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佗說,每一位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但因為被種種執着牽絆、妄想遮蔽,而不得顯現,這就像日光被烏雲遮擋一樣而不現。所以,修佛就要從修心入手,遠離一切妄想,放下執着,能親見法界本面的智慧便會現前。
佛教清香一炷,能讓我們忘俗去塵、清心少欲、內求諸己。自古修禪多焚香,佛教認為香能使人去貪、滌污、靜心、通靈,所以香常被當做佛家參禪悟道的輔助品。
道家重丹法,以坐忘為一種重要的修鍊之道,修道之人多以香伴,離形而去智,以期超越欲界,超越陰陽,達到先天的境界。
儒家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出發,重視心性的修養,認為順着天生的心性去修養它,保持它,就叫做道。
儒家也特別講究焚香,認為香以甘、柔、清為根,既能聚神增慧、靜心安神、寡慾忘己,利於修心,又能延展思維、增強記憶,貫通文學,可助學業。
可以看出,無論是儒家、佛教、還是道家,都注重修行而去悟道得道,在修鍊的過程中,“修靜”是最基本的要求,人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斷除煩惱,摒除外緣,反思自我,向內求法,獲得真知。
這就是《大學》里所說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道理。
為了更快更好地入靜,自古以來,香就是很好的助緣品。一縷清香,可以使人身心平靜,性格恬淡,逐漸擺脫一些或有可無的負擔和累贅,使人心無雜念,不受外界侵擾,提神醒腦,除煩去燥,除穢除昏,從而達到沉靜、空凈、靈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