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送寒衣有何講究?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又稱“祭祖節”,為送寒衣節。亦稱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十月一,燒寒衣,寄託着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着生者對逝者的悲憫。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一、送寒衣,為先人禦寒
十月初一是冬月的第一天,天氣變冷,人們準備好棉衣過冬。想着地下的先人也需要禦寒,就用紙摺疊成衣物的模樣,燒化后讓先人穿着,謂之“送寒衣”。
送寒衣很有一些講究:
1、寒衣以自己親手疊的最好。
2、燒化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先人,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
3、凡焚化的衣物、冥鈔等物,一定要焚燒充分,都化成紙灰。
相傳,只有充分燃燒,都變成紙灰,這些紙鈔、衣物,才能在陰曹地府使用。不燒盡的話,亡人拿着也沒用。
4、如果不能回家上墳,可在十字路口,衝著家鄉方向燒化紙錢
5、孤魂野鬼也需要救濟
為親人送寒衣的同時,另外再焚燒一些五色紙,以打發那些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搶先人們的。
二、上墳,表達哀思
1、必備供品
香、水果、點心、菜蔬、酒、冥鈔、黃表紙、五色紙、包袱等。
2、最佳上墳時間
上墳祭祖、掃墓,最好在上午9點---中午13點這個時間段,這時候陽氣充足。
3、禁忌
天黑以後不要去墳地;不要在墳地嬉笑遊戲;不要在墳地有不敬的言語。
三、合葬,讓逝去的先人團圓
生要同衾死則同穴,曾經是古代人對愛情婚姻的誓言。由此可見古人是把同穴當成了生死相依的象徵。
民俗中一直很重視合葬,即便生前孤寡的人,其親屬也要盡量想方設法為其結“鬼親”,讓其死後不再孤寡。
夫妻先後去世后,如果因為當時墳地山向不開無法合葬,就需要等到山向開了之後的十月一,再進行合葬事宜。
四、遷墳,為先人尋求更好的安息之所
出於某些原因,墳墓需要遷移的,也只能在十月一和清明節進行。比方說,原來墳地風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或因為墳地被占原因被迫遷墳的,也都不可在平時日子隨意遷移,而要在十月初一進行。
五、修繕墳墓
夏天的雨季,春夏的灌溉,動物打洞穴等,容易引起墳墓進水、塌陷,攪擾先人底下的安寧。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墳墓進行修繕。但是,平常的日子是不可以進行墳墓修繕的,只有在一年的清明節、十月一這兩個日子才能進行。
所以,十月一,很多人會為墓地拔草、清理樹木、修葺,以保證先人在地下不受風吹雨淋之苦。
溫馨提示:在十月一這樣的日子里,讓我們也為逝去的先人送上寒衣,在紀念逝者的儀式中,將我們的習俗傳承下去。
推薦閱讀: 十月開始轉運的五大星座女農曆十月家居風水巧布局2014年農曆十月婚嫁良辰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