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秋分養生,晝夜均分陰陽平 養肺養脾防秋燥!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秋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白天和黑夜在這一日達到平衡,陰陽相伴,晝夜均而寒暑平。秋意濃濃,天氣終於由熱轉涼,桂花香氣四溢,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氣候

 

Part 1

秋分始,雷始收聲

 

古有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蟄蟲坯戶

 

“坯”字是細土的意思,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水始涸

 

《禮記》注有: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秋分后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飲食

 

Part 2

 

多食水果防乾燥

 

秋分時節天氣乾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為首選,其次,像荸薺、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潤燥之物。

 

 

白色蔬菜養陰生津

 

夏天津液損耗嚴重,入秋後要多吃些養陰生津的蔬菜。白色蔬菜一般津液較濃,有蘿蔔、花菜、百合、山藥等。

 

 

多喝湯滋潤肺腑

 

秋季乾燥氣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發加快,從而使人有不同程度“乾燥感”,中醫認為燥易傷肺,津虧液少。因此,秋天適當喝些保健湯水,既滋陰潤肺,又可及時補充水分。藕、土豆、山藥都是煲湯佳品。

 

 

早晨喝粥最養胃

 

秋天應選擇一些容易消化的滋補食物,讓身體機能能夠順利適應從夏熱至秋涼的過程,粥就具備了這個功能。每天早上空腹胃虛,喝上一大碗熱粥,不但讓腸胃得到滋養,減少消化系統的負擔,還能補充營養,為一天的工作養精蓄銳。

 

 

去火去燥多喝茶

 

秋季天氣涼爽,風霜高潔,氣候乾燥,餘熱未消,人體津液未完全恢復平衡,容易讓人產生秋燥及秋乏。此時,飲用烏龍茶一類的青茶為好。此茶性味介於紅、綠之間,不寒不熱,既能消除餘熱又能恢復津液。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