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二分性的,萬事萬物都有好壞,對錯,善惡,美醜,有用無用之區別。世間之人無時無刻不面臨着各種各樣的選擇。可以說,我們的生活就是由無數個選擇構成的,選擇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也是人永遠無法擺脫的夢魘。
面對無數的可能性,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導致好的或者壞的結果。於是我們變得非常不確定,懷疑成了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只有一隻表,那麼你絲毫不會懷疑這塊表所指示的時間;如果同時有兩塊表,對於現在幾點這樣的問題,你就會懷疑,不確定感籠罩着你。遺憾的是,在生活中,我們總會有很多表,每個表表明的時間都各不相同。難怪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只想做一隻豬,一隻快樂的,無憂無慮的豬。”
最令人自豪、最令人痛苦的都是選擇。生活有賴於選擇,結果有賴於選擇。人人都希望選擇好的結果,但一般人都忽視了必須先去選擇好的過程——這恰恰錯過了《易》。易經真正的精髓在於過程,而不是“亨、利、貞、吝、咎、凶”等判詞。一般人很容易拘泥於這些粗淺的字眼,甚至迷信這些字眼。這是占卜者最大的悲哀。所以荀子才會說“善易者不佔”。
懂得占卜的善易者看到的是卦指明的過程,選擇合適的過程並按照義理的要求去做,兢兢業業,最終才會趨利避害,化險為夷。善易者重視過程,不重視結果。不善易者只想要結果,他從心底就沒有努力拚搏的準備,只是抱着僥倖心理睡大覺,希望一覺醒來事情就做好了。易經指明的是“心想”和“事成”之間“如何去做”的方法。
所以,善易者會從大處着眼,通觀全局,將過程放在第一位,理清每一卦,每一爻之間揭示了哪些過程,在做的過程中人應該注意什麼。
讀易者首先要把准“易是講過程而不是講結果”的原則,這是領悟《易經》真髓的不二法門,是打開《易經》無窮寶庫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