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每個人身上都有特定的味道,這個味道是人體自然向外發出的氣味,因此被稱為“體味”。體味可不只是分為香、臭那麼簡單,它其實還蘊含着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大致來說,一個人的體味不但能反映他的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程度,而且還能折析出他的能量與命運狀態。
人人都有體味
人的體味千差萬別,就如同指紋一樣,幾乎沒有兩個人的體味能完全一樣。但從他人的感受來區分,可以簡單地分為好聞與難聞兩種。
有的人體味淡雅清新,甚至散發出淡淡的迷人味道;有的人體味誘惑迷人;有的人體味污濁難聞;還有的人會散發出一種特別好聞的花香與檀香。
除了個別敏感的人之外,大多數人對別人的體味都感覺不是很明顯,或者說很多人的體味都是難以覺察的。但長期修鍊的人,嗅覺會特別的靈敏,幾乎能聞到每一個人身上的味道,甚至離一個人很遠時,就能聞到對方身上特定的味道。
同樣是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體味呢?人的體味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體味是一個人“命”的特殊指標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體味是一個人皮膚中的汗腺、皮脂腺等各種皮膚腺體的分泌物揮發產生的。
但從易經的角度來看,體味還有特殊的含義——它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當下命運的好壞。
我們都知道,在易經中描述一個人的命運有好多種方法,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八字,通過分析一個人的八字,就能知道這個人當下的運勢如何。
但分析八字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而體味卻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指標。通過判斷對方的體味,也能迅速判斷出一個人正在走好運還是走霉運。
一般正在走好運的人,身體會由內而外會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和這樣的人待在一起,會感覺到特別的舒服和安心。
而那些正在走霉運或者特別不順的人,身上則散發出一種說不清楚的臭味或霉味,這樣的人,其他人一般都不太願意親近,和這樣的人待在一起,有種說不出的不舒服感。
通過八字能判斷出一個人的健康與疾病,體味也同樣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健康的人體味很輕,相對比較好聞一些;而生病的人,明顯會散發出一種病氣,病情嚴重的人身上的味道有時會特別難聞。
人當下走什麼運,往往和他當下的能量層級有關,氣味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能量水平。那些能級比較高的人,散發出的氣味會讓人感覺特別的安靜、舒心和有種鼓舞的力量,而能級比較低的人,身上的味道則一般不好聞,能級越低,表現越明顯。
佛家認為一個人的命運和當下遭遇,是與他今生前世所做的一切“業”有關,這個“業”有“善業”和“惡業(也叫業障)”之分。惡業多善業少的人,命運往往多舛、貧窮、災難、口舌等。
佛教同時認為,一個人身上的體味和他的業障息息相關。業障越重的人,體味越重;業障越輕的人,體味越清。
鬼邪最喜歡的人味是什麼
浩然在以前的文章《說說世上各種奇奇怪怪的鬼》中說過:“鬼邪喜歡待在陰寒、污穢、骯髒、臭味難聞的地方……”同樣,鬼邪也特別喜歡接近那些體味特別難聞的人。
鬼邪認人,不是看一個人的長相,而是認他身上的氣味。氣味難聞的人,天天被一群鬼邪包圍着,他的運勢怎麼能好?怎麼能不頻出意外、爭吵打鬥、神智恍惚、霉運連連呢?!
反過來說,一個人身上的味道如果是那種淡淡的清香,那麼就會吸引並得到佛菩薩與神仙們的護佑與加持。
在民間,有吃素會得到“五穀神”保護的說話,如果吃“五辛”(蔥、蒜、蕎頭、韭菜、洋蔥)則“五穀神”就會遠離你,不來保護你了,因為“五穀神”很害怕這些味道。
關於這一點,在佛教中也有同樣的說法,據《楞嚴經》記載:熟吃“五辛”,則會助長人體荷爾蒙,引起性衝動;生吃“五辛”,則容易引動肝火,讓人大發脾氣;其次,吃了“五辛”,諸佛菩薩、天神等都會嫌你口臭污穢,而遠離你,但對於那些餓鬼來說,他們則會舐你的嘴唇,並會在你的身體上住下來,從而使你的福德日漸消沒。
既然體味和我們的身理、心理、能量、命運等有莫大的關係,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自己的體味,讓自己的體味越來越好聞呢?
