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你知道嗎!大聖人孔子居然是算命大師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孔子易學智慧啟示
玄明說易
義理與象數
  眾所周知,孔子註釋《周易》,共有十篇,因此又稱《十翼》,分別是《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孔子在《周易》義理方面的闡述後世無出其右,實際上孔子既講道德義理,又講象數卜筮。


孔子占卦
  據說孔子佔過卦。第一次是他四十歲時,他的道德學問到了一個小高峰,四十不惑,面臨要不要出來從政的問題,為此他佔了一卦,結果佔到“賁卦”。賁卦是「山火賁」,第二十二卦,山下有火,下卦代表他自己已具備光明之德,奈何外面是山,阻止他前往,因而只能做個裝飾品。賁就是飾,沒有實權,無法實現抱負。貴族只想把他作為文化名人供奉起來而不讓他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能踐行自己的治國理想。於是他退而修詩書,繼續積蓄能量,等待時機濟世安民。
  又經過十幾年的治學和教學積累,孔子取得了高度的學術成就,培養了不少的優秀學生,也造就了極高的聲望。到了五十一歲時,孔子眼見魯國仍有希望,決定從政。從政五年間,從中都宰(地方長官),升到小司空(主管建設的官員),再升到司寇(治安部門長官),位列大夫,甚至行攝相事(代理宰相)。但是五十五歲時,魯定公與季桓子(手握大權的正卿)對孔子不再全力支持。面對是留在魯國繼續努力還是離開魯國外出發展的疑惑,孔子再度占卦,佔得旅卦,卦象是「火山旅」,第五十六卦,火在山上,山不動而火不止,有旅行之象,於是孔子開始長達十三年多的周遊。 在周遊列國的過程中,孔子宣傳自己的治國主張,傳播儒家學說,培養了更多的優秀弟子,奠定儒家成為顯學的基礎。
  孔子面對人生轉折,遵循上天的啟示,根據自己所處的時勢和位置做出了恰當的選擇,是為順天應命。
  所謂命數大體就是人具備的條件和面對的形勢,即是面對的時、位。 時為時間,引申為人生的階段、客觀情勢、主客體之間形成的時機以及個人對時機的感受;位是空間,引申為個人的地位及處境以及他與其他人之間的相對關係。所有的一切包括命數都是在天道的統御之下形成和運行的,造成許多同一時段發生的現象彼此之間可能有神秘的聯繫,這就是占卜等術數的依據。所以能夠根據上天的昭示對自己所處的時、位作出吉凶禍福的判斷和伸縮進退的指引。人的得失成敗、吉凶禍福,一半是由時與位決定的,如命中所註定的客觀條件;而另外一半則取決於當事人對時與位的認識及由此而採取的響應行動。當卦辭、爻辭揭示吉凶時,後續還有一個人修正或改正命運的彈性空間。人生雖有一定的步奏與結局,但是苦樂卻是個人的德行、智能和能力所能左右的。改變環境或者自我調適,從而趨吉避凶、離苦得樂。 
孔子對子路命運的預測
  孔子對天道、人性高度的把握貫穿於他的人生的每一個方面。
   孔子曾經預言過子路的結局:“不得其死”,就是說子路不得善終。
  對子路的這個批示,孔子沒有占卜,而是通過對人進行觀察。因為孔子發現子路站在自己身邊的時候是一副剛強的樣子,子路的氣質剛強而直率。——“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論語•先進》) 
  子路這種“衽金革,死而不厭”、“暴虎馮河,死而無悔”的品性必然要與物相刃相靡,而發生激烈衝突,造成不測。與孔子大約同時的老子說:“強梁者不得其死。”哲人的見識可謂百慮一致,不謀而合。子路後來果然在衛國的孔悝之亂中因剛直不撓不知迴避而被人殺死。 

                      子路之死
  子路在衛國一個叫孔悝的重臣手下做事,孔悝掌握着衛國的大權,舉足輕重。有一年衛國發生內亂,原本流亡在外的蒯聵,回國之後勾結他的姐姐伯姬(孔悝的母親)控制了孔悝,企圖弒衛出公(蒯聵的兒子),衛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得知發生政變的消息,馬上往都城趕,正好遇到子羔(也是孔子的學生)從城門出來,看到子路,對子路說:“出公勢敗逃走,現在城門已關,你可以回家了,不要去白白送死。” 子路說:“食其食者不避其難。”繼續入城。這時,戰鬥已經快要結束了,蒯聵和孔悝登上了高台。子路走上前去要求蒯聵放了孔悝,不聽,於是子路要放火燒台。蒯聵害怕了,就命令手下去進攻子路。子路雖然英勇但身被刺傷數處,被砍斷冠纓。 子路說:“君子死,冠不免。”——君子即使臨死,也要衣冠整齊。在系好帽纓的過程中被人砍成肉醬。
        孔子聽說衛國發生內亂,馬上說子路是要死了:“嗟乎,由死矣!”,因為他知道以子路剛強的個性一定不會退避,定會奮勇赴難。

  命數決定一個人的先天稟賦以及後天際遇的可能性和傾向。不同命數的人有不同的稟賦,導致有不同的條件,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如此種種導致有不同的人生過程以及結局。

   孔子通過洞察學生的稟賦、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從而準確預測學生的結局,這是一種最高明的識人論命境界。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論語•為政》,這是孔子觀人和識人之道。孔子的意思是,了解一個人,有三種方法:看他做事的動機,看他做這事時所採用的方式方法,看他安心於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這樣觀察下來,這個人是什麼樣的秉性就一目瞭然了。而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和結局。
  所以孔子說很多事情無須占卜:“不佔而已矣”。 不是不占卜,而是根本不必要去占卜了。對於這一點荀子總結為“善為易者不佔”——真正把握天道、人性的智者是不用占卜的,因為他們可以按照天道人性去預測指導人生。


易學給普通人的啟發
  有智慧的聖人觀天道以立人道,根據天地的運行去創立適應的體系,以此指導人間的運作,求得天地人合一。 普通人學易的意義在於趨向智慧,用以指導人生。“人謀鬼謀,百姓與能”——人的謀划與天算配合,普通人也可以借用這種啟示去指導自己的行動從而做到“ 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即便沒有老師與保護者,也有好像有父母在指導一樣。
  具體到占卜,要借用天地的力量,必須要遵守以下三條原則。
  不誠不佔:因為是求教於天地神明,必須要真誠;
  不義不佔:所佔問的問題必須合乎正當性和合理性;
  不疑不佔:必須是理性難以解決的問題。
  這也是求助於術數要遵循的原則,沒有真誠的心態,不符合道義以及沒有疑問的事項不要去向術數師求助,而術數師也沒有必要對這三類情況作回應,這是天道的要求。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