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圖上的“離宮”是室宿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北斗七星、北斗行成了一個沖合拱照局,有力的調動了北斗、紫微與營室離宮的曜威靈光。唐楊炯《少室山少姨廟碑》:“太微營室,明堂布政之宮。”正是明堂一局七星打劫之葬法的佐證。《詩·鄘風·定之方中》雲:“定之方中,作於楚宮”;宋朱熹集傳:“定,北方之宿,營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於是時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 由上便知;古人造葬於營室;顧名思義,即是營造宮室。唐李華《含元殿賦》序:“宮殿之賦,論者以《靈光》為宗,然諸侯之遺事,蓋務恢張飛動而已。自茲已降,代有詞傑,播於聲頌,則無聞焉。夫先王建都營室,必相地形,詢卜筮,考以農隙,工以子來,虞人獻山林之干,太史占日月之吉。”此《含元殿賦》可見古人營造宮室之重矣!古雲:“室星造作進田牛,兒孫代代近王侯;富貴榮華天上至,壽如彭祖八千秋。開門放水招財帛,和合婚姻生貴兒;埋葬若能依此日,門庭興旺福無休。” 由此可看古人取“營室”造葬是首選之吉,這就考證揭示了“營室” 離宮合於北斗七星與北極星的曜威神靈的打劫奧秘。
考究《從師隨筆》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師在魏相國家得秘籍,諸法皆能了了,獨北鬥打劫法未載。故注天玉經不敢明載。一日告余,北鬥打劫即離坎二卦是也。余窮思深究,知用坎者與巽兌成三般卦,用離者與乾震成三般卦。再問之,僅謂:子可輿言道矣,思過其半矣。蔣在最後對弟子說這樣理解離坎二宮打劫只是理解了一半。”說明姜所理解得離坎二宮打劫並不完整,故此後人隨意揣度,雜亂無憑。但從“知用坎者與巽兌成三般卦,用離者與乾震成三般卦。” 之句說明,坎與離合乃是以坎與離為基點的兩個三角合,即一四七與三六九六卦,而不是直接的坎離之合,這是三般卦有機的結合,是五行氣運流通的關鍵所在。故此“離”非坎離之“離”,而是通過三般卦這個運氣流通渠道, 貫通未來之氣, 為“七星打劫” 創造了聚黨蓄勢的先決條件。為將來的天心正運流轉之氣機與天星擇吉之氣機的聯黨之舉----七星打劫成矣!言及坎離,演局的結果又必須是“坎”與“離”合。那麼這個“坎”與“離”合是什麼呢?除上述由坎離形成的兩個三角合之外,還有一個牽動父母與中五天心正運的二五八直衝合,這個合除了元空大卦理氣之外,還有一個“坎”與“離”合的重要法門;即用天樞直指北斗與離宮的天星靈光去打開穴場的玄竅之門,如此神威持勢“打劫”。這才真叫“高人使妙用”呢!此正謂之:“三元之劫,北斗司權。妙合離位。”(詳見坎與離原理圖)
《淮南子·天文訓》:“紫微宮持北斗而左旋,每天運行一度而環繞周天。冬至這天在峻狼山這方位,每天運行一度,運行了182又8分之5度時正值夏至日到達牛首山這方位,然後往回走完365又4分之1度,時間正好一年。太歲紀年的開始是在斗柄指向寅的正月初一晨旦,太陽月亮一起出現在營室宿五度的部位。太歲紀年起經過76年,太陽月亮又在正月初一晨旦一起出現在營室宿五度的部位,而運行的時間沒有餘數,這就叫“一紀”。而二十紀,即一千五百二十年就是“大終”,這時的太陽月亮星辰又回復到以甲寅年作為紀年的元年位置。北斗日行一度,一年就有4分之1的零頭數,所以經過四年就積累1461天,北斗星又回復到原來的起點位置,經過八十年,又回復到第一個始用的記日干支。”北斗以北極星為軸心作逆時鐘方向繞行,日行一周360周天度;每分鐘行0、25度,計四分鐘行一度;每小時行十五度(一山界度);三小時行一卦山,這是所謂的恆星周日視運動。由於地球每天自轉一周與每年繞太陽公轉一周的規律,因此北斗每天返回原來的位置的時間將會提前四分鍾,每月提前兩小時。這是藉助北斗之天樞與北極星、室宿離宮映照山向、催發打劫之功所擇時推星的關健,古人通稱為“葬時”。