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易傳》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易傳》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易傳》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承認世界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並且有其永恆規律,認為天地萬物到人類社會都存在着對立統一的關係。《繫辭》以“一陰一陽之謂道”說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對立面的相互作用是事物變化的普遍法則和萬物化生的泉源:以對立面的互相轉化說明事物變化的過程;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說明事物必須經過變革才有發展的前途。這些都為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易傳》流傳下來的版本是魏晉時期王弼、韓康伯注本,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作疏。宋代朱熹的《周易本義》,曾經依照程頤的意見對《繫辭》中的個別章節作了調整。

  可見,《周易》確實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傑作,也是一部古老的哲學書,更是中華民族文化之魂。它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深思。幾千年來,帝王將相、士大夫、學者、名人,孜孜不倦地皓首窮經,把它作為治國、為人、為學、處事之本。孔子在《論語》中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唐太宗宰相虞世南明確宣布“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近代史學家郭沫若把《周易》比作一座神秘的殿堂;曰本明治維新時的組閣原則為“不知《易》者,不得入閣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易經》包含着中國人的智慧!歐洲哲學權威CLG捷恩談到世界人類的智慧寶典時首推中國的《易經》;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說“八卦是東方科技史上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美國哈佛商學院將《周易》翻譯成英語要求學生研習。目前,中醫用它治病,曆法家用它定曆書,數學家用它創造电子計算機,化學家用它分解化合物質,哲學家用它創新定律,軍事家用它指揮戰鬥,建築風水師用它選擇居住環境,命理學家用它趨吉避凶……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聞名世界的重大科研成果共14項,其中有12項源於《周易》理論。

  《周易》的這種理論與當今科研成果的吻合,理應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我們不僅要在思索中得到啟發,更應在啟發中有所創新。下面,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一下《周易》的魅力吧。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