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以前我們常常聽到“知識改變命運”這一句話。這句話,無時無刻不在警醒着那些急需改變命運的人。而確實,在那個時候,知識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包括提出這句話的著名企業家李嘉誠,他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最好的證明。
但現在呢?知識還能一如既往地發揮它那無窮大的作用嗎?還能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嗎?相信很多人心中都開始有了疑慮。現如今,人人都是大學生,即便是所謂的名校畢業的人數也是數不勝數,而這一群人當中真正能靠知識改變自己命運的卻少之又少。由此可見,當今時代,知識再也不是窮人翻身最重要的利器了。
但為什麼以前知識就可以改變命運,偏偏到現在就不行了呢?尤其是對窮人而言,這一招開始變得越來越不靈了。
其實,很多人都沒弄明白,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與上個時代存在着怎樣的區別。
眾所周知,上個時代是一個知識資源匱乏的年代,大部分人都從事着農業、工業的體力勞動。一個小地方能出一個大學生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那個時候,大家的家庭條件也都差不多,貧富差距也沒現在這般懸殊。而考上大學就意味着包分配,從此衣食無憂。而就是因為國家緊缺這樣的知識型人才,所以才會有一系列的人才特殊待遇。窮人靠知識改變命運的例子才會層出不窮。
但現在就不同了,一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教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社會對一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趨向多元化。光靠讀書去博取功名利祿已經漸漸成為了一種不可能。即便是,清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也未必就能輕而易舉的獲取成功。
如果說光會讀書不能改變命運,那究竟怎麼樣的人才能改變命運呢?其實,這就說到了人才需求的問題。21世紀,社會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也許你聽過一個詞:思路創新。
沒錯,中國的現在和未來都急需一種人才:創新性人才。其實這裏所謂的“創新人才”包含很多方面,不單單指的是個人學識、思維,更多地還有交流、合作、決策、創新等許許多多的能力。社會對人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從原來單一的知識型人才演變到現在的創新型人才,人所被賦予的功能性將會逐步加強。這也就印證了為什麼知識不能改變命運這一問題了。
但我為什麼說,“知識改變命運”越來越不適用於窮人了呢?因為,在當今社會,培養一個優秀的多方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往往需要豐富的社會資源。這裏的資源包括教育、環境、人脈等等各種各樣的資源。而相較於富人而言,窮人家庭往往缺乏這些資源。也就是說因為缺乏這些資源,窮人想要成為一個國家、社會都緊缺的創新型人才的可能性就會小得多。(當然這裏不排除個例,只是以存在大部分情況來說明)
先說說教育資源吧,窮人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孩子往往是就近上學,父母沒有能力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而富人就不同了,為孩子找尋最好的名校,強大的師資力量,良好的學習環境、催人奮進的學習氛圍,都會讓這個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而長此以往,窮人的孩子與富人的孩子就會出現明顯的差異。(不排除個例情況,同下)
再來談談家庭環境,其實大家都知道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窮人與富人的家庭環境是存在着很大的區別的,而這種區別往往會造成兩個孩子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舉個例子:窮人的孩子在家看電視的時候,富人的孩子正跟着父母親學習各種社交,積累人脈資源;當窮人的孩子考試考砸了的時候,父母只會一味地指責,並告訴他一定要讀書,只有讀書才是出路。而富人的父母會要求孩子多方面拓展自己,除了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管理,培養各種技能。
潛移默化中,窮人與富人的孩子的差距就開始漸漸拉大,尤其是走上社會後,這種差異會被明顯的放大。富人的孩子從小跟着父母接觸各類成功人士,所看到的事物,所形成的思維觀點都是與這類群體比較接近的。而窮人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會像自己的父母一樣,雖然經受高等教育,但也很難脫離窮人的思維。
因此,對於窮人而言,更多的是輸在了思維、眼界、能力上。而這些並不能靠簡單的知識儲備就能彌補,更多的是需要實戰的歷練。可窮人卻恰恰缺乏這樣的歷練機會。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說“知識改變命運”已越來越不適用於窮人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