下乾,《象》雲:“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今按:《荀子·非十二子》雲:“儉然。”楊注:“儉然,自卑謙之貌。”《左傳·庄公廿四年》雲:“儉,德之共也。”(二)《小過》下艮上震,《象》雲:“君子以行過乎恭,表過乎哀,用過乎儉。”儉德要克制物質享樂的慾望。《國語·周語》雲:“宮室不崇,器無彤鏤,儉也。”又雲:“季文子、孟獻子皆儉。”韋昭注:“居處節儉。”(三)《既濟》下離上坎,九五雲:“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象》雲:“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簿祭為禴,《論語·八佾》雲:“禮,與其奢也,寧儉。”皇疏:“儉,約也。”

 

八、龍德

 

“龍德”是神聖之德,馬王堆帛書《易傳·二三子問》雲:孔子曰:龍大矣。龍刑遷遐,賓於帝,見神聖之德也。高尚齊乎星辰日月而不眺,能陽也,下綸窮深淵之淵而不沫,能陰也。上則風雨奉之,下綸則有天□□方,窮乎深淵則魚蛟先後之,水流之物莫不隨從,陵處則雷神養之,風雨辟鄉,鳥守弗干。據《周易·說卦》,乾、震皆為龍。“能陰能陽”是“中和”之德,亦即《尚書·堯典》所云“格於下下”。《二三子問》又雲:曰:龍大矣。龍既能雲變,又能蛇變,又能魚變,飛鳥昆蟲,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形,神能之至也。……焉,又弗能察也。知者不能察其變,辯者不能察其義,至巧不能贏其文,□□不能察□也,□□焉,化昆蟲,神貴之容也,天下之貴物也。此言變化之德,亦稱“神能之至”,《周易·繫辭下》雲:“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言聖人與時俱院,唯變所適,《釋名·釋言語》雲:“能,該也,無物不兼該也。”該、備同義,《逸周書·本典》雲:“明能見物,高能備物,物備咸至曰帝。”龍變無常,故為“神”,《賈子·容經》雲:“龍之神也,其惟飛龍乎?能與細細,能與巨巨,能與高高,能與下下。吾故曰:龍變無常,能幽能章。”《說文》雲:“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龍與道同體,故聖人如龍,《淮南子·人間》雲:“得道之士,外化而內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內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內有一定之操,而外能屈伸、嬴縮,卷舒,與物推移,故萬舉而不陷,所以貴聖人者,以其能龍變也。”《二三子問》又雲:曰:龍大矣。龍之剛德也。曰……,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合,精白柔和,而不諱賢,爵之曰夫子。或大或小,其方一也,至用也,而名之曰君子,兼黃裳近之矣。尊威精白堅強,行之不可撓也,不習近之矣。剛德即乾德,自強之義,《逸周書·謚法》雲:“強毅果敢曰剛。”《詩經·烝民》雲:“剛則吐之。”鄭玄箋:“剛,堅強也。”無欲則剛,《論語·公冶長》雲:“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至用”如“無用”,亦即“無為”,《荀子·富國》雲:“仁人之用國。”楊倞注:“用,為也。”至用則無言,《荀子·大略》雲:“文貌情用相為內外表裡。”楊倞注:“用謂語言。”《老子·德經》第四十一章雲:“大音稀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賈子·大政下》雲:“能行道而弗能言者謂之用。”《莊子·齊物論》雲:“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得同德,故“至用”即“至德”。“龍德”又指隱者,《周易·乾·文言》雲:初九,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今按:《大過·象》雲:“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所謂“獨立”指得道,《老子·道經》第廿五章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莫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管子·心術上》雲:“唯聖人得虛道,……去欲則宣,宣則靜,靜則精,精則獨立矣。獨則明,明則神矣。”“確乎其不可拔”與“獨立”同義,《老子·德經》第五十四章雲:“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劍祀不輟。”建、立同義。所謂“獨立不改”即持之以恆,守道不回,《論語·里仁》雲:“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君子遁世,不為人知,《論語·學而》雲:“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又雲:“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里仁》雲:“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無悶”則無憂,《論語·述而》雲:“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雍也》雲:“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九、君德

 

龍德即君德,《呂氏春秋·介立》雲:“有龍于飛。”高誘注:“龍,君也。”《賈子·容經》雲:“龍也者,人主之辟也。”

 

《周易·乾》九二雲:“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雲:“見龍在田,德施普也。”普、溥古通,《老子·德經》第五十四章雲:“修之天下,其德乃溥。”又如《周易·乾·文言》雲: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博、溥古通,《呂氏春秋·報更》雲:“士其難知,唯博之為可,博則無所遁矣。”高誘注:“博,廣也。”故普施之德即廣德,亦即公德,《老子·德經》第四十一章雲:“廣德若不足。”《釋名·釋言語》雲:“公,廣也,可廣施也。”國君執政,應公正賢明,《白虎通·三綱六紀》雲:“君者群也,君下之所歸心也。”

 

廣德即常德,《逸周書·命訓》雲:“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有常則廣,廣以敬命,則度至於極。”《老子·道經》第廿八章雲:“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周易·坎·象》雲:“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今按:《禮記·中庸》雲:“修道之謂教。”坎為水,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雲:“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周易·乾·文言》又雲: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學與問相關,寬與仁相近。《禮記·中庸》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又雲:“是故君子尊德行而道問學。”《論語·公冶長》雲:“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學以聚之”是積善之道。積、聚義同。《周易·坤·文言》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繫辭下》雲:“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荀子·勸學》雲:“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矣。”

 

寬容屬仁義之道,《禮記·中庸》雲:“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禮記·表記》雲:“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鄭玄注:“寬猶愛也。”《詩經·淇奧》雲:“寬兮綽兮。”毛傳:“寬能容眾。”

 

十、天德

 

《周易·乾》用九雲:“見群龍無首,吉。”《象》雲:“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天德乃變化之德,《荀子·不苟》雲:“變化代興,謂之天德。”故“龍德”亦如天德,《乾·文言》雲:“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聖人之德如天德,郭店楚簡《成之聞之》雲:“昔者君子有言曰:聖人天德何?言慎求之於己而可以至順天之常矣。《康誥》曰:不還大戛,文王作罰,刑茲無赦何?此言也,言不逆大常者,文王之型莫厚焉,是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是知“厚德”亦如“天德”。《禮記·中庸》雲:“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馬王堆帛書《五行》雲:“能為一然後能為君子。能為一者,言能以多為一,以多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為一也。君子慎其獨,慎其獨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謂□。□然後一,一也者,□夫五為□心也。然後得之。一也,乃德己,德猶天也。天乃德己。”天德即至德,《說文》雲:“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