據《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兩維之間,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加十五日指丑是大寒,…….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故曰春分則雷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加十五日指辰則穀雨,……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加十五日指巳則小滿,……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加十五日指背陽之維則夏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加十五日指申則處暑,……加十五日指庚則白露降,……加十五日指酉中繩,故曰秋分雷戒……加十五日指辛則寒露,……加十五日指戌則霜降,……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維則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陽生於子,陰生於午。陽生於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鵲始加巢,人氣鍾首。
須知地球每日由西向東自轉一周,於地球上觀察,宛若北斗七星繞行北極星由東向西進行作規律圓周運動,隨時而移度方位。地球自轉一周約需23時56.1分(註:因地球自轉,春分點每隔23時56.1分通過天球子午線一次,謂一恆星日,). 因此,就時間言之,同一恆星較前一天約提早3.9分出現於地平面;就方位言,以地球觀之,每天在同一時間已由東向西移動約近1度(即360度除以24小時所換算之1440再乘3.9),亦即每天在同一時間已位移1度,如此一來,若以北極星為中心畫一圓周,並依地支劃分為十二宮(如圖),人於地球上所見北斗七星約每30日,(一個月)移動一地支,一年歷遊周天十二宮。日年循環不已,此乃斗綱曆法之象。除了上述的周日視運動之外,北斗還有周年視運動,即固定在傍晚或夜半的一定時間觀察,其斗柄方位每天西移1°,每月移30°,一周年移動一周又回到原處。古來以每日初昏後,斗杓所指之處即月建之方,故曰:“月月常加戌,時時建破軍。”,意謂斗杓(破軍星也)在戌時(19—21時)指着月建之方,因此,以戌時加於月建之上順行,數至所求之時辰,便知斗杓指何方。例如正月建寅,運用掌訣(如圖)以戌時加於寅宮之上順行,則斗杓在亥時指卯方,在子時指辰方,丑時指巳方,寅時指午方.….如是以推之,自得各時辰所指之方。綜上所述,在地球觀察,以北天極為中樞劃分為子丑寅卯……..戌亥等12宮,北斗七星繞之而旋轉,其每月每日每時所現天象,正各有如時鐘之時針分針秒針各自的規律移轉。以斗杓經四位乃天樞指極之星,在推算七星打劫坐標方位時必依此法。(詳見下圖)
因此,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可以利用斗柄的指向確定季節。古書《冠子·環流篇》說得最為明白:“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這就是說:若把觀測的時間固定於傍晚,則二月春分時斗柄指東,五月夏至時斗柄指南,八月秋分時斗柄指西,十一月冬至時斗柄指北。藉助斗柄指向地面上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可以確定四個季節的中間日期,二至二分的所在月確定之後,其他月份也就容易確定了。(詳見下圖)
