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
孫克全老師堪稱是一個國學大師,每次與他聊天溝通都會覺得是一種享受。
這是孫克全老師繼《生涯規劃與幸福人生》之後的又一力作,字里行間洋溢着孫老師的智慧與哲理,拿到稿子以後小編讀了四五遍,每讀一遍,渾身都充滿力量鬥志昂揚。迫不及待拿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再一次感謝孫老師的無私奉獻!
今日我拜讀了古典老師的文章《生涯規劃與算命哪個更准?》,頗有收益,這也引起了我對於生涯與命運的思考的興趣,正如古典老師所言,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從古至今,都有卜士的存在,但在卜士當中,良莠不齊,有的是大隱大顯,隨緣指點天機,教化眾生,承續道統;有的是欺世盜名,坑蒙拐騙,顛倒眾生,危害社會。
1、 命運究竟是什麼?
古代有言,“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命是什麼,運又是什麼?易經中有象、數、理、佔四個方面,它們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在中國古代因為研究方向不同,分成了義理派與術數派,而古代的卜士算命則是術數一派,預測方法各異,但無不源於易經八卦體系,後來在漢代鄒衍創立了五行學說,古人又把五行與八卦、干支學進行結合,形成各種各樣預測方法,如金錢卦、梅花易數,四柱預測《淵海子平》(宋朝徐子平)、《紫微斗數》。這方面知識金樹人先生在《生涯諮詢與輔導》中也有論述。命運推算時,術士一般採用命盤,除了需要性別,八字外,還有一個空白的命盤,即十二宮,與十二地支對應,每人相同,不可變動。 命盤是中國人用來解釋命與運的具體工具,由於命理的不可捉摸性,命理學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而且流傳了兩千年多年。中國古代的預測系統運用的是“同氣相求,同聲相應”之理,類同於現代心理學家榮格的提出的“共時性原理”,古人通過干支系統認知到不同時段出生的人類生命體具有不同能量屬性,這些屬性被古人稱稟賦,性格就是這些稟賦所決定的,從生涯規劃理論來看,這近似於特質論中的霍蘭德代碼,它會影響到人的性格、興趣以及價值觀。
根據古代的理論,生辰八字中的天命信息,是人與天時之間的關係,出生的時代,季節、一天中哪個時辰,還有個地利的信息,比如出生在哪個國家、地區、家庭等,這些因素都是先天決定的天命,個人無法選擇,我們能選擇是自己的運,就是個人的運程。算命術士要求個人的天命信息與後天的生存環境匹配,找到發展方向,以規劃出了10年大運和流年運趨勢,進行水環境的調整或職業選擇的調整,找到內外的陰陽平衡。這是否有點象我們生涯規劃根據個人興趣、生存環境等進行人職匹配呢?
天干地支的信息系統是古代人觀天察地形成的天文曆法體系,以前中國紀年一直使用干支紀年,這整套符號記錄了宇宙天體的運行規律,而中國古代的觀念認為“天人合一”,天與人信息是一致的,所以古代人看天象的變化,預測人事變遷。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認為人就是自然中的小宇宙,如佛學所說,“一沙一世界,一恭弘=叶 恭弘一乾坤”。
如果把“命”比作是一輛車,而“運”好比是一條路,車有大眾,也有寶馬,還有其它品牌,這是先天的稟賦,或者是特質,是先天的命,無可選擇,但後天路我們是可以選擇的,這路可能是崎嶇的山路,也可能一條高速公路,也可能是田間的小路,走在高速路上或許很快就能飛黃騰達,走在山路上的車,經過九曲十八彎,也能登上高峰,而且慢速行進中欣賞了沿途的風景,也是一種體驗和人生。
經過了幾千年的實踐,人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境由心轉,命由己造”,不要輕信算命的說自己的命好,抑或不好,因為這裏面充滿了辯證。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說自己命好,也要誠惶誠恐,真正命好的人是要吃太多苦頭和磨礪,才能成就其事業,實現自我的價值。這就像生涯規劃里能力三核的訓練一樣,要不斷精進!哪一個成功的人士,不是經歷了一番風雨的洗禮才成長起來的。如果得意於自己的命好,則極容易產生懈怠的思想,不思進取,甚至痴心妄想,心存僥倖,最後便不能真正領悟知天命的真諦,從而荒廢殆盡,一事無成 。
同樣,如果認為自己的命不好,更不要消極悲觀,而擁有笨鳥先飛之氣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古人云,"財潤屋,德潤身"更應以德行來修持自身,即向內修德,好運才回來。
2、 算命靠譜嗎?
這裡有兩種假設,一是算命是不準的,那這樣還算它幹嘛?古代的卜士算命確實絕無完全正確的說法,孔子研究《易經》多年,曾韋編三絕,自言準確率百有七十。所以《易經》說,"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環境是不斷變化的,人無法完全預測準確,相反人要隨機應變,這才是易經的大智慧。"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易經教給人的是找尋規律,把握趨勢,順勢而為的智慧。同時告誡人要向內求修德,其實每卦都有其卦德,比如乾卦"自強不息“,坤卦“厚德載物",復卦“復見天地之心“,坎卦,為習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以孔子又說,“善易者不佔。 ”所以無論儒釋道各家,都要求人修心開始,這才是為人的根本,《大學》說,“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本立而道生。明白了這個道理,算命或占卜或許就沒有必要了。曾國藩則有更深的感悟,他曾說,“凡功名富貴,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唯學做聖賢,全由自己做主,不與天命相干涉。”(《曾國藩諭子書》)
第二,假設算命很准,比如明天一出門會摔一跤,第二天又果然如此,這樣的人生還有意義嗎?一切都確定的人生還有樂趣嗎,生命的意義在哪兒呢? 生涯發展理論告訴我們,興趣產生於對不確定性的探索,克朗伯茲的理論告訴我們要“擁抱偶然,善用機緣“,探索找尋生命中的不確定。
3、生涯規劃靠譜嗎?
先天的命,人無法選擇,但是後天的運人卻是可以改造的,這個改造就如同生涯規劃。命運之車行走在運程的路上,車有不同品牌檔次,但是路是可以選擇的,有的選擇了鄉間小路,有的選擇的是山路,有的選擇了高速路,有的人選擇了走沙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然而人生並不絕對的好壞,重要的是人的過程中的體驗,這種體驗,可能是成功的,幸福的,有趣的;也可能是失敗的,悲傷的,無趣的 。
經過對生涯發展理論的系統學習研究,我也很認同古典老師的觀點,生涯規劃稱為規劃並不十分恰當,如同土地規劃局的概念,規劃是專家行為,生涯更多的是探索生命的可能性,要通過各種工具方法科學認知自我的興趣、能力、價值觀,轉動自己的三恭弘=叶 恭弘草,掌控自己的人生。生涯規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人生的目標、方向、努力的途徑,從而堅定信念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幸福之路。有的車未上高速公路,但是卻在鄉間小路上,欣賞了田園的風光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的生命體驗。
我們知道,算命先生可以看手相預測命運,看事業線、感情線,生命線,來判斷你將來會是什麼樣?但是當我們把手握緊的時候,“命運”其實就在自己的手中!努力、精進探索未知的不確定,人生可能充滿無限的意義。
世界上最大的原創,是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