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此文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內容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大概內容就是“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沒有子孫後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沒有稟告父母就娶妻,就因為怕沒有後代,所以君子認為他如同稟告了一樣。”
不孝有三:據漢代著名經學家趙歧《十三經註疏》中“無後為大”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即:不孝的三件事是:一、對父母的過錯“阿意曲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二、家境貧困,父母年老,卻不願當官求俸祿以供養父母;三、不娶妻子,沒有兒子,斷絕了後代。
而自古至今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有一種傳統思想,就是寄希望於後代人身上,讓前人某種思想或者意願得到延續,如果沒有孩子,那就意味着死後無人奉祀,也意味着自此生命徹底斷絕,所有就會有不努力娶妻生子導致無後,是最大的不孝。
以前不孝有三,現在此三反為孝矣。
眾所周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一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二是家窮親老,不為祿仕。有人說這是封建思想,不合時宜了。縱觀現實,我覺得恰恰相反,古時的這三個不孝,現在反而是大孝了。
為什麼這麼說?
原來的三個不孝,第一是指: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現在要想發生這種情況已是基本不可能了,不是子遠遊,就是身在外,在同一個城市,一周能回家看看父母的,已算很孝順了。所以在家的父母不是空巢老人,就是失孤老人,有子女和沒有子女基本差不多。所以那些保健品推銷的年輕人都找這類老人,這些老人明知自己不需要這些保健品,也會花錢去買,買的就是推銷員平時對自己的問寒問暖,這種有目的的關心,明知是假的,也喜歡,因為真的關心,遠在天邊,很少發生。對現在的父母來說,有子女在身邊逗留一時,能吃個飯,就已是最大的奢侈了。哪裡還有給父母們,一味順從的機會。如果真有這樣的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反而是一種孝了。
第二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
當官已成一種“高風險”行業了,中紀委每一次公布的數據,隔三差五那隻老虎入籠,誰誰誰被調查,尤其十八大之後,反腐敗已成為常態,被抓貪官突然多了起來,老百姓自然解恨,暢快之餘,給出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別看現在當官的,在台上光鮮威風,弄不好,什麼時候就進去了。而幾乎所以的貪官,在懺悔中,都會說兩句話,第一句是對不起黨對自己多年的培養,第二句是對不起父母的養育之恩,辜負了父母的教誨。可見,兒不當官,是大孝矣。
第三種不孝,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沒有後繼人是三個不孝中的最不孝。
看了這些年各種版本的啃老和坑爹事件,無後也不一定是最壞的。現在,一不小心就生了個啃老族,這倒不可怕。啃就啃了,問題是,啃完了,還不念您的好,高中生、大學子殺父母、殺外公外婆、殺爺爺奶奶的,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原來聞所未聞的,現在也發生了。是上輩子做了孽,這輩子來討債來了,為人父母,誰不心痛。
更絕的,還有想不開跳樓的、被騙失聯的。這不是活生生的給父母背後突然捅了一刀子嗎?中年老年失獨,人生凄慘莫過白髮人送黑髮人。如此生了這樣的子女,孝又在哪裡?
現在什麼對父母是最大的孝,那就是對父母“色悅”。《弟子規·入則孝之七》說:“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意思是說,父母有了過錯,要耐心規勸,讓他們改正過來,在勸說的時候還應該和顏悅色,輕聲細語。如果父母不聽子女的勸告,哪怕是哭着懇求,甚至挨打,都不應有抱怨。
我想所說的,沒有這麼複雜,就是平時不給父母臉色看,就是最大的孝了。
當然了,給父母臉色看,他們也不和你計較,畢竟是他們自己的孩子,什麼脾氣都很清楚。他們不計較,反而在為你擔心,看了你的臉色不好,各種猜想隨之而來,是你工作上不順了,和小家的那口子吵架了,還是碰到什麼煩心事。問題是父母的這種擔心,只在他們心裏反咕嘟,臉上還不表示出來,像沒什麼事一樣,你自然看不出來,他們又不敢直接問你了,怕碰到你的痛處,怕你臉上掛不住,反正東怕西怕,就在那裡自己折騰自己。可憐天下父母心。
按理,給父母一個好臉色並不難,為什麼會這樣?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因為我們面對家人,很容易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於父母身上。比如你要過丁克生活,而父母卻迫切希望能早日抱上孫子。你非要父母接受你的這種觀念,見他們不接受,你就發火了,不知道好好說話了,你是宣洩了,但父母也被你傷害了。
網上有篇文章說:“即使是你的臉再貴,你的身體再貴,你的時間再貴,也貴不過父母給你的生命,也貴不過家人給你的關懷,收起你對摯親的壞情緒吧,那樣子真不好看。”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才會意識到外人終歸只是你生命中短暫的過客,家人永遠是你最大的依靠和最寶貴的財富。給父母一個好臉色,你有的不只是孝和善,更有的是你立世為人的品格。
1、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如果一味順從,明知父母有錯而不去勸說,使其越陷越深,最後落到不可收拾,這樣就是害他,害自己的親人怎能算是孝順呢?有人說,指正父母的過失是坑爹,在下敢問,如果你的父母殺人放火,你不勸阻他,讓他最後坐牢,這就是孝了?剛剛有人說,由於父母寂寞,任由他去做傻事,就是大孝了,那麼他做傻事以後傷心難過,就是孝嗎?
2、家貧親老,不為祿仕!有人認為不為祿仕是讓人去做官,現在不做官才為孝。這又是理解錯誤。在古代就業機會少,所以古人認為只有做官才有出頭,說出這種話就不稀奇了!現代可以理解為好吃懶做,不努力改善生活質量,父母家人生活困難,甚至啃老,這就是大不孝!
3、不取無子,絕先祖祀!古代宗族觀念強,這是一種信仰。所以這句話的“無後”應該是指沒有後代。現代人認為這是重男輕女的罪魁禍首,所以對這句話詬病甚多!但我們想想,如果我們的祖先都不要後代,能有我們今天嗎?如果人人都不生兒育女,人類怎麼延續?所以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只要改變一下即可。比如應該把女兒也視為後傳人。還有一些由於客觀原因而無後的,不屬於不孝。比如,沒有能力取妻的(但你不努力就是不孝了),夫妻一方或雙方由於某些原因不能生育的,英年早逝的,這些就不屬於不孝。而那些,拋妻棄子,對子女沒有盡到撫養,教育責任的(沒有能力盡責的除外)。
做兒子的,到了該結婚的時候,卻不去結婚,偏要奉行什麼獨身主義;或者結了婚,又不肯生育,搞什麼丁克,以致家族的血脈無法傳承:這是最大的不孝。
兒子長大后,家裡貧窮,靠年邁的父母維持生計。兒子整天只知道游手好閑,不外出謀個一官半職,吃一份俸祿;或者出去打工,做點小生意,掙些錢回來養家,以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第二件不孝的事。
兒子不走正道,整天在外面偷雞摸狗,打架鬥毆,坑蒙拐騙,被官府法辦,臭名遠揚。父母連帶背上黑鍋,招來罵名,被鄰居指指點點,日子不好過:這是第三件不孝的事情。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