現在地球自轉軸北極指向的天空離小熊座α星的角距只有約1度。目前地球自轉軸北極指向的天空正以每年15角秒的速度接近小熊座α星。到公元2100年前後,地球自轉軸北極指向的天空和小熊座α星之間的角距最小,僅有約28角分。似乎這時它的“地位”才達到北極星的頂峰。以後,地球自轉軸北極指向的天空將逐漸遠離小熊座α星。到公元4000年前後,仙王座γ星將成為北極星。到公元14000年前後,天琴座α星棗織女星將獲得北極星的美名。那時人們再談北斗七星屬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從圖形上看,北斗七星位於大熊的背部和尾巴。這七顆星中有6顆是2等星,一顆是3等星。通過鬥口的兩顆星連線,朝鬥口方向延長約5倍遠,就找到了北極星。北斗七星組成的圖形不是永遠不變的,宇宙間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和變化之中,恆星也不例外。既然恆星也在運動,那麼北斗七星組成的圖形當然也在變化。這七顆星離我們的距離不等,約在70至130光年之間。它們各自運行的速度和方向也不一樣。天文學家們已經算出,10萬年前看到的北斗七星組成的圖形和10萬年後將要看到的圖形,都和今日的大不一樣。(詳見下圖)
1、北斗七星變化圖
2、現在北極星與北斗七星天象圖
3、大小熊星座示意圖
北斗星位於北極星附近, 在我國長江以北地區, 其無論在北極星之上或北極星之下時,它們永遠位於地平線以上,在夜間的任何時刻都能看到它。北斗繞北極星一晝夜旋轉一周,正好起到時針記時的作用。北斗以北極星為中心作周日視運動,每旋轉15°即為1小時,24小時轉一周,宛如一個北天的大時鐘,作周日24小時制運轉,只有時針而沒有分針,而且是按天道逆行旋轉。故謂之北斗七星“鍾”近代鐘錶就是受北斗啟發后而發明的。(詳見下圖)
《史記·天官書》中的北斗七星正因為如此,我國古人把北斗置於極為重要的位置。漢代史學家同時也是天文學家的司馬遷在其偉大著作《史記·天官書》中說得好:“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繫於斗”。這就指出北斗是定方向、定季節、定時辰的標尺。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還說:“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意思是說,北斗的斗柄連着東南方向的角宿(室女座),玉衡星對着東北方向的斗宿(人馬座),而鬥口正朝着西南方向的參宿(獵戶座)。角宿、斗宿和參宿是我國傳統星象二十八宿中最重要的三宿,它們彼此的赤經距離大致相等,而北斗正處於這三個重要星宿之間的中心位置,因而被當作坐標參考標定點。
《史記·天官書》上所說的“斗為帝車”,也是把北斗看作是帝王的車子。山東漢武梁祠有一幅石刻,就是“斗為帝車”的藝術表現:斗魁四星構成一輛雲車,一位帝王坐在車上,向一批前來迎接的臣民招手致意。周圍龍騰鳳舞,百鳥和鳴,充滿了一種歡樂和諧的氣氛。人們把北斗七星看作車子的民族很多。古巴比倫人把北斗看作貨車;古埃及人看作是伊西斯女神之車;英國人看作是亞瑟王之車;阿拉伯人稱北斗為車星,斗盆四星是四個車輪,斗柄三星是三匹馬, 古代駕車的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驂、服之分。中間駕轅的馬叫服,兩旁的馬叫驂。一說服左邊的馬叫“驂”,服右邊的馬叫“騑”。驂服和驂騑,又泛指拉車的馬或車馬.開陽旁的輔星則是趕車夫。
二、七星打劫具體操作的基礎條件:
1、形勢巒頭採用楊公三合,選擇造葬的山向與巒頭(局勢)必須與本元運當旺的山星和向星相匹配;七十二龍立向,要明納音坐度生旺,例如,戊子來龍入首,立子山正針火龍坐度之類。
2、配合天星、地曜星巒,撥砂消納以備形體作用。3、理氣採用玄空大卦兩元挨星。
4、配合三般大卦元運與太歲法摧動七星功力為我所用。
5、兼參壺中鬼卦配合調理內事不周。
6、擇日推星調動天樞、北極與室宿靈光配合雙星到向以合離宮打劫,依靠宇宙、天星的能量摧發打劫之功力,使之地氣延續,催官催財,蔭發富貴。
三、七星打劫秘訣釋文
(1)《玄空字字金》雲:北斗七星,如何打劫,九宮定位,七星跋涉, 破軍所臨,巧取其穴,環而布之,坎與離合。 先天倒排,七星順挨,倒須隔位,順由宮推, 以求坎離,三卦與偕,同宮山水,須要分開。七星順序,本宮推起,每宮三位,相見不寧,打劫爭忌,高人分用,契合玄機。 玄空大卦,不外三般,天心已合,立向何難,水來歸水,山來歸山,一家眷屬,允契玄機。局管初年,禍福立見,消息堂氣,觀其出面,只要純凈,不宜交戰,暗流亦同,明流愈顯。
