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七章,老子把中華道統最大的特色說出來,叫作道政合一。意思是主政者、從政者,都按照道來施政,這在其他的國家,我們還沒有見到過。
老子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我們可以看到,老子把君王分成四個等級,最高的等級叫作太上。太上指的是最上等的政治,它是道政合一。這樣大家才知道,為什麼我們後來尊稱老子為太上老君,就是因為老君是修道的人,在眾多的修道人當中,我們認為,而不是老子自己認為,最高等級的就是老子,所以我們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太上,不知有之”,老百姓隱隱約約感覺到,好像有人在治理這個國家,可是大家不知道這個人是誰。為什麼?比如,我們看魚在水裡面,水跟它的關係是很自然的。水沒有說這個魚怎麼老在自己這裏攪和,魚也沒有感覺到水在供應給它最好的東西。兩者似乎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相忘於無為,各遂其性,各做各的事,各過各的生活,各安其位,各得其樂。
“其次,親而譽之”,次一等的,彼此之間互相親近,互相讚美。這就是儒家所講的禮樂安民,修己安百姓。所以,儒家的最高等級對老子來說,那是次一等的。道家主張我不給你壓力,你也不要給我壓力;我不必感謝你,你也不必感謝我;我們各人走各人的道,但是彼此都在同一個道上。大家可以從這裏去領會一下。
“其次,畏之”,似乎有點法家的感覺。當然了,老子當時還沒有很明顯的法家意識,只是隱隱約約有那種主張。我們今天把法治看得很高明,實際上是很慚愧的事情。大家很害怕違法,而一旦違法,政府就認為是你不對,就要懲罰你。這並不是一種很理想的政治。包括儒家所主張的禮治,都有不足的地方。所以,我們今天講法治,是不是應該把禮治,也一併看看。我們一天到晚在講法治,那根本是西方人的觀念。西方人不知道什麼叫禮治,不知道什麼叫道政合一,他們就認為法是最高的等級,這是他們的事情。
“其次,侮之”。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政府越禁止,社會就越紊亂;老百姓越反抗,政府施壓就越強;最後人民不怕死,就開始來抗議,然後集會遊行,對政府給以更大的壓力。現在大家打開電視機都可以看到,幾乎西方的國家都是這樣的。
政府罵老百姓,老百姓罵政府,彼此就像孔子所講的“君不君,臣不臣”。大家看看現在西方的政府,總統看上去了不起,卻整天挨罵,簡直被罵得不成樣子,這成何體統!可是我們總覺得西方是對的,好像我們也應該那麼開放、自由。其實,冷靜想一想,那完全是刁民,是暴民政治,是非常可怕的。
老子為什麼說會越來越差呢?主要就是: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君王不講誠信,不以誠信來修己待人,老百姓就不相信君王。在我們的歷史上,這種事情並不少見,幸好每次都能及時還本歸原,調整過來。識別下方二維碼,跟曾老師一起體悟太上老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