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導致現代人陰盛陽衰趨勢的原因是什麼!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為什麼說現代人大多是陰盛陽衰,是因為獨生子女時代造就嬌寵過度,無論是從教育、家庭、生活各方面來看,現代社會男性比女性各項指標的優勢呈下降趨勢,由於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教育水平的提高,給女性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不能怪壓迫女性標誌的雷峰塔倒塌造就了女權主義的崛起,只能說國家的崛起和時代的進步,女性的進步有目共睹,男性的壓力增加。這裏只想講講從中醫角度審視現代人的身體問題,人的自身風水也是一個重要的元素,這個主題自身調節失衡的話,不說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自身不受控自然會處於衰敗狀態,大家請先檢討一下,你有沒有自己創造下面的失衡條件:


(一)內外受寒

  科技的發達,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前所未有的享受,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身體受寒機會。張景岳曰:“寒之為病,有寒邪犯於肌表者,有生冷傷於脾胃者”。寒為陰邪,最易損傷陽氣。

  首先是空調(寒邪犯於肌表)。

  在夏天,氣候炎熱,人的毛孔常常都是處在開放出汗的狀態。外在的寒邪最容易從表面的肌膚入侵。人們常常是在30多度的室外環境,一步進入到室內空調(大多數在20多度),溫差至少在5度以上。現代所謂的空調病,其實是外感風寒了。

  人體早已經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有了一套適應四季的生存規律。毛孔的收斂開放,也是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現在人為的調控了溫度,使到身體毛孔的開合混亂了。忽冷忽熱,就像氣候反常的年份,生病的人會增加一樣。空調的普及,也使患病的人增加了。

  其次是過食生冷(生冷傷於脾胃)。

  冰箱也給我們帶來了反季節的享受。雪糕、酸奶、冰鎮飲料、冰鎮水果、涼茶,所有讓你從內而外涼快的東西,在夏季都賣瘋了。同時,我們增加了古人沒有的從內受寒機會(除了貴族以外,所以有句話:財多身子弱)。冬天吃冷飲,更是雪上加霜。

  冷飲損傷的是我們的脾胃,脾胃功能主控着身體吸收營養。就像糧草對於一支軍隊(體內的陽氣、正氣)的重要性,沒有糧草供應,軍隊哪裡能抵抗外敵(病邪)。脾胃受冷,表現為脾胃虛弱,消化和食慾差,或者是胃強脾弱,食慾雖好,但不長肉,只是造糞而已,身體不能在食物中吸收到營養。從大便可以看到未化的食物。

  在中醫來說,保脾胃是很重要的,不但是為了吸收營養,而是藥物的吸收也要靠強健的脾胃。藥物吸收的好,药到才能病除。

(二)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同樣會造成陽氣受損。這也是有賴於電燈和發電機的發明。

  古人都是順應太陽的出入而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乃天人合一。現在我們不畏懼黑暗了,因為電燈使夜晚也可以像白天那樣明亮,讓我們每天有更多的時間加班、娛樂、寒窗苦讀。此乃我們自以為的“人定勝天”。逆天而行,只會導致陽氣的衰弱。

  睡眠的重要性在吳清忠的《人體使用手冊》里,已經深入淺出的說得很透徹了。大家自己去看看吧。

(三)房勞損陽傷腎

  在地球上,恐怕最縱慾的是人了。除了人以外,所有植物動物,都有固定的交配繁殖季節。交配季節過後,就休養生息。並不是像人那般,隨心所欲,隨性而為,過於放縱慾望。只要還能人事者,沒有哪個月份停息過。現在的偉哥,連陽萎都能通過透支生命來享受性趣了,直至精盡人亡。

  不過,這不是現代人才有的。在《黃帝內經》中早已有對此的描述了: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生,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當然,不是要個個都禁慾。各人按照自己的身體情況調控好了。還有就是注意房事後,往往出汗,此時毛孔開張,身體剛剛經過勞累,最容易受風寒,要注意保暖。(這個印象中是在內經中看到的,可是記不起哪章了,有心人自己去查查。)

(四)七情內傷

  在 <內經> >靈樞·本神有曰:和喜怒而安居處。說的是要適當處理情緒,安心所處的環境,才能防止七情內傷而致病的道理。人們身心的煩勞,必然導致陽氣的消耗,陽虛而病。

  人生病的機理,不過是內因和外因兩種。外因就是自然界存在的,我們不能控制的嚴寒酷暑、風霜雪雨從肌膚入侵,即是外感風寒。而內因就是自己的情志,我們可以通過自我的調節,來達到減少和防止疾病的產生。既然內因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要好好珍惜利用了。

  在《人體使用手冊》和《求醫不如求己》中,大家都可以看到許多情志過激導致生病的例子。而且,在患者正確對待處理這些內在的情志問題,往往預后較好。不然的話,即使這次醫生治好,以後也是很容易複發,且可能更加嚴重。許多慢性病的患者,往往有多年的心結。

