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中國古代帝王陵寑風水探秘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這幾天在合肥採訪。翻開當地的報紙,每一家都少不了關於漢武帝時期“六安王”劉慶陵墓被發現的新聞,而且是大篇幅連續報道。據說自開挖第一天就開始炒了,讀者喜歡。而在相距不遠的南京,發現古墓的消息幾乎成了常態新聞。前一陣時間聽說再次發現“秦檜墓”,有不少外地重點媒體竟然派記者進駐發掘現場,“搶新聞”。聯想起前兩年南京博物院拍賣在江蘇省泗陽縣境內發現的“泗水王國”新聞報道權一事,可以看出,關於考古的報道,亦如姦淫燒殺搶奪災禍一類的社會新聞,成為大陸媒體吸引眼球的新的“新聞增長點”——目前的中國,真有幾分“考古中國”的味道。
 
  其實在過去,陵墓特別是帝王級的陵墓,保護措施相當嚴格,是不能亂動的。如明、清兩朝律例,挖墳掘墓者“斬立決”。不要說挖了,就是進去看看,都可能遭殺頭之災,“挖祖墳”的念頭是一絲不能有的。不只如此,還要祭拜、修繕,如在清代,康熙、乾隆下江南路經南京時總不忘去拜謁明孝陵。如今在孝陵享殿前門基址上的“治隆唐宋”碑,就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時所題。朱元璋在建了大明王朝,當上皇帝后,同樣不忘過去的君王,要一一祭奠,還給漢高祖劉邦專敬了一杯酒;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雖然是民主時代的文明領袖,依然承繼規矩,率眾民國大員去祭拜明孝陵。但現在,各地都在近乎狂熱地搞房產開發,死人的地皮被平整擠占,當年威風八面的王侯貴族們連個睡覺的地方都丟了。與“被動考古”相比,最糟糕的是,有的地方主政官員乾脆以“旅遊開發”為名,直接盯上當地的帝王陵,以頗具欺騙性的搶救地下文物、再不挖那些陪葬文物就全毀啦之理由,蠱惑人心,理直氣壯地要“挖祖墳”。發掘秦陵、乾陵的聲音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