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如何看待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儒道釋“易”以貫之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自從7000年前伏羲一畫開天,打開了“易”的大門,人們就多了一把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伏羲始作八卦,看清了自然變化;3500年後,隨着社會的發展,文王改作後天八卦,並推演出六十四卦的大成卦,用卦卦爻辭來表達對社會大道的感悟。

  易更三聖

  又過了1000年,也就是約2500年前,世道混亂,人心不古,這時又出現了一個人,認為易道廣大,可以俯仰天地,中通人和,為人心指明方向,他就是孔子,與伏羲、文王時代並稱“易更三聖”。

  孔子易傳

  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教育家、思想家,其實他更是位易學大家。很多人認為《易傳》中有很多處“子曰”,說明《易傳》並非孔子所作,其實不管《易傳》中只有“子曰”部分是孔子學生做的筆記,還是全部《易傳》都是後人整理,不可否認的是,這裏面主要體現的都是孔子他老人家的思想。

  唯變所適

  《易傳》有《象》、《彖》、《繫辭》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十篇,被稱為“十翼”,讓易學如虎添翼,並因《周易》加入儒家經典而成為古代儒生的必讀科目。

  《繫辭上傳》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道出了《易》的核心思想。

  《繫辭下傳》中說:“《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說明了學易要知變通,明白卦爻辭背後的規則才能運用自如。

  道德經與周易

  與孔子同時期的還有兩位著名的人物,一個是老子,一個是釋迦牟尼,分別是道家和釋家的創始人。既然儒道釋三家被稱為中國文化的主流,他們的學問和孔子有什麼共通之處嗎?大家看《道德經》的時候有沒有“初率其辭而揆其方”,發現它語言背後的邏輯?

  “道,可道,非常道”是不是“太極生兩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孔子說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是不是很像?

  如果我們說陰陽是“2”,那老子說的“道生一”就是太極生兩儀,太極是“20”,兩儀是“21”;“二”就是四象,“22”;“三”就是八卦,“23”,一個是“三生萬物”,一個是“八卦定吉凶”。

  所以儒、道的根本是一樣的。這是巧合嗎?不是,兩者是對同一個“宇宙”的描述,只是方式不同。

  佛學與周易

  老子和孔子都生在中國,還見過面,有過交流,那遠在印度的釋迦牟尼難道也有着共通的認識嗎?其實只要是對宇宙大道的根本認識都應該是相通的,更何況佛教在傳入中國后與中國文化相融合,並形成了很多派系而不斷髮展。但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有的關於宇宙自然大道的學問都應該是相通的,應該是“一以貫之”的,這個“一”就是“易”。比如佛學無論派系,大乘、小乘都會講的基礎就是“四聖諦”——苦、集、滅、道,這就是陰陽四象,元亨利貞。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