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秋乏難題如何解?幾個妙招助你過秋天!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秋天到了,如何解決“秋乏”難題呢?

 

初秋是氣溫變化較大的一個時令。此時節的氣候特點是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干唇焦的燥證。

萬物經歷了夏季的茁壯成長,初秋是到了收斂生性的時候。人亦如此,需要收斂身心,達到從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狀態,將夏天向外宣散的神氣慢慢收回來,收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因此應趁着秋天肺氣生髮,多做深呼吸,清肺氣,呼吸吐納。只有應秋天之氣,讓身、心、神處於“收”的狀態,才是秋天該有的養生之道,如果忤逆了秋氣的升降規律,該收的時候不收,這時就會得一種病:“飧泄”。“飧泄”是什麼?就是晚飯沒消化就排出去了。肺與大腸相表裡,傷了肺,就傷了大腸,人就會大便稀溏。再者,肺為腎之母,腎主二便,腎失封藏之職,也會大便稀溏,人很快會虛弱下去。

初秋該如何養生?初秋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這個節氣養生有以下要點:

防晒不可忘

 
初秋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指數依舊較強,不要因為天涼快了就忽視防晒,小心被“秋老虎”傷了皮膚。 皮膚晒傷要儘快補救,首先要舒緩、鎮定發紅、發熱的皮膚,再使用溫和、無刺激的保養品護膚,加速細胞修護、再生,緩解皮膚晒傷、曬紅的狀態。

睡眠充足

 
夏天晝長夜短,天氣悶熱,很多人長期睡眠不足。 初秋後天氣變涼,就該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盡量爭取晚上10點入睡,適當午睡。

飲食清淡

 
保持飲食清淡,合理營養。 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物,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和豆製品等。 不吃油膩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有利於提神醒腦。

加強鍛煉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鍛煉以早晚為好。 登山、散步、伸懶腰都可緩解秋乏,只有體能充足,才能戰勝季節交替時身體的不適。

健脾祛濕養脾胃

 
初秋是陰氣和陽氣、暑熱和涼風、濕和燥“搏鬥”最激烈的時期。 秋氣收斂,很容易造成體內鬱熱,引發病邪。 初秋養生第一重任就是養護好脾胃,把體內藏着的暑濕趕出去,中土運轉給力,則肝、膽、肺、胃升降有序。
另外,秋天燥氣當令,燥為陽邪,最易耗傷津液,燥邪習慣經口鼻侵於肺,耗傷肺陰,出現肺燥,可表現為口乾、唇裂、鼻塞、咽痛、陣發性乾咳,甚至流鼻血。 因此,秋季要滋陰潤肺。
健脾養胃可以多食用赤小豆、薏米、山藥、芡實、茯苓等。 滋陰潤肺則有芝麻、核桃、蜂蜜、銀耳、百合等食材。 如果既想養脾胃,又想潤肺滋陰,可以試試藥膳方山藥百合大棗粥。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