  我自己的體會就是,尋求精神寄託。宗教是最多人選擇的。我的自我心理療法是老子的《道德經》。每每遇到困境,心情煩躁,情緒失控的時候,拿出來,隨手翻開讀上一會兒。馬上你對人對事的態度就發生了改變,好過看心理醫生。套用一句話:思路決定出路。

(五)西藥的濫用

  自抗生素問世以來,人類開始了無休止的與細菌和病毒的戰鬥。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時,讓人體的正常細胞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在中醫看來,等同於陽氣受損。

  一點發燒感冒,各種抗生素就輪番使用,升級使用。再不行,就加激素。暫時好轉,稍有風吹草動,又再反覆使用,或者長期依賴激素。往往越治越差,出現體質下降,面色青白食慾不振,,甚至出現腎虛現象,比如遺尿、遺精、腰酸背痛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久病必及腎嘛。

  另外,還有吳清忠先生說的,西藥治病,是中斷身體正常的抗病過程。感冒葯,阻止身體驅寒的渠道。止咳葯,阻止自身驅邪排痰。。。。。。反正就是不讓你的身體驅趕病邪,那怕是身體的呻吟也不讓產生。讓你姑息養奸。等到你身體的病邪逐步強大到可以將你置之死地為止。

  所以,你會看到許多有錢的主兒,耗盡錢財,用儘先進的儀器,仍回天乏術。如果你沒有那麼多錢的話,也許也是你的福氣,減少機會讓那些西藥和機器過早的要了你的命。還是那句話:財多身子弱——原來是這麼個道理。

(六)濫用苦寒

  現在的清熱下火之理,已經是婦孺皆知了,好多人誤將中藥和涼茶等同了。特別是南方,家家戶戶都煲會涼茶。君不見街上的涼茶鋪都是連鎖經營的,王老吉、黃振龍、鄧老涼茶等等,遍地開花。

  北人南人孰之陽氣更虧乎?北方冰裂之地,冬長夏短,天地多寒而少暖,其人腠理密,陽氣虛於外而實於內。多熱飲熱食,助內在之陽氣,故北人陽氣不易虧也。

  南方天地所長養,天氣暑熱,其人腠理疏鬆多汗,陽隨汗泄。常飲涼茶冰水,少食辛辣,陽氣多傷而少助,故南人陽氣更虧也。

  因之,則南方更宜仲景之學,養生則宜時時處處顧護陽氣,治病則不忌大劑理中四逆,雖觀之稟賦較北人稍弱,但有故無殞則無殞也!至少姜附桂萸之用不應比北方少矣。

(七)中藥西用

  在西醫院臨床常見的情況是,除了普遍使用抗生素意外,還會中西結合地,不辨陰陽地開些中成藥。清開靈、雙黃連、魚腥草靜脈滴注、板藍根沖劑、抗病毒口服液、各種清熱化痰止咳藥水。

  最近頻頻出現中藥西用出事故,就是西醫濫用中藥製劑。明明是經過腸胃能夠安全吸收的草藥,偏偏做成血液直接吸收的靜脈滴注劑型,哪會不出事?且西醫不具備使用中成藥的辨證知識,中醫尚且有不辨陰陽的,更何況西醫?

  這種西醫開中成藥,中醫開西藥的混帳事,在中國的國立醫院里比比皆是。我只是個患者,當然不知道是誰給批的處方權。原本基於完全不同的治病理論的藥物,竟然可以中醫西醫人人得而開之。真是弄不明白!

  層層誤診,錯投針葯,屢治屢病。身體的元氣禁不住這般的戕伐,小病變大病,變慢性病。這是國內大多數人治病的經歷。

(八)不良飲食指引

  現代科學對人們的食物的選擇造成了絕對的影響。用什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一堆名詞來界定食物營養。大多數人吃飯的時候,潛意識是:吃着肉類想到脂肪含量,吃着蔬菜想到纖維素,吃着水果想到維生素,喝着飲用水想到微量元素。把所有的食物都理解化學成分。更有人覺得從日常食物中,不能得到均衡的營養,還得另外吃各種各樣的合成營養素。

  從遠在古代神農氏嘗百草開始,中國人就有了一套對食物評價的方法。所有的食物都有各自的性味。比如:牛肉,味甘,性溫;雞肉,味甘,性溫;韭菜,味辛,性溫;菠菜,味甘,性冷、滑;梨,味甘酸,性寒。依據此來調節飲食,素體寒者,食溫熱;素體熱者食寒涼。

  從中醫的角度看現代科學的飲食指南,是偏於寒涼的。鼓勵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最好生吃鮮榨以免損失維生素(蔬果除了個別,大多屬於寒涼)。肉類最好脂肪熱量含量低,還要少吃(肉類大多屬溫,長血氣,實筋骨)。

  以上所述純屬中醫知識膚淺的我之閑聊,若讀者發現身體不適或如有雷同請及時就醫或調理。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