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命運到底能不能被自己改變?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阿維大學畢業一年多,換過好多份工作:和朋友創業、做汽車銷售、買保險等,無一例外,都遭到父母的反對。現在跟着父親學燒菜,以後做廚師。
我問他為什麼要來做心理諮詢?
他說:聽我爸的話,現在正在學廚藝,可還是提不起興趣,心情不好。
我問:那你喜歡做什麼?想做什麼工作?
他茫然:沒想過,也不知道喜歡什麼。我爸說廚師就是最好的工作,我就該干這行。
我問:你喜歡這行嗎?
他回答:說不上來。
……
    記得BBC有一項長達49年的研究——從1966年起,開始對14個7歲孩子的一生進行追蹤研究。這14個孩子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精英階層、中產家庭、貧民窟。每隔7年就會對他們進行採訪,記錄他們的學習、工作、婚姻家庭等現狀,目前已經連續追蹤49年。研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從社會階層角度,他們基本停留在出生的階層,僅有1位努力從中產階層晉級到精英階層。

難道這就是“命”? 所謂的“命”,即一個人出生的環境。原生家庭對於每一個人都有着深遠的影響,父母的脾氣性格、教育方式、眼界都影響子女。

BBC的研究中,同樣7歲時,精英階層的孩子已經開始閱讀“金融報”、“華爾街新聞”,中產家庭的孩子培養興趣愛好,而貧民窟的孩子則在擔心下一頓飯能否吃飽,今天會不會被揍。從出生起,父母根據自己的閱歷和環境,已經開始在不同的道路上引領孩子前行。之後,精英階層的孩子就讀名牌大學,畢業後進入家族企業,繼續創造財富;中產家庭的孩子大學畢業后考取教師、律師、公司白領等工作,期待努力工作升職加薪,換車子、大房子;貧民窟的孩子學習工人技能,在工廠打工,憑藉微薄的收入養家糊口。
隨着經濟發展,社會階層的差距越分明,人越難以逾越那條鴻溝,早期的資源配置已經開始起作用。富人積累的財富和資源,並不是一個公司白領通過不斷努力工作所能實現的,大家都在進步,更何況富人的財富是以幾何指數在上升。

阿維的爸爸以多年的經驗認為廚師是很好的工作,當然,這確實是一份有技術,且相對容易找工作的職業,所以即使兒子大學畢業后,父親心中一直希望他能夠子承父業,繼續從事廚師。在兒子想要創業,嘗試其他行業時,由於與父親的想法不符,父親一直在反對。不被支持的工作,讓阿維也打不起精神,時不時也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對工作积極性下降,導致每一份工作做不好、做不久。經過幾次反抗后,青春的激情消磨殆盡,阿維遵從父親的意願,開始學習廚藝。
廚師真的適合阿維嗎?已經工作3個月了,依舊沒興趣,心情還越來越糟糕。原來阿維並沒有真正接納這份工作,接納父親的思想,內心中還是排斥做廚師。只是來自父母的壓力,讓他選擇屈服,可心還是抗拒,這種隱藏在內心的衝突,雖然不動聲色,但已經悄然變化。

父母的觀念、視野將影響子女的成長。回顧我們的成長經歷,父母是不是曾告訴你:
“你的任務就是專心去學習,不要搞其他浪費時間的事”
“玩什麼音樂,有幾個能成功的?”
“創業會有風險,你還不行”
“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更好”
……
最初,你抗爭,你試着為夢想去打拚,幾次失敗后,你開始猶豫,我是不是做錯了?越來越覺得父母說的有道理。漸漸你開始往父母所期望的路途靠攏,最終走到“正道”,如家人所願工作、結婚、生子,期待加薪升職。若干年後,看到別人的成功,內心會不會有個聲音:“如果當時我堅持一下,會不會生活是另一番模樣?”
如阿維父親眼中最好的工作就是廚師,兒子或許也會做一輩子廚師。可是,如果沒有父親的反對,阿維對自己的前途再堅定些,也許若干年後阿維會成為某個公司的高層。所謂的“命”,有時就是長輩對子女的規劃和期待,經過多年的潛移默化,已經束縛住子女的發展空間。
這裏並不是完全否定中國父母對子女的引導,而是啟發我們去思考,如何做堅持夢想的子女,以及如何成為他人“有遠見”的父母,才能夠擺脫“命運”的重複。

如何改變“命”?

作為子女,我認為,年輕人要敢於“想”——衝破束縛,創造自己的人生。展開想象,讓夢想的雛形漸漸豐滿成熟,將不可能變為現實。開拓新的領域,雖然會有挫折,有失敗,但年輕經得起失敗,青春本身就有重頭再來的資本。如果有夢想,可以試着去創造機會,雖然會遭到他人的反對,但至少你有機會試着去證明自己的能力。
作為父母,大都希望子女在成長的道路上順利前行,以自身的經驗告誡孩子少走彎路。經驗有可取之處,可有時也會成為阻礙發展的絆腳石。社會科技更新很快,新事物不斷取代舊模式,有些經驗已經落伍了。因此,建議不要輕易去打擊年輕人,雖然他們的閱歷尚淺,思想也幼稚,但是新鮮的事物往往就是從年輕的思想中誕生,只是需要時間去打磨、歷練,才能創造出一個精品。父母嘗試開闊眼界,與時俱進,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鮮的事物,而非一味排斥。打擊對成功無效,更需要的是來自家庭的鼓勵和支持。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