體味改變的三種途徑
第一種方法就是通過修鍊,多做善事,把身上的業障慢慢消除,隨之身上的味道就會越來越淡。一些高僧大德或是修行很高的人,他們身上不但會散發出一種花香、天香、禪香等淡淡的香味,而且他們還能感受到身邊所有人身上的味道,能分辨出哪些是業障的味道,哪些是修行功德的味道。
第二種方法就是通過調理身體,要麼通過吃藥、食療的方式,使身體健康后,由內而外的散發出好聞的體味;要麼通過艾灸、香熏等方法,由外而內的去調理身體,從而最終改變體味。
第三種方法是用外在的香料。例如隨身佩戴香囊、塗抹香粉、噴香水等,來改變自身的體味。
大家或許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你身處花的海洋時,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一定會讓你心曠神怡,神清氣爽,精神愉悅,內心充滿了美好寧靜的溫馨感;相反,如果待在令人作惡的廁所、垃圾堆時,肯定是渾身不適,頭暈噁心,心生厭惡。
現代科學也已證明,氣味對人的情緒、記憶、血壓、腦電波等有很大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泡泡糖、薄荷、甘草、松節油和玫瑰等香味可激發人的記憶、活躍情緒、刺激思維、提高工作效率;相反,臭味可抑制記憶,產生憂慮和壓抑。
香水迷人小心有毒
自古以來,人們通過外界香氣的方式來改變自身體味,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塗香粉,一種是噴香水。
在中國,漢代以前人們就開始用香粉,那時的香粉是用粟米製作(粟米有一定的粘性),然後再加上各種香料,便成香粉,人們用它敷面,色澤潤白,深受婦女們的喜愛。
而香水主要在西方流行,公元前1500年,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奧就經常使用15種不同氣味的香水和香油來洗澡,甚至還用香水來浸泡她的船帆。第一款現代意義上的香水是在14世紀,由香精和酒精混合而成的。
如果你仔細查看香水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每一款香水的問世,都是由多種植物花中萃取,或從動物身上提取,然後加入一些化學成分,經過調合,才能成為各種氣味的香水。
雖然香水輕輕一噴,就會散發出迷人的味道。可是,這種味道並不是天然的。現在的香水大都含有多種易揮發的有害化合物,它對人體神經系統產生的毒副作用不可小視。
很多人使用香水時,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中毒癥狀,有的人還會產生過敏反應,引起皮膚疾患等,如果身體出汗,或者在高溫天氣里,噴香水有時不但掩蓋不住汗味,而且香水與汗味混合后,會形成更難聞的氣味,令人反感。
香水的味道大多濃烈、尖刺,雖然它能增加個人魅力,對人際關係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未必會吸引到天神的眷顧,因為天神都喜歡天然的淡香味,這種加了化學成分的香水,就像劣質香一樣,天神聞到都會遠離你。
由此看來,使用由天然植物做成的香粉,要遠遠比含有化學成分的香水安全得多。
古人講究用“香球”
以上論述三種改變體味的方法中,雖然第一種最徹底,但是它的過程十分漫長,需要不斷的修行布施才能達到;第二種方法雖好,但是見效慢,因為中醫的調理也有一個過程,需要時間;第三種方法見效快,但如果僅僅是用這些香料或香水來遮蓋身上味道的話,因為沒有真正改變自己的體味,所以對人命運的調節甚微,也很難得到天神的佑護。
而我們的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了一種很好的方法:將第二種與第三種方法結合在一起,製作成了“調合香”。這種“調合香”既能遮蓋住身體向外散發的難聞氣味,又能增加體表的香氣,同時還能滲透到體內,進行由內而外的改善身體的味道。
這種“調合香”在古代的應用非常廣泛,人們會把它做成香來焚點,或者在洗澡時向水中撒香粉,或者做成香囊隨身佩戴等等,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來營造出一種怡人的香氣。
但是,由於點香和撒香粉都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並且在改善體味方面時效較短,而且用起來也比較麻煩,所以後來人們又發明了“香薰球”。
“香薰球”的普遍使用是從唐代開始的,這種以金銀材質做成鏤空狀的小圓球,裏面有個環形活軸的小盂,人們在小盂中放入各種天然香料,或者放入用香料做成的調合香丸,不管是隨身佩戴,還是把它掛在轎子、寢室、床帳、被褥中,都能起到隨時讓生活空間香氳四彌的最佳效果。
浩然隆重推出“玲瓏香飾”
為了讓人們遠離化學香品帶給人的身心傷害,同時又能提升自身能量值,增加和改善身體味道,讓命運朝着好的方向發展,獲得健康的身體以及人生成就。
浩然聯合制香大師趙秋實,在繼承了中華香道文化傳承的基礎上,採用傳承兩百年的特殊制香工藝,特別推出了適合現代人方便使用的“玲瓏香飾”。
這款“玲瓏香飾”仿照古法,祥瑞紋鏤雕,工藝細膩,古典大方,整體形象吉祥如意,異常漂亮。此次推出的“玲瓏香飾”分為兩個樣式:一個是鍍金工藝鏤雕,一個925銀拋光鏤雕。
這兩款“玲瓏香飾”可以裝入不同大小的香丸,裝入后佩戴,就會散發淡淡的自然香味,經常佩戴在身上就可以改變體味。
我們給每個“玲瓏香飾”都配送了三種香丸,分別是木香、五形香、葯香(每個2粒,共6粒),大家可以根據喜好,將香丸放在香球中,或者佩戴,或者把玩,或者做為衣服的配飾,或者作為家中的掛件,或者作為禮品送人等等,都是非常滿意及高品質的生活享受。
佩戴“玲瓏香飾”可以安神,調養身心,去污化疾,驅蚊蟲等,由於每一粒香丸的原料都是采自終南山裡的天然中草藥,並且採用獨特發酵薰蒸技藝純手工製作而成,所以香丸的味道淡雅且持久,每粒香丸的香氣至少能保持兩個月。
“玲瓏香飾”散發出來的天然香味,既可以辟邪,使你遠離鬼邪的侵擾,又能改善體味,使得諸佛菩薩前來佑護並加持你,從而獲得良好的運勢和生活的平安幸福。
佩戴“玲瓏香飾”既美觀又典雅,香球時刻散發出來的香味,既醒神提腦,又可以增加體香,感召好的事情,從而獲得良好的人緣關係以及高效率的工作,收穫財富與幸福。
浩然特別加持
這兩款“玲瓏香飾”浩然都親自進行了特別的加持,首先放置於特製的水晶七星陣中日夜加持,然後放在佛堂前,在燈、香、佛樂中,激發它們的靈性,最後再通過獨特的法術,將高能量灌輸到每一款“玲瓏香飾”中,所以這兩款“玲瓏香飾”是不同於市面上任何一款香球,因此也就具有着相比於其它香球具有更高的靈性。
正因為氣味也是一種能量,那麼這種加持后的能量也就會灌輸在每一個香球上,然後香球再通過氣味將這種高能量傳輸給人們,從而使它安神、助運、辟邪的作用更強更明顯。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