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秋天到了,如何解決“秋乏”難題呢?
初秋是氣溫變化較大的一個時令。此時節的氣候特點是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干唇焦的燥證。
萬物經歷了夏季的茁壯成長,初秋是到了收斂生性的時候。人亦如此,需要收斂身心,達到從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狀態,將夏天向外宣散的神氣慢慢收回來,收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因此應趁着秋天肺氣生髮,多做深呼吸,清肺氣,呼吸吐納。只有應秋天之氣,讓身、心、神處於“收”的狀態,才是秋天該有的養生之道,如果忤逆了秋氣的升降規律,該收的時候不收,這時就會得一種病:“飧泄”。“飧泄”是什麼?就是晚飯沒消化就排出去了。肺與大腸相表裡,傷了肺,就傷了大腸,人就會大便稀溏。再者,肺為腎之母,腎主二便,腎失封藏之職,也會大便稀溏,人很快會虛弱下去。
初秋該如何養生?初秋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這個節氣養生有以下要點:
防晒不可忘
睡眠充足
飲食清淡
加強鍛煉
健脾祛濕養脾胃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