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陰陽養生之道:入伏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7月17日,是入伏的第一天,就是常說的進入了“三伏天”。“三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入伏就是初伏的第一天,其推算方法就是夏至以後的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一天,即7月17日至7月26日,為10天;

  第4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即7月27日至8月15日,為20天;

  立秋後的第1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8月16日至8月25日,為10天;


  今年伏天共計40天。

  伏天的特點就是天氣高溫、多雨、高濕,人體極易產生疲勞,人體抵抗力下降。這是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其運化功能最易受到傷害,所以,伏天重在除濕、健脾胃。

  保護脾胃首先就要減少它的負擔,避免過度思慮,飲食要清淡好消化。食慾不好可多食粥,薏米、小豆、粳米、小米等都有祛濕健脾的功效。脾胃最怕寒涼,不要貪食冷飲,避免過用空調,還要注意飲食的新鮮和衛生,否則極易引起腹瀉。

  濕氣重也會傷心,加上汗為心液,應避免過度出汗的運動,以減輕心臟負擔。可吃些綠豆,喝點綠茶。

  另外也要注意養腎,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出汗和運動后注意補充水。保證睡眠充足,不要熬夜。

  可經常按摩:

  陰陵泉穴(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處)、

  三陰交(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四橫指處)、

  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處,可健脾胃,有助於運化體內水濕)、

  關元穴(肚臍下3寸四橫指處)、神闕穴(肚臍處)委中穴(腿窩中心處)。

  平時多點按敲揉均可,如濕氣重,體質差,用艾灸效果更好。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保持良好的心態,凡事看淡些,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