釋文:“七星”者;貪巨祿文廉武破也;“九星定位”,乃是元運挨星與先天倒排隔位逆行而定位八國方隅;“七星跋涉”指挨星與貪巨祿文廉武破七星三疊挨星也;“破軍所臨”、三般合局自是“巧取其穴”矣;“環而布之,坎與離合”。乃是周流八國以審坎離也;“先天倒排,七星順挨”,先天乃乾一、兌二、離三等須隔一位逆推(倒排),而貪巨祿文之類九星則順宮挨排,以求坎離打劫;“三卦與偕”,乃指三般大卦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局法與打劫三種挨星形式的配合;“同宮山水,須要分開”。此指一卦三山天地人,有順子逆子之別,有同元不同遠之分,有當運零神正神之辨,同宮山水不同論也。故言要分開矣!“七星順序,本宮推起,每宮三位,相見不寧,打劫爭忌,高人分用,契合玄機。” 此言七星三次疊加,每宮跋涉三次,以求三個貪狼所在其宮三星相見之三般,合參審視離宮相合打劫之局。故言“相見不寧”。打劫有真打劫,有假打劫;又有星曜巒頭,砂水消納之病忌,故有“打劫爭忌,高人分用,契合玄機。”之句,這就須要待等高人如何把握玄機,契合分用了。“玄空大卦,不外三般,天心已合,立向何難” 此言,七星打劫必理三般大卦,既然天心動而合得天心正運,至於三元不敗,七星打劫,壺中鬼卦等立向作法又有何難哉!“水來歸水,山來歸山,一家眷屬,允契玄機。” 此言山水兩片各有歸路與出處,各有祖宗父母,各有順子逆子出卦與否,故要龍水一家眷屬乃為真,必要允契玄機,證的龍神,葬得法度,合得天心。“局管初年,禍福立見,” 此言堂局斷驗,若堂局有病忌,禍福初年應驗。“消息堂氣,觀其出面,只要純凈,不宜交戰,暗流亦同,明流愈顯。” 此接上局法而言,消息堂氣必細審當面與內堂、外堂諸多消息,要純凈不駁雜不犯砂水堂局之病,細審何方來水,何方去水,明水暗水,遠照近流,明流更顯禍福愈彰。堂局消息,皆應純凈,不可交戰,方為合法。七星打劫之法操作複雜並非一言片語便可道明白的,還待下面進一步詳明與面授方可。真傳一句話,勝讀十年書,有心說仔細又恐遇匪人。
(2)啞兒經釋文。三字經,口口傳,惟此文。
貪巨祿,文曲尊;巨祿文,廉武星;
祿文廉,武破軍;文廉武,破輔真;
廉武破,輔弼臣;武破輔,弼復生。
遇廉貞,正配成;貪狼氣,起家聲。
廉武破,輔弼生;巨祿文,吉凶神;
破祿文,是惡星。四維朝,太極明。
武破輔,弼曰君;破輔弼,貪之臣;
輔弼貪,連巨門,弼貪巨,到祿存;
貪巨祿,文弼星。坎離劫,二氣成;
此北斗,大翻身;楊曾訣,續譜成。
注:《玄空字字金》七星打劫歌訣是打劫挨星的方法,啞兒經是元運排盤定式,只有合二為一方可解開七星打劫之秘,這兩首歌訣就是開起七星打劫的鑰匙。只有這兩把鑰匙方可打開七星打劫的玄奧之門.亦只有用此法排出的盤局方可吻合啞兒經的定式秘訣,不合法與訣者皆偽矣!
啞兒經中只有:“破祿文,是惡星;四維朝,太極明。” 四句是與演局方法有關。“破祿文”三星是凶星,“四維朝”指四維陰陽有朝即有坐,即指天地、雷風、山澤、水火四卦而言,“太極明”指立極後生旺衰死是否合得打劫或病忌,此指運盤與山向飛星會宮推斷吉凶而言,此正謂之“太極明”,只有立太極方可明挨星,只有明挨星方可斷吉凶,這就是太極明的道理。
《三字啞兒經》七星打劫圖文釋秘。挨星綜合排山掌圖釋:
在七星打劫圖解中;小寫中文数字為元運挨星;其下為三疊七星跋涉泊宮合七星三般,謂之巧取之“神路”;(詳橫方格內之三星)阿拉泊数字為立極挨星,其法為“過客不入黃婆家”,其下為挨星二十四山與其坐山星;在其宮內大方格最下九星是貪狼起宮順布所泊之星;乾一、兌二、離三等格內数字為先天隔貪狼一位作倒排。上元破軍會離,下元文曲會坎為打劫;坎為小水有鰍,文曲為大水藏龍,故謂之“泥鰍浪里跳龍門,渤海便翻身”。坎離合,即非坎即離,“離宮要相合”之句,除天星營室離宮之外的另一函義,非坎與離在一宮內相合,而是在別宮相合。破軍即瑤光星,文曲即天權星,貪狼即天樞星;此三斗至關緊要。故以破軍配離,文曲配坎,此二斗,從南到北,從離到坎來了個“大翻身”。故稱“此北斗,大翻身”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