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這日讀南師的《易經雜說》頗有感悟,尤其是南師關於《易經》與做領導的學問的講述。
南師在講領導者的條件與修養時引用了《文言》“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做領導者首要的條件與修養是什麼呢?四字精髓,“學、問、寬、仁”。
做領導首先要學習。“學以聚之”,學問是積累起來的。學習什麼呢?那就多了,科學、人文,管理之術,為官之道等等。作為領導者,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學識修養,才能夠對所從事的工作有正確理解的能力。現在的官場中,勤奮好學者大有人在,但不學無術,整日觥籌交錯,渾渾噩噩者也不乏其人。不學習帶來的後果是無法明理,不能夠正確地決策,這害處就大了。領導者是一個單位或者部門的頭腦,頭腦不清,那其他人也只能是跟着辨不清方向,盲人瞎馬,行政效率可想而知。
做領導還要不恥下問。“問以辨之”,向身邊老同志問、向專家問、結合實際問,甚至以能問於不能。只有多問,才能夠準確掌握第一手資料,去偽存真。問也大有學問!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聽聽,你身邊的人其實都是你老師。向老師詢問我們該如何做呢?那當然是恭敬、謙和。可我們有的領導人在向身邊人詢問時,態度確實很糟,自以為是、高高在上、咄咄逼人。心理素質差的人,估計都不知道說什麼了!心理素質好的,有的人可能就不願意說那麼多了。尤其是事不關已之時,人家只會是高高掛起。我有個朋友升遷了,為政一方,但是以前的好友都不願意和他接近了,有聚會也不叫,說他官氣太盛了,官腔太濃了。官氣、官腔是什麼?就是那種居高臨下、自以為是,不容別人講話,覺得自己都對的“氣”。這不是正“氣”!正氣是什麼?溫、良、恭、儉、讓也。
領導者要有寬厚的品格。“寬以居之”,光有學問還不夠,還需要有寬厚的品格,寬以待人,包容萬象。很多領導人喜歡在辦公室懸挂“海納百川”,提醒自己要大海一樣,能夠包容萬象。一個單位、一干眾人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就需要領導者的包容了。喜歡這種性格,也要包容那種性格,善於彈鋼琴,方能奏合諧曲。中國人稱呼領導者為頭兒,龍頭也,將領導比喻為龍,古代帝王自稱真龍。是龍就要有龍的德行。中國人千百年來寄予龍什麼樣的德行呢?“龍德而正中則也”,就是至中至正,誠懇客觀,不居功自傲,普愛天下。領導者要愛自己的下屬、要體恤下屬,寬以待之。
領導者還要有仁愛之心。有的領導者,只強調工作,下屬生病也不準假。旁人看來,無異於苛政。這是就“仁”出了問題。當然,領導者也有一堆的道理,“活趕的急,怎麼能說請假就請假呢?”《文言》對九五爻的解釋給了出了回答“夫大人都,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神佛都要順應天時,何況人乎?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安排,因為工作而無視這個自然,說明作為領導者的能上還是需要提高的。當一項工作,經辦人連生病都不可以的時候,說明工作安排還是有些問題的。
《易經》雖晦澀難懂,但還是可以翻一翻的。用《易經》的觀點看宇宙萬物,你會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