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個人的志趣、品德、事業都會受到朋友的影響,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壞的。
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籍,而且朋友之間可以互相砥礪,共赴患難,成為事業的基石。
而交到好朋友的基礎,就是先成為最好的自己。
1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戰國時期,齊宣王要辯士淳於髡推薦賢士,他一天就推薦七個。
宣王感到驚訝,問是不是在濫竽充數。
淳於髡說:鳥有鳥類,獸有獸類。
只能到山上才能採到柴胡,這就是物各有類,我經常與賢人打交道,因此可以為您推薦更多的賢人。
我們常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才能聊得來,他們心志、行動趨於一致,可以彼此分享,彼此扶持。
志趣不投的人,如果強融,只能彼此牽絆,磕磕碰碰,早晚會彼此傷害。
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而麻雀在樹梢之間,盤旋飛跳,就很知足。
大鵬和麻雀,志向不同,無法彼此理解,註定難以同行。
2豐富自己,勝過取悅他人
有人以認識很多人為榮,逢年過節,都要送禮問候。
混了個臉熟,於是就誇耀自己的人脈廣泛。
可是,真正遇到難處,卻一個伸手幫忙的也沒有。
真正的朋友,不是求來的,一定是對等的。
只有彼此在同一高度,才能彼此相攜同行。
與其整天浪費時間取悅他人,不如努力提高自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旅行可以開闊視野。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一點一點成長,成為一個不同的自己,一個更好的自己。
不要追一匹馬,你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待春暖花開時,能吸引一批駿馬來供你選擇。
不要刻意巴結一個人,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時機成熟時,便有一批朋友與你同行。”
3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別人
《易經》講: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只有相同的人,才能成為朋友。
如果你待人陽光,那麼身邊的朋友,必然開朗。
如果你待人溫和,那麼身邊的朋友,必然善良。
如果你积極進取,那麼身邊的朋友,必然奮進。
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就要怎樣對待別人。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