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易經》和《周易》是用來占卜的還是用來說明道理的!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易經應該是一部哲學著作,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由於當時所處的環境和認知的局限性,也有大量的唯心的觀點。無論唯物和唯心,但都用了辯證的,發展的,矛盾的、量變質變的定理去預測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對人做事具有很強的啟迪。後來才發展為占卜,並且加進了許多後人的研究成果。已經博大精深,研究易經十分不易,精通易經,比登天還難。

  《易經》中有兩個內容,早先的文字很少,因此,聖祖發明了用太極圖來記錄這個學問,稱此圖為:易,龍,曲全,太極,道。太極圖外面的八卦圖就是占卜的,其中的原理是太極圖中的一種陰陽。太極圖的內容有三種陰陽,深奧抽象無比,幾乎所有人都無法認知,因此,伏羲利用太極圖中的一種陰陽創造了八卦,比太極簡單很多。孔子對此評論說:“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此後面的內容就是太極)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太極的功能是指導一個人主動放棄份外的功名利祿,因為份外是災難,追求份外的就是追求災難,所以必須主動放棄,這就是老子多次強調的”無為“;太極圖又指導一個人要努力去追求份內功名利祿,那怕是微小的,難以獲得的,也不能放過,這就是老子的”無不為“。所以,孔子說:”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意思是君子早上知道一丁點兒功名利祿,馬上行動,不會等到傍晚才去行動的。”無為而無不為“就是太極的核心,這是人文科學終極學問,再也沒有超越它的。孔子把這個不被人們認知和利用的學問的遭遇叫做”亢龍有悔”,意思是這個龍飛得太高,人們無法認知和利用,就無法解除一些災難。孔子解釋說:”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易經》主要是教人如何定位的,教育你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應該處於什麼地位,運用什麼方法來走好人生這條路!

  至於用來做什麼那是個人的事。易經是講事物變化發展的道理的。懂了這些規律道理你想用來做什麼就做什麼,何止占卜呢?到了後面,一看現象就懂得前因後果了,不用占卜的。

  既可以算命占卜也可以說明道理。易經講究象、數、理。象可以用現象來勉強代表,數類似於我們常說的數據,通過現象和數據分析可以得到一些道理。而通過易理和易數公式再結合一個人的靈感思維自然也可以預測出一些現象。敬上!

  道理是自然法則,占卜只是在生活中的應用。題外話:我對易經懂得很少,只是看了看乾坤兩卦,但從中發現易經是科學的,而且比現在科學要高明很多,很多看上似不相干的事,學習易經就會發現其中道理卻是相同的,甚至連宇宙和人類的起源也在其中,同時也明白了儒釋道為什麼是一家,希望大家好好了解。

  易經,以遠看諸物,近看諸身,說明大自然規律,讓人們探研宇宙空間,各分子與人們生活存在關聯文化。讓人們運用大自然規律,創造幸福,保護身體常識,由醫學,工業上,金,冶,陶,治,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天文有朱子,器械有墨子,軍事有孫子,文化有孔子,醫學傳承由佛家,道家。等等諸子百家文化即是易經文化。


  《易經》是占卜還是說明道理,答案可以參考它的由來。簡單說,《易經》僅是《周易》,同一類的還有《連山》、《歸藏》,大概對應夏商時期,再往前推,其實這一類書是先有圖,就是卦象,後人尤其是聖人,根據實踐和感悟,衍生出了卦辭和爻辭,再往後才有了那些繫辭,就是更加直白的說理。

  《易經》發展至今,可以說是古代先賢的集體智慧結晶,內涵和外延越來越龐大,後人從象,數,理不同的研究方向出發,各有建樹,占卜只是《易經》的一支應用學派,而且僅學皮毛占卜的方法,不通易理,也就無法合理解讀。所以,《易經》還是要當成哲學原典好些,占卜可以“玩”,易理則要認真“讀”。

  當然是用來說明道理的!這可以肯定,且無可辨解。《易經》,經是什麼?就是神聖的經典,更何況《易經》為五經之首。《易經》是什麼?怎樣給她名詞定義。易經“是研究人體的天文學,是研究天文的人體學”,這就是我給易經下的名詞解釋。從這個思路出發,就會明白易經為什麼是講道理的,講道理是大用。也會明白易經也可以用來占卜的,但占卜是小用。孔夫子研易創立了儒家思想,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乃大用。某些學易者給人看卦,指導個人的休吝凶吉,是小用,二者之間同是研易,但境界卻是天涯之別,非可同日而語。如此而言,真正研究易經且達到一定水準的人,絕不會提出這麼個幼稚的問題。大道至簡,至簡者至難。故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非知一二三,莫亂言萬物。

  易經實際主要是古人最全一本哲學,是古人的世界觀,解釋世界萬事萬物由陰陽所構,而生四象,生八卦,再生六十四卦,以致按爻的變化和數,理而生萬卦,反過來實際生活所見所歷之事,都能在六十卦中找到對應。而且非常的系統和完整,如方位東南西北,季節春夏秋冬,天干地支,有始有終,這是易經作者對世界看法,有時間與空間。從孔子說卦傳中也很好解釋,世界向前運動幾種方式,如雷、風、水、火。所以境界非常大,古人認為天地變化規律,四季更替,晝夜變化肯定適用人類。所以用之占卜,肯定有一定準確性,就如白天之後是晚上,這叫把握事件發展規律,但事是千變萬化的,有概率的,有的準確,如算人總有一死,結婚,生子等人類現象,但不可全信,至於說說理,它就是百科全書,都能套上,要結合現實看,但主要還是給你一種理解世界的方法。好多要自思考,幾千年前與現今社會現象,畢競不是自然現象,是不同的。

  在沒有看《易經》的時候,我個人覺得它是一部用來占卜的書。看了《易經》后,覺得它是一部說明道理的書。所以,綜合來看占卜說明道理都可以用。占卜出來的結果也是來說明一個道理的。

  在占卜方面,《易經》是由周文王根據伏羲先天八卦推算演化而來,說明他的基礎就是占卜的基礎。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不同的卦辭,說明不同時段的情況。每卦有6個爻辭,每一爻也是一個不同的狀態提示。而且後人邵康根據《易經》編寫了梅花易書,也是有占卜的底子,才能根據其再深度發展。

  在說明道理方面,更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可以說明道理,天行為是剛強猛健的,君子要以自強不息到達君子之態。拿簡簡單單乾卦“亢龍有悔”的爻辭來說,在卦中可以簡單理解為人到了一定的位置,要知道樹大招風,學會退的道理。古代開國功臣將相很多,都是位極人臣,又有多少人是善終的?越王勾踐能同吃苦,卻不能同享樂,范蠡知道“亢龍有悔”這樣的道理,所以他退出了,能夠安享天年,文種不知道,所以被越王賜死。

  所以不管用來占卜,還是用來學習道理,都應該去學習和研究。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