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周易百科知識:諸子百家管理哲學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雖然出自道家的《周易》包羅萬象,是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最直觀體現,但如果在管理哲學範疇只談論道家,那麼其它在中華大地上雖然或繁盛或沒落的學說,則頗有些橫眉冷對—因為這些學說本身也具備獨樹一幟的管理學理論,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所謂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這個時期公認是中國古代精神文明最發達的時期,各種哲學家和思想家不斷湧現,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期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個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在管理哲學上的見解區別。

  

  ①儒家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字面意思是對人際關係及身心和諧的關注,用現代語言說,儒家管理是基於人性的管理。相應地,管理手段是“為政以德”,即使在施行法律的時候也不忘道德教化的結合使用,始終強調人性關懷、倫理親情的感化、勸諭功能,強調“誠”、“信”、“忠”、“恕”等品質的培養、塑造。總起來說,儒家管理是強調自我責任、注重和諧、注重整體利益的管理。

  ②道家

  道家非常注重對管理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提出“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須遵循客觀規律,一切要順應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在管理方式上,道家認為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管理者行使管理職責時,不應勉強作為,不可越權行事,而須因勢利導,營造一個放權下屬的寬鬆氛圍。道家的“無為而治”與現代西方管理學理論中的倡導的“自動化管理”、“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化管理”有着微妙的相通之處,同樣致力於避免干預、提倡自由、鼓勵下屬發揮創造性與积極性。

  ③法家

  法家管理以“法”即管理制度為核心,注重“法”、“勢”、“術”即管理制度、管理權威與管理技巧的完美結合。法家明確贊同“法治”而反對“人治”,主張時時事事都必須嚴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規則,不能只依賴管理者的主觀判斷或個人好惡。法家通常較少理會人的道德修養和社會倫理準則,往往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嫌,但其管理技巧卻比其他各家都要豐富。在組織機構的建立、職位的設置、人員的選拔、授權、監督、考查等方面,法家提供了中國古代管理從理論走向實踐的極佳範例。

  ④墨家

  墨家的管理思想以“兼愛”為倫理基礎,以“尚賢”為指導原則,以“貴義”為社會目標,破除貴賤、親疏的等級觀念。力求構建一個公平合理、節約、效能的古代理想社會。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